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贫困的扶贫优化研究

2019-11-16董潘敏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整村测度贫困人口

摘要:通过对我国脱贫进程的梳理,现今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贫困。为了更好的解决贫困问题,深入讨论贫困本质是多维的,并从多维贫困角度分析贫困问题,有助于理解深度贫困,为减少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全面脱贫。

关键词:多维贫困;扶贫优化

贫困问题困扰着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困攻坚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贫困问题仍是阻碍着经济发展的难题之一。sen提出“能力贫困”的观点后,学术界对贫困问题的研究逐渐从一维转向了多维。多维贫困可以深入的探究现今贫困原因,针对现有贫困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脱贫建议。

一、脱贫进程的推进

我国的扶贫开发自上世纪80年代初推开以来,在随后近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变化。1978-1985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产出,促使了大规模的贫困得以缓解。然后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进入了扶贫改革的新里程。我国贫困人口数量由原来的2.5亿减少到1.25亿。在这期间我国扶贫政策是针对所有贫困对象,通过减少贫困总量来达到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目的,从而缓解总贫困局势。但是这个时期的贫困改革仅仅是通过土地经营制度从集体转向农户的变革,瞄准的是那些自身具有发展潜力可以快速脱贫的对象,使我国的贫困趋势从普遍贫困转向了区域贫困。

1991-2000年我国主要扶贫瞄准对象以区域为目标。扶贫战略从救济扶贫转向发展扶贫,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组织,建立政府支持的国家扶贫治理结构,其中,1988年确定了370个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调整为592个。以贫困县为单元的瞄准和执行,对当时的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2010年以整村推进深化扶贫工作。贫困人口分布由以前的集中在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区域集中向更低层次的村级社区集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61.9%(2001年)。扶贫政策瞄准目标降低到村级,以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2010年以后我国的脱贫政策又发生了变化进入了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对象瞄准从贫困区转向了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得以精确的达到脱贫目的。目前结合我国贫困状况的具体实情,逐渐形成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等为主的中国式扶贫模式。这一阶段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连片地区的贫困人口逐步脱贫,农民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

二、多维贫困的提出

自从sen提出了能力贫困,Hagenaars对此进行了指标的补充,Alkire-Foster提出了新的贫困测度方法,多维贫困理论及方法逐渐发展。基于对贫困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扶贫政策不断调整,扶贫内容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维度、指标的选取,不同地区的贫困测量,以及贫困维度的分解,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郭建宇认为山西应重点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饮用水等方面,同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增加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孙秀玲等认为:从单一角度看,山西农村贫困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收入、消费三个方面,而从多维视角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存在多维贫困现象,要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针对地区贫困特点予以扶持。杨龙和汪三贵认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饮水问题而非增收问题。

随着脱贫工程的推进,我国贫困大面积贫困状况得到缓解,但是剩下的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区域分散,并且在同区域中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交织在一起明确了贫困状况发现贫困人口导致贫困原因多样化。原有的单维度测度贫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贫困状况,需要通过多维度测算方法反映贫困。从传统角度考察货币性指标体系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对贫困概念及其贫困测度的要求,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全面推行精准扶贫的脱贫工作进程,减少我国贫困人口,还需要对贫困多维测度方法的选取,贫困维度和权重的设定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多维的角度来测定贫困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一致的观点。

三、多维贫困对我国扶贫的启示

根据多维贫困理论采取的反贫困政策,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测量,精确的瞄准贫困人口,因此实施我国既定的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扶贫政策不仅重视收入的增加,同时更注重的是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自身发展,通过政府的帮扶,实现自身积极脱贫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不管是对多个地区还是对某一地区进行多维贫困测量,这些研究都表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都存在多个维度的贫困,不僅包括收入贫困,还包括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贫困,只是地区不同,贫困的程度各有侧重。我国政府应从多维视角关注贫困问题,特别是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贫困问题。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并提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标志着脱贫进入新阶段。需要多维的识别贫困对象,不在存在收入一刀切问题,客观的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缓解贫困程度,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四、总结

通过贫困多维度测算可以更加精准的对贫困人口进行扶贫帮扶工作,找到贫困人口致贫的根本性原因。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减少或有效缓解返贫的数量,真正的把扶贫工作落实到点。

参考文献:

[1]罗刚,廖和平,李涛,张茜茜,蒋潞遥.地理资本视角下村级多维贫困测度及贫困类型划分——基于重庆市1919个市级贫困村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 (08):244-254.

[2]贾兴梅.农村多维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政策优化——基于安徽省X县547户贫困家庭的调查分析[J].社会保障评论,2018,2 (02):89-99.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贫困多维测度方法的扶贫政策优化研究”(18KY03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潘敏,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整村测度贫困人口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集体土地整村拆迁模式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