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健康与锻炼现状调查
2019-11-16王芳
王芳
摘 要:人的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重要部位,颈部健康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身心的健康。教师的工作性质体现在不仅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且对体力和精力的付出要求高,颈椎疾病一直是困扰教师身心健康的职业病之一。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着懵懂少年,既劳神费力,工作压力又大,且长期伏案备课及电脑的普及,势必造成颈部不适,出现身体亚健康状态。很有必要对他们的颈部健康状况与锻炼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小学教师颈部不适的发生率及锻炼现状以及颈椎病的发病动态,為小学教师职业病提供依据,也为高校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与教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并对出现的颈部问题提出对策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广大小学教师重视颈部健康,科学合理锻炼,以健康的身心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关键词:太原市城区 小学教师 颈部健康 锻炼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020-0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从历史的观点看,凡是重视教育的年代,必然会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培育出不计其数的国家栋梁。众所周知,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教师的身体健康是教师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随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日本脑神经外科权威专家松井孝嘉提出“颈部决定健康”,指出“摆脱头痛,从颈部开始;消除疲劳,从颈部出发;告别失眠,从颈部着手;远离抑郁,从颈部根治”。
本文以太原市城区随机抽取15所小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健康和锻炼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现阶段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颈部健康与身体锻炼情况。
通过研究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健康和锻炼现状,掌握小学教师颈部不适的发生率及颈椎病的发病动态,为小学教师职业病提供依据,也为高校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与教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并针对发病原因给出合理性建议,提高教师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和改善教师颈部不适的发生。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颈部健康
颈部各个部位的肌肉发挥正常的功能,颈椎的生理弯曲正常,无头痛、身体疲劳、失眠、抑郁等身心不适,即认定为颈部健康。
1.2 身体锻炼的界定
身体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不仅可以改善情绪、增强自我概念,而且能够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
1.3 颈椎病
1.3.1 颈椎病的概念
颈椎病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的退行性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3.2 颈椎病的分类
根据受损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如下五类:(1)颈肌型病变;(2)神经根型病变;(3)椎动脉型病变;(4)交感神经型病变;(5)脊髓型病变。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中问卷的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5所太原市城区学校,问卷采用集中发放与分散发放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太原市城区小学中1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1012份,有效996份,其中男教师126名,女教师 870名,其中骨干教师441名,问卷的有效率为90.6%。
2.2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
3 讨论分析
3.1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资料显示,全国教师颈椎病患病率为70%,老教师颈椎病患病率80%。我通过问卷对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健康进行调查,调查教师颈部是否遭受过外伤,是否出现过颈部不适,颈部不适有哪些症状、不同年龄段颈部不适症状所占百分比、不常锻炼者的颈部健康百分比。显示的结果与文献资料相符,说明不良的职业习惯引起的颈椎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促使人们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及工作竞争压力面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群体的工作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没有上下班的明显界限,在校内、校外都有工作。长时间思想的高度集中,且体位、姿势长期处于屈曲位或者某一个特定部位,使颈部肌肉长时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使肌肉和韧带出现牵拉劳损,引起椎体相互磨损、增生,导致发生颈椎病。
3.1.1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健康的基本情况
表1调查显示,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不适所占的比例达63.6%,与中小学教师颈椎病资料中显示的71.1%相比,稍低。
表2调查说明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健康状况很不乐观。颈部出现不适症状的首位是颈肌型颈椎病,致病因素是由于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引起气血瘀滞,颈部肌肉机能出现异常,与资料显示的47.3%相比,略高;神经根型颈椎病占24.4%,与资料显示的50.5%相比,略低;交感型颈椎病占11.7%,与资料显示的11.6%相比,接近;脊髓型颈椎病占13.3%,与资料显示的7.3%相比,略高;椎动脉型颈椎病占10.2%,与资料显示的15.8%相比,相近。
3.1.2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不同年龄段颈部健康情况
调查显示,颈部不适以40~49岁的教师最高,说明她们教学观念成熟,不仅承担学校的重要岗位,而且家务繁重,但身体处于却处于渐衰期,所以颈部肌肉功能退化比较严重,得病人数比例较高;
20~29岁,30~39岁的教师调查显示比例占45.6%和63%,说明颈椎病低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在电脑、电视前花费时间多,饮食不当,锻炼少和颈部护理不当所造成的。这部分人群身体与心理正处于成熟期,如合理的进行身体锻炼,加强全身及颈部肌肉的力量,注意纠正不良体位,注重颈部护理,颈部不适会得到缓解或根治。
50岁以上人群颈椎疾病已形成,一般不可逆转,只有通过饮食护理,锻炼保健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3.2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身体锻炼情况
3.2.1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身体锻炼情况
调查内容从体育项目、锻炼时间、锻炼地点、每周锻炼次数、锻炼强度及是否有专人指导来进行。调查显示,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选择的体育项目中,慢跑、快走、羽毛球选择的人数较多,分别占28.6%、29.5%、22.3%。乒乓球、健身操、排球、篮球、广播操、专门性颈部保健操参与的人数次之,分别占18.4%、12%、11.7%、10.8%、10.5%、10.2%。其余的项目选择人数较少;锻炼时间为早上、上班抽空的较多,分别占20%和31%。锻炼持续时间20min的占49.7%。30min的占38.2%,30min以上的占11.1%,1h以上的占3.9%;锻炼地点以家里和操场居多,分别占19.6%和15.1%;锻炼次数一周进行一次锻炼的占33.1%,一周进行二次锻炼的占28%,二者之和为61.1%;锻炼强度较小的占45.8%,适中的占34.6%;有专门指导的仅占4.5%。多项数据说明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锻炼项目比较广,一部分人群有锻炼意识,在锻炼项目的選择上以大众熟悉的项目为主,但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生活是两点一线,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体锻炼时间,只能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抽空活动活动来缓解身心的不适。但由于锻炼时间较短,坚持不够,也没有专人指导,致使身体锻炼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身体锻炼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导致颈部不适和颈椎病的发生比例较大。
3.2.2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常锻炼者与不常锻炼者的颈部健康情况
笔者以存在差异的三项进行说明:颈部活动有响声,落枕(P=0.015),头部活动受限(P=0.016),肩背手疼痛、胀麻(P=0.046),这三项是颈肌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数据说明常锻炼人群可以改善颈部肌肉功能的不良状况,降低颈肌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说明颈肌型颈椎病通过锻炼可以减轻或恢复。而不常锻炼者颈肌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高出常锻炼人群,说明不锻炼人群的颈部肌肉力量差,发病率高。
3.3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出现颈部不适的就医情况
调查内容从是否就医、医院级别、挂号级别、检查科室、颈部检查内容、颈部病症、治疗方法、治疗场所、治疗疗程、治疗结果等方面来进行。调查显示,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出现颈部不适的就医率仅占19.3%,不去医院的占73.2%,大部分教师颈部出现不适后喜欢选择就近治疗和医保定点医院,分别占12%和11.7%,调查发现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椎病发病率为14.2%,属高发人群,出现颈椎病后,选择正规医院的占13.3%,选择去中医研究所的教师仅占4.8%,治疗手段主要采用按摩,占到18.4%,选择一个疗程的占16.6%,治疗有效的占12.7%,不明显的占14.2%。数据说明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对颈椎病危害及中医治疗颈部疾病的认识不足或颈部不适症状表现得不严重容易忽略,或是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方向有漏洞,治疗手段单一,导致治疗不积极,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
3.4 影响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健康的因素
调查内容有备课时间(伏案时间)、备课量、锻炼、枕头、不良习惯等。
3.4.1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备课时间与颈部健康
数据说明:备课时间越长,教师低头伏案的工作量就越大,极易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劳损,使椎管内外的平衡紊乱,导致椎问盘受力不均,出现颈椎病。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所以低头伏案时间长是造成颈部不适和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3.4.2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课时量与颈部健康
数据说明,总体而言,颈肌型颈椎病的患病群体人数较多,所占比例较大,这种症状在颈椎病里是较轻的,症状主要为颈部活动有响声,落枕,头部活动受限,颈项酸楚、疼痛、肩背疼痛,肩背手疼痛、胀麻,这些症状常常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较小,很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课时量的增加,工作压力随之增大,精神紧张程度提高,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呈上升趋势,交感型与脊髓型的变化规律复杂。所以对待病情的态度是防微杜渐。病情轻,治疗难度小,效果明显,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治疗效果体现的就不是很明显,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同时也说明工作压力,精神紧张也是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3.4.3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身体锻炼与颈部健康
笔者从调查数据中筛选出发病率高的健美操、瑜伽、太极拳、扇舞、健身器械、慢跑、快走、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排球、篮球、广播操、专门性颈部保健操项目进行说明。
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参与的项目比较广泛。在锻炼中的不适症状集中在:颈部活动有响声;落枕,头部活动受限;颈项酸楚、疼痛、肩背疼痛;肩背手疼痛、胀麻;颈肩酸痛、隐痛,甚至剧烈疼痛。说明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不适症状以颈肌型和神经根型的发病率为主,症状为颈部活动有响声和颈项酸楚、疼痛、肩背疼痛这两项居多。说明身体锻炼可以加强全身各肌肉群的力量,不锻炼的发病率肯定高,锻炼的群体如果在参与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进行如羽毛球、快走、排球和专门性颈部保健操等有利于颈部矫治的项目,强度上注意科学合理,运动完后给予颈部适当的保护,如放松、保暖等,那么身体锻炼会有助于颈部不适的改善,反之会给颈部带来额外的伤害。
3.5 社会对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健康的关注情况
表5调查内容从学校是否每年进行体检,是否有颈部健康方面的检查,个人认为骨骼形态有每年检查的必要、颈部形态及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四方面。
数据说明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多数人认识到颈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但是就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并没有做到时时关注教师的颈部健康,对颈部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颈椎病是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职业病之一,要关注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颈部健康,特别是40岁以上的高发病人群。
(2)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广泛,但针对颈部保健的专门指导欠缺,导致身体锻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制约了锻炼对颈部的保健效果。
(3)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锻炼次数少、时间短,造成锻炼负荷不够,科学合理性欠缺,是造成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不适的原因之一。
(4)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出现不适后就医不及时、选择医院不恰当是延误颈部治疗的时机,加重颈部病变的原因。
(5)备课时间长、课时量大是造成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颈部不适和颈椎病因复杂的主要原因。
(6)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锻炼人群可以改善颈部肌肉功能的不良状况,降低颈肌型颈椎病的发生,而不常锻炼者颈肌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高出常锻炼人群,说明不锻炼人群的颈部肌肉力量差,发病率高。
(7)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对颈部健康的重视还停留在口头上,是颈椎病长期存在的原因。
4.2 建议
(1)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对颈部健康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关于颈部预防与护理的讲座,选派专人定期对各校教师进行专门的颈部保健培训。
(2)有关部门要对太原市城区40岁以上的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颈部保健与康复治疗。
(3)倡议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要积極进行体育锻炼,多开展羽毛球、排球、仰泳、颈部保健操等有助于颈部健康的群体项目,增强全身肌肉力量,特别是颈肩部肌肉力量。
(4)对40岁以上的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的课时量进行核定,使工作量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如备课时间长时,每隔30分钟可采用以下方法对颈部进行缓解放松:两手交叉放于颈部后面的头颈分界处,双手向前用力,头慢慢向后仰,保持30秒的静止状态后还原;反复做3~5次。
(5)太原市教育部门要做好教师的颈部保健工作,定期到大型、正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中要增加颈部骨骼形态的检查。
(6)太原市教育部门应给教师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缓解工作压力,让每位教师劳逸结合,心情愉快。
参考文献
[1] 邵宣,许兢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2] 张卫华.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 (日)松井孝嘉,著.郭朝暾译.颈部决定健康[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