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落实品读的有效方法

2019-11-16阮健萍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读阅读能力

阮健萍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品读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品读方式很多,抓住标点符号、重点字词、句来品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领悟文本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品读;领悟文本;阅读能力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有很多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的文章,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读出文本的情感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品读标点的特性,体验文本的情意

叶圣陶先生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由此可见,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的地位是不荣小觑的,但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语言的品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标点符号。其实,如果重视标点符号的品读,往往能起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效果。

1.于叹号中体会情感表达之意

优美动人的文本如同美丽动人的风光,需要從标点开始细赏,引领学生一起去体会、感受、欣赏文本于标点带来的韵味。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品读文段: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想那片废墟走去。这时,我先问到:“文中出现了两个叹号,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生1回答:“我从第一个叹号感受到了父亲的伤心,因为他是喊出来的。从第二个叹号感受到了父亲找儿子的决心。”生2说:“我从第一个叹号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强烈的爱。从第二个叹号感受到了父亲心中的坚定。”然后,我轻轻地说:“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地感受读进句子中。”学生对标点的感悟获得内在亲历的体验,通过读的方式来体现对文本的理解,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实有效。

2.于省略号想象文章未尽之意

省略号一个经常的用法就是语意未尽,它往往噶然而止却又给读者留下空白,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看似“若无”之处,却又处处透着“丰满”。如《凡卡》一文,文中是这样写的“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一边讲述自己的悲惨生活一边请求爷爷把他带走。学到这里时,我们已经了解到凡卡挨老板和老板娘的打,受伙计们捉弄,挨饿,睡不好等,生活十分悲惨。我要求同学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生态、心理,合情合理地补出不同内容。同学们有的补充:“我在这活着一点乐趣也没有了。”有的补充:“凡卡的泪水滴到了信纸上,他用脏兮兮的小手擦干眼泪。”有的补充:“爷爷,也许以后我再也见不到您了。”

这样的填空补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既充分理解了省略号丰富的内涵,又更好的品读到了凡卡的内心。

3.于问号中品读人物内心之情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价值意义实在读者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重在品读语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的品读,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其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而语言的品读,我们可以抓住对问句的品读,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执教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时,课文写到: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教学这个句子时,我采用变化标点的方式进行比较品读,引导学生体悟言语情境,揣摩人物心理,感受标点给语言带来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我设计安排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孩子要管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接着进行两个句子的朗读对比,读着读着,外祖父的对墨梅图被弄脏的心痛愤怒之情昭然若揭。通过对问句的品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意味:它看似平淡,在平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理解字词的用意,领悟文本的情感

字词是构成文章主要部分,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进行品读,往往能直达文本情感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品读课文中的字词的意思,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达到品读的目的。

如在教学《燕子》一文中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一句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的,请看教学片段:

师:“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想想这里该怎么读?自己练一练。

生:要读得慢一点,这样可以让人想象到水面是什么样的。

师:文中用了哪两个动词描写了燕子飞行?

生:横掠、沾

师:横掠是什么意思?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它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知道了“横掠”是指燕子横着轻轻擦过水面。

师:真高兴你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我们都可以查字典来解决难题。那么,这两个动词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

生2:我从这两个词感受到了作者很喜欢小燕子,才能观察得那么仔细。

一“掠”一“沾”,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横掠”、“沾”这两个字词不断地进行品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品味句子的含义,领略文本的意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通过句子的理解、推敲、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品读句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1.联系生活,理解句子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将自己未知的知识和平时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

如教学《匆匆》一课段落“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⑸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腳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师:你这是从内容上体会日子的来去匆匆。能从修辞手法上想想吗?

生: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光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

师:其实我们手上也溜走了不少日子,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你的日子是怎样匆匆逝去的。

生进行小练笔:

生1: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逃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生2:在玩耍的时候,时间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时间从脑海里逝去。

生3: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对“匆匆”一词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从而对这个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就是把句子在上文、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还有课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句子的意思。例如《13.钓鱼的启示》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联系上文“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和下文“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来理解这个句子。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鲈鱼的不舍,不想把它放回湖里。而父亲也在心中挣扎思考鲈鱼是否要放回湖里。像这些句子就对全文的内容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就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很大的帮助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文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特别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语言的熏陶,提升语文素养。唯有重视学生的品读,才能让学生沉浸于语言文化无穷的魅力中,领悟文本丰富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真正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6

[2]《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社会科学 2016

猜你喜欢

品读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