APP下载

山东东营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与思考

2019-11-17郭强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2期
关键词:东营动能发展

◎郭强

山东省东营市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等叠加因素影响,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经济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东营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使得传统动能加快改造提升,新动能快速培育成长,形成了经济加速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的良好局面。

成绩显著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3年以来,东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2017年达到3801.78亿元,经济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2.9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5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亿元。19家企业跻身山东省百强企业,23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均居全省前列。

2.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东营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2017年筛选论证项目377个,计划总投资4147亿元。把石化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严格落实“1+N”布局规划,编制了石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围绕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全力推进芳烃、乙烯和己内酰胺三大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加快化工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淘汰落后产能1070万吨。累计完成规模企业公司改制383家,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任务。石化、橡胶轮胎和有色金属产业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670家、2333家和1280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5.7%提高到33.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年东营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别达到4家和16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及山东名牌产品分别达到412件、34件及149件,182个项目列入省级创新计划,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6.2%,R&D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4%,在山东省仅次于青岛,位居第二位。获批建设中国(东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4.改革开放助力新优势不断形成

2013年以来,累计调整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726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公布“一次办好”事项1460项,“双随机一公开”①监管全面推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商事制度改革新突破,个体户平均办证时间缩减至20分钟以内,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7.2万户。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12亿元,年均增长12%。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顺利,2017年在建项目340个,到位投资459.17亿元。

5.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累计下降37.4%、36.1%、57%和28.3%,省控重点河流主要水质指标COD和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分别累计下降8.9%和60.9%。实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工业绿动力”计划,2017年改造取缔燃煤小锅炉1881台,清理“散乱污”企业877家。推进实施三年增绿计划,累计新增造林面积3.3万公顷。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治理,累计修复湿地8万亩。

做法和经验

1.加强战略规划,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以东营为核心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山东省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9年和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成为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地级市,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历史机遇,提供了强力引擎。

2.用足用好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近年来,东营市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促成政策效应的最大释放。东营作为沿海高铁和京沪高铁二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列入国家规划,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营综合保税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相继获得国家批复成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恢复征收。长期制约地炼企业发展的使用进口原油资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17年东营13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3110万吨/年。德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津-东营-潍坊”高铁正在勘察设计,“滨州-东营-潍坊”高铁滨州至东营段完成可研报告,黄大铁路建设顺利推进。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一批事关东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事项实现了重大突破,东营的发展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良好条件。

3.破除路径依赖,全力筑牢经济基础

东营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伴随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全市产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尤其是依托胜利油田,培育发展起了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主导产业。为防止油尽城衰,东营市未雨绸缪,早在“九五”时期就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思路,并通过大力发展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等举措,有效解决了“一油独大”的问题,地方经济占比达到89.8%,全市经济基础得到有效夯实。东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最大的烧碱、苯胺、甲烷氯化物、食品级双氧水和氯乙酸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及盐化工产业、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均达到千亿元规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7000万吨,占全省的1/3、全国的近1/10。子午胎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94亿条,产能占全省的1/2,全国的近30%。8家企业入围全球轮胎行业75强,占全国入围数量的23.5%、全省的40%。阴极铜产能9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市内方圆公司“氧气底吹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两步炼铜法”填补有色冶金领域的行业技术空白,被誉为“世界第四代铜冶炼新技术”。石油装备产业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国的1/4,产品发展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了1亿套刹车片、4080万套刹车盘、5400万件高端汽车车身板件的年生产能力,信义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跻身国际汽车主机配套市场的企业。

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倒逼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东营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凸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性。

1.从经济基本面看,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新常态下传统发展动能减弱

建市30多年来,依托劳动力资源禀赋和国内外有利的市场条件,东营实现了快速资本积累,以规模效率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然而这种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生性、外向性和外部性基础上的结构性加速,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经济增速总体上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地区生产总值看,全市经济增长自2015年一季度由2014年底的10%下滑至6.1%以来,一直在6%-7%区间徘徊,2017年为6.4%。同时,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石化、有色金属、橡胶及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慢、占比低。当受到经济下行、油价低迷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时,这种产业结构便呈现出拉动力不足的问题。2017年,工业投资仅增长3.5%,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效率,让新动能尽快释放出强劲动力。

2.从工业结构看,经济总量大且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高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在东营市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占有绝对地位。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高耗能产业占比高。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二是主导产品利润低。多数工业产品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高端产品和最终消费品缺乏,同质化竞争突出。三是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主导产业虽然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但产业链各个环节缺乏有效集合,没有形成相互关联配套的互补效应。四是区域结构不合理。石化等行业布局散乱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不高,变相增加基础设施配置成本,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发挥。

3.从服务业发展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在全省仍处于较低水平

受特殊油地经济结构影响,长期以来,服务业一直是制约东营经济总量扩张、结构调整优化的“短板”。一是在总量规模上,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占全省份额低且增速缓。“十二五”期间,东营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2017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96万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青岛市(6.6万元)。但总量规模较小,仅占全省的3.8%,居全省第11位。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服务业增加值2017年仅增长5.1%,为“十二五”以来的最低值。二是服务业占比提速较快,但仍居全省末位。“十二五”以来,东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77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33.8%,但是占比全省最低。

4.从创新活力看,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但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全市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大部分企业仍习惯于“拿来主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企业生产依靠技术购买或引进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企业发展长期滞留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如东营研发投入大的轮胎企业,每年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5%-1%,而德国大陆和日本普林斯通为4%左右。三是创新平台少、层次低。全市83%的企业研发机构分布在传统产业领域,现有平台大多仅能提供基本的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只有不足10%的平台具备自主研发所必需的实验设备、人才团队和经费支持。四是“高精尖”人才匮乏。市内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少,特别是能够引领产业转型或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严重不足。

发展方向

新旧动能转换能不能稳定进入健康运行轨道,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发现新优势、及早发掘新增长点、尽快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因此,必须提高站位,放眼长远,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东营实际,在推动重大战略措施落实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1.抓紧抓好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把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东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和战略工程,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东营打造成为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1)编制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形成产业区、港口区与综保区协调发展格局。

(2)统筹港口、航道和管网等设施建设,重点加快东营港疏港铁路、10万吨级航道及导堤工程、原油成品油管网等在建项目进度,启动实施LNG项目,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为高端石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规模、高水平的化工项目。推进芳烃、烯烃和己内酰胺项目建设,带动下游相关产品开发,促进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2.着力培育发展符合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1)推动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加速升级换代。聚焦发展特色产业,瞄准国际标准,促进产业链整体跃升。

一是发展石化产业,以集聚、集群、上大、拉长产业链及高中低一体化为方向,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循环石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发展橡胶产业,研发高性能橡胶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三是发展石油装备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化,加强集聚集约发展,建设特色鲜明、技术高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四是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提高产业集群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理念、高新技术为引领、智能制造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五是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融入全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②,推动形成基础材料提档升级、关键战略材料发展壮大、前沿材料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争当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骨干。

(2)推动未来优势潜力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加速崛起、重点突破,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构建三次产业相互共融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质量,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发展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农业园区,在全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当标兵。三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瞄准前沿技术方向,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四是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大力发展航空服务,建设环渤海地区通用航空服务中心。积极引进航空复合材料、航空电子与飞机零部件制造等配套产业项目,打造航空及飞机零部件制造配套基地。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和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全面实施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发展PPP等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行业、从业准入条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线连通、一次办结”的“六个一”集成服务改革,提升全程网办率。

4.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着力强化人才支撑,研究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分类招引有关院校落户。有针对性地调整职业教育学科设置,下大力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油地结合,推动胜利油田各研究院储备人才参与地方建设。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享、交流合作和企业孵化等平台建设,打造市内重点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创新服务组织全面参与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搭建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交易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

5.持续扩大优质高效投资

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引进市场化运作团队,健全风险评估和容错机制,解决敢投能投等问题,放大基金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环保等领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狠抓重点项目协调推进,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按照“四新四化”③要求,充实完善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动态项目库,筛选建立并完善2019-2021年东营市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三年储备库,储备更多有质量效益的投资项目。

注释:

①“双随机、一公开”是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②“1351”工程是指2020年底,培养引进1000名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打造30个新材料重点示范项目、培植50个新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形成10个左右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③“四新”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四化”是指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东营动能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陕建的“要诀”:无限扩充动能——国企党建如何“推波助澜”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分类讨论思想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