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探究

2019-11-16孙家文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五个认同理论提出之后,对我国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五个认同的简单介绍,进而分析出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題,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思路,以推动我国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五个认同;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2015年,在我国第六次西藏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五个认同的观点,该观点的出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五个认同的观点提出之后,社会和解均对其产生了较高的重视,并将其与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其中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这一观点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五个认同的背景下,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对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一、五个认同概述

五个认同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祖国的认同,是整个观点内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与祖国所有相关方面的认同,表达出人民爱国的思想。其他四个认同,都要以对祖国的认同为基础。(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即中华民族,认同每一个民族,才会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认同优秀的各民族文化,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拉近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文化融合的同时,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仅认同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道路,而且还要认同相关的理论体系与制度。(5)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二、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思政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者,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的质量。但随着五个认同的出现,高校现有思政教师逐渐体现出一些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不是很高。一方面,对于现有思政教师来说,虽然掌握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五个认同的了解,导致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无法有效将五个认同融入到思政教育活动当中,很难利用五个认同的观点对学生价值观与责任观进行引导[2]。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虽然对五个认同具有较高的认知,但由于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未能有效对五个认同进行应用,导致五个认同未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活动时,依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即在课堂当中,教师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节将,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硬性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3]。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较高的吸引力,而且对于五个认同来说,涵盖民族、国家等多个方面,缺理论性将强,若只是简单的对内容进行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五个认同的内容,影响五个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缺失

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传统教育理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重基础专业课程,轻思政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并未对五个认同产生重视,没有根据五个认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构建出相应的校园文化,导致高校现有校园文化虽然能够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但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利于现代学生的未来成长。

(四)教育管理制度落后

任何一项工作开展时,均需要相关制度进行约束与引导,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但对我国各大高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教育管理制度来说,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育管理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首先,在现有教育管理制度当中,很少有提及五个认同的内容,依然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为主,很难对教师产生良好引导,使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少借鉴与融入五个认同相关内容[4]。其次,在现有教育管理制度内,即便存在一些与五个认同相关的内容,但大多数为刚硬的强制性内容,可以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而无法激发教师应用五个认同的主动性,也会影响五个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作用。

三、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思路

(一)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五个认同的提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才会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应针对五个认同的观点,打造出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应构建出全面的思政教师聘用体系,其中,不仅要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而且还要涉及五个认同、价值观、责任观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教师全方位的考量,以筛选出对五个认同了解程度最高,教育能力更强,思想道德品质最佳的思政教师。另一方面,高校运行时,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内,不断向思政教师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师讲解五个认同相关的知识,逐渐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对五个认同的了解程度。

(二)优化课程结构

由于课程体系存在缺陷,导致基于五个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不是很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要优化课程结构。首先,高校应以五个认同为中心,主动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有效将五个认同的理念融入到实际当中,增加学生对五个认同的了解程度。如在建军节祭奠革命先烈,国庆节参与革命纪念活动等[5]。其次,还要针对五个认同理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与五个认同相关的调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参与,逐渐形成五个认同的理念。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开展基于五个认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要加強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五个认同的校园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可以播放一些与五个认同相关的文章;校园内部一些景观、建筑建设时,加入与五个认同相关的元素等。(2)与五个认同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五个认同的知识竞赛等。(3)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还可以将与各民族文化相关活动的加入进来,如各民族的舞蹈、音乐、绘画等,通过这些文化的融入,真正达到“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目标。

(四)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方面,应在现有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入与五个认同相关的内容,如五个认同教育流程,五个认同教育目标等,通过这些制度内容的引导,使教师积极主动将五个认同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另一方面,还要在管理制度内加入一些柔性的内容,以弥补强硬制度的缺陷,加强对教师的激励程度,使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对五个认同进行应用。

总结:

综上所述,五个认同的提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很多高校缺乏对五个认同的认知,未能将其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导致整个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不是很高。因此,为了提升五个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价值,高校必须要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军.五个认同: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之维[J].高教学刊,2017,19 (04):163-164.

[2]吴颖.论西藏高校“五个认同”教育价值诉求及其实践路径[J].高教学刊,2018,09 (01):37-39.

[3]许科龙波.“五个认同”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15 (17):134-135.

[4]郎维伟,陈瑛,张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1 (03):14-23.

[5]李凤稚,赵刚.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20 (02):113-114.

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课题号:SZ20190331。

作者简介:孙家文(1984.0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管理学硕士,讲师,南京工业大学,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