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发展

2019-11-17包头市委党校白海燕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工作

◇ 文/包头市委党校 白海燕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发展,既体现了对马恩、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也体现了密切结合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 70年来不同阶段统一战线理论有“变”,也有“不变”。

一、“变”——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1、统一战线联盟范围越来越广

统一战线联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两个联盟,即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工人阶级与非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拓展到改革开放后的爱国统一战线,即包含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联盟的联盟。改革开放40年来,爱国统一战线的联盟又逐步从“三者联盟”拓展到“四者联盟”,至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五者联盟”,即“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表述表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更加广泛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比“中国”的外延更广,因为拥护中华民族复兴的爱国者涵盖了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可能不认同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今天已经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凝聚全国、全民族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同心圆”,一个空前广泛的联盟。

2、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适应中心工作不断调整

统一战线作为夺取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统一战线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党的中心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统一战线工作也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及时调整任务目标与策略。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调动各阶级建设新中国积极性,提出对资产阶级“团结又斗争”,安排民主党派人士参与政权,鼓励知识分子为新中国建设献计出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党的统一战线重心也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部署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鼓励原工商业者带头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统一战线又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来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要从服务于经济高速发展向“协调各方面利益、增强各方面对党的认同”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此外,面对当前中国存在的复杂国际环境和外交领域的挑战,将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统战思维运用到国家交往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拓展了统战视野。

3、统一战线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统一战线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既是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制度化呈现,也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的理论成果,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拥有刚性的约束力。

除宪法、党章对于统一战线的规定之外,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协商民主的有《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8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年)、《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年)、《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调节民族关系、民族地区治理的有《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以及各地相应颁布了的自治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1993年);关于宗教的有《宗教事务条例》(2004、2017修订);关于非公经济的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1990、2001年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1986年)等;关于“一国两制”的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以上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台的,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党的十八大之前,还未形成对统一战线总体上的约束性法律法规,2006年发布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但其法律效力较低。党的十八大之后,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被提到新的高度,统一战线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2015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一重要党内法规的出台标志着统一战线全面工作有了一个刚性的总依据,是推动统一战线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成果。《条例》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总结,明确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方针政策、主要任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等,《条例》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要求,有原则性要求也有局部工作刚性规定,使统战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不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

1、始终把“团结”“联合” 作为统一战线任务目标

统一战线,广义上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狭义上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从定义中就可以得出,“团结”“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马恩最早提出统一战线就是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的,指出“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1]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团结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建立最广泛的无产阶级的联盟是列宁对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贡献。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统战思想相衔接,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但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统战思想还是中国的“和合”思想,都蕴含着团结、联合、合作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人主张搞清一色、关门主义,中央专门发文强调,抛弃同盟者是一种使自己陷入孤立地位的冒险倾向,强调党同非党人民的联盟是党的一项根本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爱国统一战线,邓小平旗帜鲜明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2]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3]

2、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统一战线策略调整的基本原则

如前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领域有了广泛拓展,但并不表明统一战线是无原则的联合。在党的革命时期,曾经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犯了“右倾”错误。新中国建立之后,统一战线强调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目的,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调整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将各民族、信仰不同宗教的工农、知识分子、非公经济界人士、新社会阶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都团结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这两面旗帜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时至今日,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主题下再一次拓展联盟边界,也是基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新时期,针对阶层分化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一战线提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凝聚智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期达到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增进共识之目的,使诸方面各得其所,以保持整个社会结构的平衡和社会政治的稳步发展。

当然,对于敌对势力,比如“三股势力”的伺机作乱、“台独分子”的挟洋顽抗、“港独”势力的祸港、乱港、海外敌对势力的反社会主义、阻碍中国国家统一的行为等,要采取坚决斗争的态度,打击破坏势力,巩固统一战线、维护社会安定,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争取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3、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寻求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终是要形成合力,聚焦当前的伟大历史使命。

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运动形态都是多样的,不是一元的,所以必须承认差异和矛盾,而且正是事物的矛盾运动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一致性与多样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求同存异”之意义所在。党的统一战线取得巨大成就,重要原因就是对这一原理的深刻认识和熟练运用,不同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都重视把握“一”与“多”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在认真分析不同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及其他爱国分子团结在“人民民主”这面旗帜下,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就是当时的最大共识,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旗帜鲜明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资本主义,合理调整工商业,反对帝国主义。1956年,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毛泽东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民族关系方面再次强调各民族平等团结,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文革期间没有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各方面遭受了严重困难。

事实证明,共识与合力是成正比的,共识越多,合力越大。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凝聚了广泛共识,从决策的酝酿、出台到实施,做到了统筹各方利益,凝聚各方智慧。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到今天,最大公约数成为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当前处理复杂局势、化解矛盾、破解问题的重大方法论。

4、牢牢把握统一战线领导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角色转变为执政党,党就开始了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探索。统一战线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策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也成为统一战线发展完善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从1950年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到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一直强调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把统一战线政策及其正确执行的原则,在党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思想从上而下切实贯彻到全党组织特别是全党干部中去。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规定,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统战部部长和副部长列席或参加党委会议和政府党组,统战干部参加协商委员会的工作。此后历次统战工作会议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这一点。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立足实际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服务治国理政、推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来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始终明确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做到“变”和“不变”相统一,这就是它发挥作用,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也是统一战线70年来的重要经验。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工作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9部重点影片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辉煌巨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