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分析
2019-11-16俞寿仁
俞寿仁
摘 要:想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尽早组织此项工作的落实,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就是一个较好的阶段,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进行论述,详细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促进作用,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体育教学中可运用的价值引导、道德塑造、日常规范等方法进行详细解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143-02
教育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非常重要,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通过学习目标定向理论的使用,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对学校体育教学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与协助。
1 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中,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追求目标与成绩的情况,这种教学问题可能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缺乏更多的时间与机会磨练自己的意志,而体育教学工作也就因此失去了人格品行养成促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体育教学工作组织与运用,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实状况可能是人们对夸大宣传的竞技体育观念根深蒂固,进而讲这种风气传输到了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技巧、素质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或是有突出发挥,而不是学生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与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核心价值观。面对这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应积极利用学习目标定向理论方法,促进其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引导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并秉承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自己行为进行指导与纠正,进而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本文与体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目标定向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结合,并借助体育教学案例对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定向理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卷入)和学习目标定向(掌握目标或任务卷入)。这种两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与课程上使用,通过避免负面评价与寻求有利证明的方式对自我的能力进行证明,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控制新环境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新技能并发掘出自己的行为与品质能力。
2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有效策略
2.1 从价值引导方面入手,增强认同
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方法,从认同的方式上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盲目认同、诱导认同、强制认同、自觉认同四种,其中的诱导认同是指利用柔性的方法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让其原有的价值观念被覆盖,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体育教学工作中,使用学习目标定向理论可对人们的价值认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达到诱导认同的目的,并逐渐接受,最后内化成为自觉认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好采用隐性化、人性化的交流互动方式,让引导与灌输两种方式的价值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定向理论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进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让学生某方面的价值观可以尽快养成,不易改变。如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目标的定向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成为课程学习的主动力。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示范完某个技术动作后指导学生模仿或是自由安排,同时对练习的次数与时间间隔进行自主支配,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安排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感,进而将这种责任感进入到其他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处事原则。
2.2 通过道德养成方法,塑造个人品质
德育方面不仅要重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力度,还要注重个人品质的塑造。体育本身包含德育方面内容,如一些品质与毅力方面的训练。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学习目标的定向理论,让学生的忍耐力与毅力得到训练,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可以在漫长且高强度的训练中总结出唯有努力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同时教师要配合更多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训练中树立自信心。同时合理的评价方式,如结果评价、过程评价、鼓励性评价等都有其适合的时机,教师的分场合應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信息反馈,耐心指导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其与自己比较,而不是与别人胡乱攀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就可以,有助于学生摆正心态,注重提升自己。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分组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让其在合作的环境中相互鼓励与帮助,增强团队意识。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培养了其与他人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这些转变都让学生获得更多德育方面的培养。
2.3 日常规范,纠正价值观
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培养人们获得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同时可以自长久的体育锻炼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健康。体育的锻炼毅力培养如同社会规范对人们思想、行为上的规范,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尤其是一些正式的赛场上,对个人的品质与行为的要求更高,如果有人违反体育规则,不仅可能会失去比赛资格,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所有参与者无一例外。每位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如果在赛前的体检中发现服用一些利于现场发挥的药品或试剂,就需要承担非常严厉的责任。如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人举报有参赛的国家体育运动员存在“系统性”使用兴奋剂行为,违反比赛规则,给比赛的公平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经过调查后,发现确有此事,最终,参赛的整个队伍全部禁赛,这对体育运动员进行的行为规范意在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性,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如果有人例外,那么比赛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学习目标定向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体育规则,进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对一些好品质、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进行表扬,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好坏,在日常的生活与训练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工作落实非常重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进而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更好的人生、职场未来,教师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方式,促进方法作用的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焕品.体育理论教学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9,41(1):259-260.
[2] 孔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多维表达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6):12-15.
[4] 蒋志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探讨[J].山西农经,2017(22):134.
[5] 刘晨.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因素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