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2019-11-16王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倾听幼小衔接家校合作

王梅

摘 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本文从幼小衔接的理念、各国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孩子和家长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从而帮助孩子顺利的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幼小衔接 习惯 倾听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銜接”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身心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注意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密切联系、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小衔接创造良好的条件。”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幼小衔接过程甚至可以使儿童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会能力,与其今后的学业和社会成就相关。相反,则会导致儿童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心理负担重、人际交往不良、厌学等现象。

2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为什么要要进行幼小衔接,各国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教育指出:为了让幼小双方能够制定切合自身的教育计划,美国政府应对幼小衔接给予高度重视,颁布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适当下放教育权。

日本教育界一致认为“幼小衔接”的首要任务是儿童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促进,两者对相同的教育目的有着共同的追求。日本的“幼小衔接”已然演变成为幼小双方为追求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平等合作。

法国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处于智力发展高峰期的学前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必然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法国,普遍认为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得益于良好的早期教育,正讨论幼儿两岁入学的可行性,个别化教育在“教学阶段”制度中体现了尊重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原则。

中国也认为幼小衔接是重要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由此可见幼小衔接的重要且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得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就显得非常重要。

3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

某名牌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临别赠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水平比文平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更是引人深思。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只有这种综合素养的发展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要衔接些什么呢?

3.1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如果你经历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写字姿势与习惯,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指节,胸离桌沿一拳宽,眼离书本一肘远”,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用“脚踏实地背挺直,提笔就是练字时”这样的语言提醒孩子。

(2)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右手执笔时,手指离笔尖一寸,用大拇指、食指分别从两个方向夹住笔杆,用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大拇指不能压在食指上,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弯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处;笔杆与本子成四十五度,眼睛需能看到笔尖。

3.2学会倾听

在教育教学,听比说更重要,因为只有用心倾听后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什么。要重视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一个学生课业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课堂上能否很专注的听讲。其实天才和弱智在人群中不到百分之一,百分之99的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一百个孩子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上课时专注力的区别。

一个人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从一点一滴训练养成的。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获得发展的,因此,集中注意力去听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倾听习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比如对口令:“人家发言,我在听,边听边记好记性。”“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通过这种方式时时提醒孩子要认真倾听。在课堂上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学生效果还不错,口令对完,孩子们都很认真的看着、听着。

在家里,建议家长和孩子谈话的时候,也要认真听孩子讲话,看着对方的眼睛,同时也要求孩子认真听你讲,长期坚持、家校配合就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3一直阅读

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均阅读仅4.5本,是日本人年阅读量的九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以色列读书最多,平均每人读书64本,俄罗斯第二,平均每人读书55本。美国也在实施平均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写作能力也较差,主要还是我们的阅读量不够,早期的阅读应该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上小学后,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非常关键,父母为他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到了高年级孩子考试比的就是阅读,读书多的孩子写作轻松质量高,读书少的孩子有时提笔半天也难写出几个字,与其那个时候来埋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不如现在就开陪伴孩子阅读、悦读、再越读。在家里我们可以这样做,把书放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要引导孩子,想办法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休息日可以带孩子上新华书店,当孩子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时,要适时加入这一活动,坐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读些精彩片段来吸引孩子,从而引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精神营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文明有礼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要注重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的礼仪是在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優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小做起,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并非易事,须反复练习。对小学生来说,文明礼仪的行为更需要反复练习,借助表扬强化其文明礼仪言行,借助批评抑制其不文明言行,在反复强化中,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5注意安全

安全是生命之水,健康是生命之源。只有在有了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其它才有可以说、可以做的前提。孩子入学时要让孩子学会规范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甚至写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还要教会孩子遵守交通安全,家长们也要以身作则,遵守红绿灯的通行规则,在有天桥和斑马线的地方一定不要横穿马路。其次要告诉孩子注意上学放学的安全,记住自己坐哪路车,在哪一个站下,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一定不要理他,更不要跟他走,如果有必要一定要大声呼叫。第三要注意课间安全,文明玩耍,不疯追疯打。最后要注意饮食安全,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和霉变食品,不在街边路边摊上买吃的。安全要随时提醒孩子,还可以讲身边的事例给孩子听,从而让孩子对安全引起高度重视。

3.6沟通

有这样一个案例: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被打了你会怎么办?第一种去打回来。第二种忍气吞声。第三种找老师帮忙解决。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解决不了,那是因为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其实孩子只有6、7岁,他们很容易发生言语上的冲突,进而演变成肢体上的冲突。孩子为什么会发生打架的事件,一定是有原因的,当你的孩子回去跟你讲的时候,他源于害怕或自我保护,他只会讲有利于他的地方,这样我们的家长不知道事情的真正原委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从而让矛盾升级。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首先得问孩子,你是怎么做的?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找问题。然后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去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要单方面听孩子讲后就去大吵大闹。可能家长在吵闹的时候,孩子又开心的在一起玩儿了。所以沟通是最好的桥梁,无论是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老师的问题都可以真诚的进行沟通,从而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

3.7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古人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感恩教育则是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们在家中“如众星捧月”,处处生活在被爱的氛围之中,而家长们却很少要求他们给与和付出。加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够健全和完善,最终,养成他们只懂得索取、不知回报,导致感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因此,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形成感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之恩重于泰山,要让孩子学者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言传身教,你是怎样孝顺你的父母的,你的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种下孝顺的种子。不要把孩子当公主、王子似的养着,要让他学习,学习孝顺长辈,学习感恩。

3.8让孩子喜欢学校和老师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还要有意识的了解学校和老师的一些信息,告诉孩子学校很棒,老师很优秀,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这会让孩子更喜欢学校和老师,重要的是这会让孩子喜欢学习。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孩子喜欢一名学科,首先得从喜欢一个老师开始。如果孩子对某个老师有意见,你得从正面去引导孩子,并且及时的和老师沟通。如果你对某个老师,或某个老师的做法有不同的意见,请你私底下和老师沟通,这样才会让老师良好的形象一直在孩子心中,孩子爱老师,更会爱学习。

3.9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不知不觉替孩子做了许多事情,孩子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许多孩子入学后是不会扫地的,其实学会扫地是很重要的,既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又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3.10做一个好家长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没有考过试,他刚进学校,你已经陪他一起很认真地复习了,却拿回一张很低分数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在和他订正知识点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试是什么?“考试”的正确概念和a、o、e一样,不会自然而然地跑到孩子的脑子里。有一个孩子,班里考英语,他交了一张空白卷子上去。妈妈觉得奇怪,明明昨天在家和他一起复习他都会啊,怎么卷子上一个字都没写呢?回家后,妈妈问孩子,孩子说:我做了呀,我把所有老师纸上写的那些都读了一遍,空出来的,我都读了。原来,孩子的学校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不留书写的作业,每天回家的作业只有读,读过就算完成了。孩子以为发了考试卷,把卷子读一遍,连需要填空的,上面没有写的都读了,就算是完成了。这是个好孩子,一个考了零分没有哭天抢地,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会的,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一个好妈妈,一个看着一张零分试卷仍然能很平静不发飙。

找到了原因,咱下次再来。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不是吗?

3.11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

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至少坚持三个月,是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期中试,这次考试,能让你看到你们的努力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小学的内容,他掌握知识需要的时间肯定比已经学过的孩子要长。所以,我们不能以今天老师教了,怎么别的孩子会了,你还不会,来要求孩子。课堂小测验,当天的作业,就比较能反应出孩子的努力过程。家长平静坚持的时间越长,你和孩子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12遵守规则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在学校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都是规则的具体体现,所以要教会孩子按时间表作息、按课程表准备上课资料。在家庭中,要通过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讨论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时间,以及其他各种规则,这些都会促进孩子的学校适应。特别是孩子按时作业,不拖拉的规则。当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就会有家庭作业。虽只有口头作业,但孩子也要认真完成。首先孩子回家后,对照作业本一条一条的完成作业,完成一条后打一个勾以免漏做。特别要注意,要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玩、一边吃东西、一边喝水或一边看电视。一定要专注的完成作业。遵守按时完成作业的规则。

3.13给孩子最好的家

什么样的家才是孩子眼中最好的家呢?在孩子的眼中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们,我們爱爸爸妈妈。如果你爱孩子,想让给孩子留下一个愉快的童年,请你审视自己的婚姻。不到万不得已请一定为了孩子,守住这个家,因为你们不知道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伤害。如果一定要分开,请一定冷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次又一次的争吵,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宁的童年。当然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最好的家。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幼小衔接一定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一起从各个方面去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踏上小学的路途中走得更好更稳。让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去启迪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培养孩子抬头看天的情怀,塑造孩子阳光开放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马芹.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海教育,2015(03):54.

[2] Chan,W.L.Expectation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amongst teachers,parents and children[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2,182(05):639-664.

[3] 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2):58.

[4] 陈紫薇.美国解决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9):168.

[5] 学前教育和小学的衔接问题[C].(日本)初等教育资料,2003(07):91.

[6] 胡春光,陈洪.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的内涵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26).

猜你喜欢

倾听幼小衔接家校合作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