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019-11-15邹婉君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阅读教学

邹婉君

摘 要: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文本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点:第一、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激发兴趣。第二、让学生注重朗读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第三、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诱发语感。第四、建立多形式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能力;提升

“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些话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极强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教师应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向着一定的目标学习。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才能够真正喜欢上朗读,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做一个调动,一个激发,充分唤醒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重视朗读,明白朗读能体会文本及作者的情感抒发。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语言。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中心思想。当然,教师示范朗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比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坐井观天》,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体会青蛙的自大,目光短浅,我结合图文,边模仿动作边进行了范读,时而高亢时而诙谐,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3、朗读教学中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评价时不可一味地说“不错”“好”等字眼,要对其进行明确的表扬。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敢于示范朗读,真正起到激励全班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榜样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比赛。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他们反复练习是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后,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比赛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竞赛读、表演读、师生竞赛读、引读等方式等等。但是,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让学生注重朗读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流畅又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朗读主要是通过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等传达的。因此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诱发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范读,使学生都沉醉于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体会到文章深层的意蕴,启发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充分设置情境。并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

四、建立多形式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

学生朗读完后,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

1、教師评价。教师的及时评价能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特别是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应该仔细给予讲解和指正,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2、学生自读自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应切实地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形式,避免单调乏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那么学生朗读能力自然就会提升。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