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篓子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11-16刘蓉
摘要:丰南篓子灯是傩文化的一种,是我国最古老的祭祀乐舞,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让中国几千年的文物又苏醒了过来,丰南篓子灯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传承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丰南篓子灯;文创产品;传统文化;傩文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化成了时代的积淀物,许多最原始的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民间的傩文化进行挖掘考察,傩学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这也充分展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现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篓子灯的产生原因、发展历程、艺术表现形式,保护丰南的乡傩文化,采用现代方式将傩文化展现出来并传承发扬光大。从本论文的目的出发,将传统的民间傩文化篓子灯进行文化创意,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对该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并希望此论文对傩文化的保护和创作做出一份贡献。
(三)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丰南篓子灯为设计元素展开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的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是对丰南篓子灯的概述,阐述了丰南篓子灯的产生背景以及篓子灯各个角色的表现。
第三部分叙述的是丰南篓子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此章是对文创产品的概述以及对篓子灯色彩基调和角色符号的提取。
第四部分是结论,对该论文做出总结并找出研究中的不足。
二、豐南篓子灯的概述
(一)丰南篓子灯的产生背景
传统的篓子灯源于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黑沿子一带,据本者调研,篓子灯的传说源于药王庙里的干瘪和尚——来秀仙师。当村中闹瘟疫之前,药王庙的来秀仙师给村民托梦并告诉村民压制瘟疫的方法。所以每到正月十四到十六的晚上举行篓子灯活动,驱瘟除疫,活动后要将篓子面具进行焚烧。
(二)丰南篓子灯各个角色的展现
传统的篓子灯是由1判官和5个小鬼构成,判官是阴间正直的清官,小鬼长相凶神恶煞,服从于判官的管理,其中一个小鬼比较调皮,要在判官的驱使下才能走完全程。
新型的蒌子秧歌由6个角色组成,分别为男青年、女青年、儿童、老人、龙王、小鬼。每个角色都有独自的特征,男青年表现了拼搏向上的精神;女青年展现女性的细腻温柔的一面;老人和小孩的角色是相对应的,就如家庭一般,男子在外工作,女子在家劳作,照顾老人和孩子,更加反映现代的家庭生活;小鬼象征着生活的阻碍,在现实生活不会永远顺风顺水;龙为海中之神,渔民出海时祈祷能平安归来,因此才有了龙王这一角色。
(三)丰南篓子灯的道具
传统的篓子灯的工具有篓子和莲花灯,篓子有判官之篓和小鬼之篓,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莲花灯是佛教用品,是佛教的象征。每年农历腊月,村民将荷花灯摆放在各家的门口以及各个路口。
现代的蒌子秧歌主要工具则是篓子、梭子。篓子秧歌在面谱绘画上做了一些改变 ,减少了宗教气息的元素,多了一些吉祥寓意。梭子:梭子这个工具主要是女青年用的,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在家织布细作,将传统的鱼梭子创新演化成鱼形状的梭子,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
三、丰南篓子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文创产品的概述
文创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他的目的就是创新,将这种文化通过设计展现出别致现代的商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提高,文创的价值也不仅仅停留在功能的层面,更应该向消费者的精神层面发展,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二)丰南篓子灯色彩基调的选取
色彩相比较图形、文字、质感等一些视觉元素更有冲击力,更能体现人的情感。丰南篓子灯色彩基调以“红”为主色调。辅以金色、黄色等。篓子灯是在正月十四到十六举行的大型活动。营造了热烈浓厚的氛围,因此以红色为基调给人们带来喜庆欢愉的视觉感受。
(三)在文创产品设计视角丰南篓子灯角色符号的梳理
传统的篓子灯面具过于迷信、直白,为了淡化这种封建色彩,文艺工作者在面具上做了一些改变,增加了人物、龙王等元素,本者将新角色面具所提取出来的图形加以创新,加入现代元素,使其富有幽默感。体现了传统的地域性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四、结论
丰南篓子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科研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欣赏、娱乐价值。将这种传统文化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创新,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高苦舟.喜看傩舞《篓子秧歌》[J].乡音,1994(6):23-24.
[2]田淑兰.到丰南看篓子秧歌[J].当代人,2012(11):31-33.
[3]张松岩.面具与河北傩文化[J].大舞台,1996(3):37-39.
[4]何秋野,毕颂恩.河北东田庄篓子灯的结构理论研究[J].大舞台,2017(9):89-92.
作者简介:刘蓉,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