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减肥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9-11-16苏绍会
苏绍会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肥胖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当代女大学的肥胖率逐年增多。有效的运动减肥成为当下人们减肥的主要手段。采用文献、数理统计、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不同体脂分布的女大学生有氧运动能量代谢的不同来探索运动减肥的机理。结果显示,内脏脂肪型肥胖和皮下脂肪型运动时能量消耗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恢复期EPOC(运动后超量氧耗)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内脏脂肪型肥胖的EPOC的总量、恢复时间、耗氧量、能耗高于皮下脂肪型、恢复速率低于皮下脂肪型。内脏脂肪型肥胖比皮下脂肪型肥胖更容易减肥。对肥胖女大生制定运动减肥处方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减肥 内脏脂肪型 皮下脂肪型 EPOC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024-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营养膳食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青少年肥胖症逐年增多。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将伴随着对其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心理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1]。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青少年肥胖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已进行大量的减肥方法研究。如“药物减肥,针灸减肥,电疗减肥,运动减肥等”。运动减肥与其它方法减肥比较更加科学、有效。因为有氧运动不仅能够消耗脂肪,还能很好的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工作能力,提高体力耐受性[2]。已有学者们也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有氧运动后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探索运动减肥的机理,为运动减肥的处方制定提高科学指导。如陈文鹤在《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究》中指出有氧能力、呼吸商等指标与体脂肪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减肥强度的确定提供依据[3]。岳静静在《不同体脂分布对青年肥胖女性有氧运动后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中指出内脏脂肪型肥胖青年女性有氧运动后血清IL-6升高可能是其体重减轻较快的因素之一[4]。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不同体质分布的肥胖女大学生有氧运动后恢复期EPOC的变化特点与体脂消耗的关系。(EPOC是运动后超量氧耗,简单地说,就是你的身体在高强度运动后仍然处于超强的燃脂状态)旨在为肥胖女大学生制定运动减肥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30名没有运动禁忌症的女大学生。把30名女大学生分三组,每10人一组,分别为10名正常体重的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D),10名内脏脂肪肥胖型女大学生为(V),10名皮下脂肪肥胖型女大学生为(F)。研究对象详细分组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受试者的基本指标与方法
受试者的身高指标。利用身高测试仪测量三组受试者的身高。受试者的健康指标。利用人体成分测试仪测量三组受试者的体质指数、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腰臀比。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血压。
受试者的生理功能指标。最大摄氧量(V02MAX)测量,采用功率自行车递载实验测量。把功率自行车初始负载指数调为50W,60r/min的速度。组间间隔为3min,每次增加30瓦。利用气体代谢分析仪测量每个负载的摄氧量(VO2)。利用遥控心率测试仪测受试者的心率,当被测试者心率达到220次,这时测得的摄氧量就是最大摄氧量(V02max)。直到受试者的力量无法驱动功率自行。如图1所示。
EPOC的总量和持续时间指恢复期后10分钟的VO2等于或低于静息水平的VO2。呼吸商通过气体分析仪来确定。心率采用遥控测心率计进行监测。
1.2.2 实验方法
(1)指标测试。
身高指标测量采用身高测试仪,测量时受试者赤脚并拢站立在测试仪上,后背直立目视前方。(精确到厘米)
体质指数、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腰臀比测量。采用人体成分测试仪(BIA生物阻抗检测技术原理)进行测量,受试者裸脚站立在人体成分测试仪的测试板上,双手握住感应杆,大拇指按住感应片上,受试者只穿短裤和胸罩。输入身高数据。2min后完成测试。人体成分测试仪测出体质指数,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腰臀比。
皮下脂肪测量。利用游标卡尺测试三组受试者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测试时选择受试者右腹部脐旁cm处,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该处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捏起 ,右手持卡尺,将卡尺两脚插进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卡尺两脚与皮肤密切接触 ,钳住测量其厚度并记录。(测得结果÷2就是腹部脂肪厚度)
血压、心率测试。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利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和心率。测试前受试者静坐10min,等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下进行测试。
VO2MAX的测定和60%VO2MAX功率自行车负荷值的确定。测试每个人的VO2MAX,并确定60%VO2MAX功率自行车负荷值
测量程序如下。首先,根据公式计算了60%VO2MAX功率自行车负载。公式为根据“功率=F×D/时间”,我们可以得到“1W=6.12KgM/MIN”,“功率自行车负荷=(VO2MAX×60%-3.5×体重(kg))/6.12×2”。
根据计算结果,实际测试持续15min,验证功率自行车负荷是否能稳定受试者60%V02max的摄氧量。根据测得的吸氧量,调整功率自行车负荷,确定更准确的功率自行车负荷。
(2)EPOC(运动后超量氧耗)测试。
每个受试者完成至少连续3天的60%VO2max测试。并且在60%VO2max功率自行车负荷下工作50分钟,然后休息100分钟,测试EPOC的总量和持续时间,呼吸熵,心率。同时,运动后快速进入安静状态,我们亦从受测者身上抽取血液样本,分别是运动结束后15min,运动结束时30min,运动结束时60min,运动结束后90min。测量血清中恢复过程中FFA浓度变化。
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应该喝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在进入正式测试前受试者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拉伸韧带,防止在测试时受伤。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必须穿着宽松的运动服和合适的鞋子。在测试期间,女性避免月经周期,在测试前不应进行剧烈运动。在第一天测试之后,他们将在正常饮食后进行例行检查, 运动前三小时内不得使用酒精、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相同的室内温度,使受试者所在测试环境的基本条件保持一致。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受试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基本统计结果表明,被试的年龄、身高基本相同,没有统计上的差异。如表2所示,(BMI)体质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皮下脂肪厚度、腰臀比,V组和F组量均高于D组。V组的内脏脂肪等级高于F组。F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高于V组。V组的腰臀比大于F组。在体质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皮下脂肪厚度、腰臀比,三组样本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样本分别分离,他们在小组中有重要的实验意义。
3.2 安静状态下受试者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在安静状态下,HR(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无显着性差异。然而V组和F组肺活量指数,基础代谢率明显低于D组(P<0.001),VO2max绝对值与D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是,VO2max相对值明显低于D组(P<0.001),F组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明显高于V组(P<0.01),F组最大供氧量明显高于D组和V组(P<0.05)。V组和F组最大供氧量相对值(MVV/kg)显著低于D组(P<0.001,P<0.01),V组明顯低于F组(P<0.01),最大心率(HRmax)V组明显低于D组(P<0.05),F组略低于D组(P<0.05)。但没有发现任何统计学意义。从上数据推理出,V组和F组脂肪的过度积累可加重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的负担,尤其是内脏脂肪的过度积累。
3.3 受试者运动和运动后恢复期心率比较与分析
在运动时,V组运动心率明显高于D组(P<0.05)。F组和D组在运动过程中的前30min内没有显著差异,但当运动时间达到35~50min两组心率有显着性(P<0.05)差异,F组运动心率明显高于D组(P<0.05)。在整个运动过程中,V组心率略高于F组。除了运动开始的5min内,三组的心率检测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它运动时间内的心率监测有统计学意义。
3.4 EPOC的变化比较与分析
运动后恢复期的EPOC是机体高代谢水平的结果,氧耗和持续时间受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影响。在这些条件下,三组受试者在EPOC持续时间、EPOC总量、运动后能量消耗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组明显低于V组(P<0.001);V组明显低于D组(P<0.001);如表3。
从各组能量消耗来看,D组高于V组和F组(P<0.001,P<0.01)。V组高于F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从受试者恢复期EPOC的相对值不难看出,运动结束时的集体摄氧量较差继续下降。EPOC的总相对值、持续时间、总量、表现为“D组>V组>F组”,恢复速度表现为“D组 4 结语 当前运动减肥是人们首选的健康减肥方式,合理的运动处方是运动减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实中,由于人的肥胖类型不同,同一运动处方对不同类型的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存在着差异。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同样的运动处方对不同肥胖类型的肥胖女性的减脂效果有所不同。虽然她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差别不大,但运动后恢复期EPOC的不同,导致运动后恢复期能量消耗不相同。这是产生减脂效果不同的主要因素,内脏脂肪型肥胖比皮下脂肪型肥胖容易减肥。因此,我们在制定减肥运动处方的过程中首先要判定肥胖类型,然后选择运动恢复期EPOC显著增加的运动项目。使得运动减肥处方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佩杰,王人卫,胡琪琛,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刘琴芳.运动减肥的机制及运动处方[J].中国体育科,2002,38(11):61-63. [3]李蕾,戚一峰,陈文鹤,等.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50-53. [4]岳静静,吴卫东.不同体脂分布对青年肥胖女性有氧运动血清IL-6水平的影响[J].中州体育,2011(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