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2019-11-17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权力观权力领导

顾 阳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 100044)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要巩固胜利的成果,在加大纪律和制度保障基础上,还需要在思想根源上让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权力是柄‘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权力,这为其创造和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机遇,但同时也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主攻目标。”[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较大,一些不良思想也侵蚀着广大领导干部,动摇他们的政治信念,导致权力腐败。这严重破坏了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极大阻碍了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权力与权力观

权力,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组织及其组织中的成员,实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媒介,是开展施政纲领的重要机制,是实现政治斗争和政治目标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权力的主要载体是国家机器,由政府机关、军队、法院、警察等组成,其实质性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权力观,是指对权力的主体、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执政党而言,权力观会影响执政理念、执政目标,以及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就领导干部而言,权力观会影响决策制定、影响权力使用的价值导向。权力的分配和使用是人类政治活动的核心问题,因为从功能属性角度看,权力具有工具性,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这意味着,代表谁说话、替谁说话会因为不同掌权者的政治利益而产生重大差别。也就是说,不同的政治群体、不同的人,对于权力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权力观不尽相同。

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权力、怎样行使权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体力量。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有公共权力都源自人民群众。广大领导干部虽然行使着公共权力,但并不是权力的所有者,而是人民群众授权执行者。按照这样的理论逻辑,虽然权力的实质性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的权力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2]。从这样的权力授受关系角度看,不管是选举产生,还是上级任命或者通过招考进来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权力实际上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群众的公仆,代表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相关行政事务、文化事务及经济事务,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按照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要求,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是为党和人民干事,而不是为个人谋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权力的主体、价值、行使及制约四个层面提出一系列新形势下新观点、新论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思想体系。作为权力观的核心内容,权力的主体观决定权力观根本属性。人民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权力源自人民,当政者用权只是在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革命所获取的,也必然都属于人民。二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执掌权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从本质上阐释了我们国家权力的根本源泉。三是人民参与国家治理正是人民作为国家权力主体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不同阶层和团体的人民群众选出自己的代表,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式参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由人民代表大会将治国理政的权力委托给公职人员,由其代表人民处理相关事务。“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3]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委托给执政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同时,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评价权力观的重要标准与价值取向,并自觉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

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权力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并逐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确立为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宗旨观、群众观、人民观的体现,更是领导干部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指南。在党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众多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赢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也是我们党不断攻克难关、获取胜利的“法宝”。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求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追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二)树立正确权力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

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从严“治吏”,就当前领导干部的管理机制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而言,首先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与“如何用权”这两大问题,这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经受的历史性考验。如果给腐败列个公式的话,权力+机会=腐败。机会,一般是指制度体系的漏洞,所以预防和惩治权力腐败必须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要巩固已经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成果,在思想根源上要解决领导干部权力观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发生扭曲变质,其思想和行为上就会逐步与党和人民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善用并用好手中的权力,努力在社会变革的潮流中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福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国共产党真正永葆先进性,才能稳固执政根基。

(三)树立正确权力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地认识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回顾20世纪国际共运史,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教训往往比经验更具有参考价值。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领导干部的权力腐化是根本问题,由于体制僵化、思想涣散,导致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群体中产生了大量的特权阶层,他们手中执掌着公共权力,却出现观念扭曲、权力异化,不为人民服务,而是谋一己私利,结局也必然是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给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意味着领导干部能否用好手中的权力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可见,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正确的权力观,是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党在复杂的环境中依然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具备正确权力观,从而确保我们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领导干部只有构建起正确权力观才会愿意扑下身子,勇挑重担,脚踏实地干好每件事,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的构筑

(一)坚定政治信念,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居于基础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产生相应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领导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一是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来源和归属。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共产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4]既然共产党都是人民的工具,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必然就是人民的公仆。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公共权力都是源自全体群众。作为代行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在评价权力行使行为的过程中应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二是在实践中要一切从群众出发,理论联系实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从而保证个人利益服从于群众利益,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发展理念,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去处理谋划问题、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最高目标。

(二)抓好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修养

要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依靠学习,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极为快速的时代,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领导干部一旦放松了学习,思想和业务水平都容易滞后。在领导干部的诸多必备素质中,政治修养具有统领作用,政治水准降低,就抵御不了外部的诱惑。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修养。一是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指导思想,使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不断进步。重视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等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认知。从而,在学理上明确权力的授受关系。二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努力方向。三是要明确权力与领导干部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的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5]。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一直追求着“权为民所谋”的高尚伦理,虽然权力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但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是无可限量的。因此,领导干部应坚持以民为本,以德立身,保持高尚纯正的为官情怀。

(三)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权力源自人民所托,领导干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我们党并无自己的特殊利益。作为骨干力量,领导干部是否能用好手中的权力,将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进而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于是,一些领导干部开始抱怨“为官不易”。更有甚者,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为官准则,出现了懒政怠政的情况。也有部分领导干部到了一定位置,觉得大功告成,贪图安逸平稳,缺乏斗志,不思进取,只求平稳过渡。这些情况的出现,虽然不是滥用权力,但也是腐败。

领导干部能否克服困难,用好手中的权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事,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既不滥用权力、也不消极怠政。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能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一种政治品质,也是一种政治追求。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来自于对人民的负责、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已经走进强起来的时代,因此,领导干部要凝聚共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积极化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无论什么条件、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按照执政为民、为民用权的要求去行使权力,勇于担当,切实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四)坚持依法履职,始终严守用权的底线

权力具有自我扩张性,是一种可以支配他人的强制力量,权力的扩张一旦超过法律边界,就存在伤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权利的可能。鉴于权力的两面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越位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发展和完善,体现了依法执政、执法治国的新境界。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要遵循依法用权的原则。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原则,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从而将依法办事的理念内化于心,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要自觉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守法的前提是知法和懂法,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中国的法治理论,切实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的关系。再次,要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分内职责,按照权力清单用权、按照法定界限用权,绝不越过用权界限。要用法治最后,领导干部要坚守“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底线,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的笼子里用权。

(五)保持廉洁自律,主动接受监督

权力如果不受约束就是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权力腐败。对权力的制约,一靠自律,二靠他律。自律是根本,他律是保障。

“权为民之福杖,廉乃官之仪表。”自律是品质,也是美德,更是对领导干部基本的伦理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用权,一是要树立自律观念。要心有戒尺、敬畏权力,时刻提醒自我,管住自己的欲望,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二是要始终遵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原则。要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并通过经常反省与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到解决方法,不断提高个人纪律修养。三是要严格约束个人行为,管好家人和身边人,搞好家风建设,防止被“围猎”,不让权力寻租有可乘之机。

要实现“权为民所用”,还必须主动接受监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延安时期,黄炎培与毛泽东有过一次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对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能人亡政息!”[6]每位领导干部都应明白没有人能拥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我们行使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要对人民负责,并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切实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在阳光下用权。有效的监督不仅能维护权力的尊严,也能保护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广大领导干部需要调整心态、摆正个人位置,主动接受来自上级、同级、群众的监督。对于外部的批评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正确加以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觉遵守党纪法规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廉洁从政,严格按流程工作,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总之,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认清权力的来源,理清权力边界,在法治的框架内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这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保障。

猜你喜欢

权力观权力领导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