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9-11-16周莺歌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幸福课堂策略研究教学实践

周莺歌

摘要:满堂灌输的课堂不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打造让学生喜欢的、感觉幸福的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从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有品质的课堂、实践性的课堂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幸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小语幸福课堂是建立在小语高效课堂基础之上的体现生命关怀的理想课堂,是教师立足于所有学生人生的发展,依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使课堂上所有学生能够活泼、积极地参与学习,情感得到充分体验,观点自由表达,所有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整合与提升,智慧不断得到催生,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幸福指数不断地攀升的语文课堂。那么小语幸福课堂有哪些特征,又应该如何创建呢?

一、自主的课堂:

幸福源于每个人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幸福课堂必须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堂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那么,怎样做才能创建自主的课堂呢?

1、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运用游戏、竞赛及字理识字的方式;高年级适合表演的可以让学生排课本剧;复习课可以让学生自已命题,组织竞赛,变枯燥为有趣;综合训练中的词句积累、故事积累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练习讲解,第二天抽签决定让哪位学生讲解。抄写生字的作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少写两个。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孩子设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自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要过高地、不切实际地为学生提要求,例如:有的家长不考虑自己孩子现有的水平,总要求孩子考第一。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应该为学生设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步步证明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光为每一个学生设定最近发展区还不够,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例如:可以把实力相当的两名学生结成对子,让他们二人互为追逐对的目标,每一次的作业、小测试胜出者奖励。奖励可以是加分,也可以是照相。这样一来,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难度降低了,目标也更清晰了,让他们有了追赶的勇气和决心。过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再为学生重新结对。这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追逐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咫尺,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一次次小小的进步就会让他们越来越有信心和动力。

3、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体验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来展示自己的机会,除了传统形式的书面测试外,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比如:有的同学作文写得非常好,但朗读能力差,我们可以为朗读好的同学搭建平台,让他为作文好的同学范读,让他们互相促进;写字好的同学可以在板报中为他们设专栏,定期展览他们的优秀作品,并让他们与班里写字不好的同学两两结成对子,为他们在拼田本上写字头,重点字个别指导等等。

二、合作的课堂

幸福课堂应该是合作式的和社会性的,而不应该是孤独式的和封闭性的。在幸福课堂里,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分享关系。教师可以分享学生独特的经验,学生也可以分享老师和同伴的经验。大家在分享中激励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那么,应该怎样创建合作的课堂呢?

1、必须科学的构建合作小组。分组是关键,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就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干部分配的。而异组同质,则有利于保持足迹之间的均衡性。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2、合作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民主管理的方法,小组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

三、有品质的课堂

语文课堂必须立足于语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读、品、悟教出语文味,学出语文质。我们的有些语文课让人感到是知识的杂烩,把音乐、美术、影视一股脑地搬入课堂堆积在一起,能闻到香,感觉甜,但没有营养。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是伪幸福,学生没有获得他们想得到的知识,因而不是真正的幸福课堂。

所以,幸福课堂应该是有品质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品质的课堂首先教师角色定位要定准,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不是”以教定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其次,教学重点要突出,让学生在内容、语言和方法上均有收获,体现一课一得。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有品质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学中会得到极大的自我满足,学生满意是对老师最好的评价,满意就是满足满足自然就有幸福感,而课堂必然是幸福的。

四、实践性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开发语文资源,不断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坚决摒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一是要否定以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二是要否定以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不应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总之,语文学习的环境必须优化,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总之,课堂是我们的孩子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们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直面和思考的问题。让课堂充盈幸福,这是教学的价值诉求,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缪吉燕.激活思维,创建幸福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19 (09):28-29.

[2]谭业麒.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陆海云.4G,高速链接“幸福课堂”——生本理念观照下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5 (29):54-56.

猜你喜欢

幸福课堂策略研究教学实践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