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发展的多维透视

2019-11-17

社会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本质中国共产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始终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探索和认识作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本质先后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并在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就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作出了新的论断,先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特征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稳定的内部联系,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普遍的稳定的并决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内部联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与资本主义等其他社会区别开来,就在于它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也决定了社会主义与其他各种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区别”;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必然通过各种本质特征反映出来,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供了表现形式和现象基础。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都是本质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的意义是相同的;第二,本质可以表现出多种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样可以表现出多种特征;第三,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特征具有同一性,也具有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开放性过程。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生成的现实过程。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从抽象的虚幻的观念和制度出发来建立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所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现实的运动”意味着共产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现实过程。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样也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列宁指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人们遵从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用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去指导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丰富。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发展的历史性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发展的历史性,体现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继承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科学论述和天才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而产生的。他们论证的未来社会大致包括如下基本特征:第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公有制),实行计划生产;第二,生活资料从按劳分配逐步过渡到按需分配;第三,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四,人类社会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时,虽然使用的是“社会主义”一词,但实质上已经包含了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猜想。但这些猜想并不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实践,而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反映”。这种观念上的反映需要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逐步印证、修改和完善。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其实践

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列宁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国初期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对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损害工农联盟等诸多弊病。列宁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探索,是一次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于1936年最终确立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重工业繁荣而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完全排斥商业和市场的作用;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确立以后,一度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版,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程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956年,我们国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探索。总的说来,毛泽东偏重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追求“通过建立和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纯粹性来发展生产力”,把单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制度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邓小平逐步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丰富与深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地指出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江泽民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实际上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表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深入理解新时代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发展的创新性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论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认识和判断,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概括”。

2017年8月,习近平在纪念建军90周年大会上再次提出一个全新的论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认识、新判断,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总结、新概括。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方位、多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新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内涵增添了时代意蕴。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等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角度来看,新论断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探索一脉相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理想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逻辑前提和根本基础。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定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也有理论和实践的必然性,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2018年3月11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这不仅从法律了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合法性、正当性、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凸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突出重要性。离开“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的特征,生产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等其他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都无法更好地体现。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自建立以来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这一原则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基本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政党理论,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军政关系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

不断完善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发展的体系性

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多样性,决定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继承者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从经济基础、产品分配、政治制度、领导力量、人的发展等方面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国家政权和领导力量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斯大林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运行、经济管理、政治体制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侧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方式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人的发展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习近平的新论断则是从领导力量、军政关系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最新反映和最新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系,包含关联密切、互动发展的诸多方面。这些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反映,不能用其中某一方面否定其他任何一个方面,也不能用其中某一方面代替其他任何一个方面。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有主次轻重之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来说,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社会主义实践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应该从全面的、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握其体系性。从客观上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多样性,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从主观上来说,应该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结语

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多维透视,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也反作用于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最终都是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同时,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应该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其次,从认识的真理性来看,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有可能变成谬误。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应僵化地执着于历史上某些个别的、偶然的论断,而应该以联系的、发展的辩证思维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从认识的无限性来看,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并未最后完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因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本质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