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校内健身场馆的可行性分析
2019-11-16李倩文项丽静
李倩文 项丽静
摘 要:近年来健身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逐渐成为健身的主流。学校周围的健身房每天也都是人来人往,健身器械供不应求。高校的运动硬件设施也相对较完整,但校内健身房的建设却是空白的。本篇文章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对校内学生和体育学院的学生领导进行访谈,大家对此事都有激烈的反响。本文对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希望可以为建设校内健身房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校内健身场馆 體育专业学生实践 大学生体质 教职工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203-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itness has become a trend, a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fitness. The gyms around the school are full of people every day, and the fitness equipment is in short supply. College sports hardware facilities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gym is blank. Taking 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s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nd student leaders of th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 impact on the school, hop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gym.
Key Words: School gym;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Faculty constitution
《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后,各种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般,以不可抵挡之势迅速开设在人口密集的区域。但是在体育设施健全,资源丰富的高校健身场馆却是门可罗雀。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的不相匹配,教学时间和社会开放时间冲突等原因是现如今高校健身场馆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改革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学生热衷于健身房的锻炼。原因在于体育课是只是为了学期末的及格分数,而健身房的锻炼是主动的,为了达到健身目标的。欧美国家在学校体育健身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大学的体育运动在美国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业余消遣,而且各大世界知名大学都有各自的传统体育项目。常青藤盟校的八所学校在1956年就有美式足球及各种运动的竞赛及体育交流活动,所以这八所学校筹划了正式的运动联盟。我们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来践行我国高校内健身房的建设。
西安工业大学的体育场馆由体育学院管理,除了上课时间以外,业余时间以校内学生体育锻炼为主。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场地维修都是用学校经费,很多时候出现场地供不应求的现象。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校内健身房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工业大学的学生和健身房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高校体育场馆”“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专业学生实践”等一系列关键词的搜索,查看相关文献和近年来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研究,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通过对西安工业大学一些学生随机的访问,发现大家都认为体育馆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情况不合理,而且使用率太低,学生偶尔想去运动时,会出现有时候没场地,有时候不让用,虽然有体育馆,但是并没有使用的现象。
2 校内成立健身房的可行性分析
2.1 有助于增加选修课的项目,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现在很多学生选体育选修课的时候都是以简单,轻松,容易及格为目的去进行选择,上课的时候也是懒懒散散,能坐着不蹲着,能蹲着不站着。临近考试才会临时抱佛脚,加紧练习,以应付考试。这样的体育课的设置只是虚有其表,形同虚设,对我们所设置课程目标是大大不符合的。校内健身场馆的开设会增加选修课的项目,会适当的借鉴健身房的一些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锻炼目标进行选课,上课过程中也会更加的认真。高校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都是过硬的,这些课程的开设也不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挑战,还会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师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科学健身的运动方式,减少运动损伤。
2.2 有助于提高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较重,还要兼顾家庭,所以高校教师的体质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有的老师由于健身房离家较远、没有时间、出门不方便等多种原因都很少参加锻炼。如果学校开设健身场所,教师们可以在校内进行锻炼,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考察市场上的健身房和培训机构。西安工业大学的教师大部分都居住在家属区,家属区对面就是多功能体育馆,如果教师们能在校内进行锻炼,一定会保证每周的锻炼次数,长时间有规律的练习,一定可以达到练习效果。
2.3 有助于为学校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岗位,同时避免了学生外出健身的安全问题
学生在校外进行健身,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交通问题等,学生安全问题在学校管理中也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高校,校园开放,学生外出自由,近几年学生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虽然学校不能限制学生外出,但是可以减少学生外出的需求。首先,学校开设健身房,学生不用外出去健身房健身,而且校内健身房的教练都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学生的安全就会有保障。其次,健身房的开设势必会需要工作人员,这为学校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岗位,不用去校外兼职。
2.4 有助于老师带学生实践,高年级带低年级,为西安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提升毕业生质量
西安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有兩个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是应用型的学科,必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学以致用。体育学院的学生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去中小学实习,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在本校协助教师开展运动会。这样的实习未免有些单一。学校设立健身场馆,体育学院学院的学生可在每学期上完专业课之后进行系统的实践,有大三、大四的学生带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地打磨,检验自己,积累经验,丰富得实习经历也可以为简历锦上添花。
2.5 有助于增加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学校体育文化,吸引更多学子前来就读
国外的高校都有自己学校的传统项目,很多学生也是慕名而来。因为近几年学生体质下降,国家教育部门也是逐渐重视这个问题,比如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必须学会游泳且体质测试必达标,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毕业必须会打太极拳等。校内健身场馆的建设,多种项目的开展,一定会发展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形成特色体育文化。还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和研讨会,促进我校的体育发展,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读。
2.6 有助于发展健身餐等附带产业
众所周知,健身是三分靠锻炼,七分靠饮食。通过运动加饮食,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型,成为了一种时尚。运动饮食是健身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食材的搭配与要科学的搭配,烹饪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事物热量的把控也很重要,所以这就需要计算每天需要摄入的能量。体育学院开设有体育营养学这门课程,针对不同健身目标有不同的食材要求和搭配原则。如果在学校的支持下发展健身餐,有营养,又科学,还能增肌减肥一定是大多数人的首要选择。而且还能增加学校的收入,再次投入到学校健身场馆的建设中。
2.7 承办体育赛事,收取费用,有助于增加学校额外收入
西安工业大学有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所,完全有能力承办高校之间和社会上的体育赛事。承办体育赛事还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体育人才,大家互相交流,将更多社会资源引入学校,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承办体育赛事是有偿的服务,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学生志愿者的费用,场地维修费用,还有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3 结语
我国跟体育相关法律规定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提高利用率。作为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首先应该做好对本校学生和教职工的服务,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职工的身体素质,然后才能做好社会化服务。建设校内健身场馆还有带来经济回报,这无疑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新的潮流趋势。
参考文献
[1] 弓斌.体育公共服务视域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1):163-164.
[2] 江艳平.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体育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96-98.
[3] 黄太斌.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创新模式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7,33(6):80-84.
[4] 彭凡,王亚琪,毛宇新.江南大学专设室内健身房的可行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158-159.
[5] 胡庭鹏.西安地区高校体育场馆利用及提升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6] 李洪强.西安高校教师体质健康与健身活动调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2):6-7,11.
[7] 谭建湘,周良君,陈华.国内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20(5):43-48.
[8] 王逊,汪现义.江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