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亮: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11-15纪旭
纪旭
安徽省马鞍山市遭遇了建市以来威力最大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突如其来的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风,瞬时风力达到了可怕的12级。极端的灾害性天气在短时间内肆虐,所过之处工棚倒塌、树木倒伏;路边的围墙瞬间化为遍地的碎砖,广告牌则像被捏扁并踩踏的易拉罐一般,斜躺在地上。
在位于马鞍山的华菱汽车工厂内,14吨重的卡车甚至被龙卷风从停车场“推到”马路中央;部分厂房的屋顶被狂风掀飞……天灾过后,工人们便开始了忙碌的修缮工作,华菱汽车总装车间工段长李少亮则是义无反顾地身先士卒。锋利的金属刮破了他的手背,而他也只是用纸一擦,继续冲在抢险的第一线。
结束了修缮工作,眼前的李少亮已是滿头大汗,手上的伤口仍在渗血,而他只是甩了甩手,“没大事,工厂更重要。”这个朴实的男人早已将工厂当做是自己的家,用他的话说,为了“家”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2004年从技校毕业后,李少亮进入了华菱汽车,在总装生产线从事内饰装配工作。十五年来,他在生产一线深耕业务技能,从刚开始的华菱重卡车型到星凯马车型,再到H6、H7车型,以及现在的H9车型,李少亮见证了华菱一款款车型的更新换代,倾注了自己的汗水与心血,一直在为华菱发展添砖加瓦。
2008年年底,华菱决定以欧系车标准作为研发目标开发第二代重卡车型——星凯马。为了全面提升星凯马的竞争力,新车内饰也经过了全新设计,并且增加了多项配置。这对李少亮和他的内饰装配团队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更高的要求。
由于星凯马的驾驶室几乎都是全新研发的,整个内饰部件的装配方式、方法甚至流程都被颠覆。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李少亮就和他的团队就自己反复地组装,反复地摸索,对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一步步地改善。
“那段时间,就是没日没夜的干,基本上每天都干到凌晨一点。”回忆起新车型投产前的岁月,李少亮的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用朴实的话一带而过,“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对我来说就是义不容辞的事。”在此后的5个月时间里,李少亮团队经过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新产品装配的难题,协助改善了多处设计上瑕疵,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装备流程,保证了星凯马车型的准时上市。
在工作中,李少亮是一个脚踏实地、质朴务实的人。他一丝不苟,岗位技能娴熟,在工作外喜欢钻研更多的技能,他常说“技多不压身”。刚进厂的时候,李少亮的工作是装配内饰中的玻璃、座椅和车门,每次遇到负责安装其他部件的同事请假,他就主动包揽所有的工作。在他看来,“别人干不来的活,你能干,那就是你的能力”。通过经年累月的摸索与学习,李少亮最终成为了内饰装配领域的“全面能手”,也练成了不少“绝活”。
李少亮有一套开锁绝技,能打开别人开不了的车门,被很多华菱人亲切地称为“门神”。有一次一台车的门锁卡死,发车人员想尽了办法,都未能解决问题,最后甚至考虑砸玻璃换门窗这种极端手段。
只见李少亮走到车门前,用手按—下把手,把耳朵贴存门上,用手拍了几下门,回头对身边的同事说:“给我两分钟,我把门弄好。”结果两分钟未到,李少亮就把门打开了。
事后他告诉同事,按门把手,是在排查门的转换机构故障;听门,拍门,是在排查门机构连杆以及卡死状态与位置,还特意又在其他的车上演示一遍。对此,李少亮诚恳地说:“经验要去教,学到的要去传授。”
有一段时间,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工友,经常在半夜十二点给他打电话求教工作中的问题,李少亮耐心的解答这个同事的每一个问题和疑惑,经常一通电话就是一个小时。虽然经常是半夜来电,但李少亮没有任何怨言。“工作中,我是上级;生活中,我就是他们的兄弟。”几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他温情的一面。
只要回到工作中,李少亮就变成那个无比执着、追求完美的“门神”。他坚信质量的信心就像人体的“血液”,没有好的产品质量,企业就无法生存。在生产的第一线,他为一个小小的饰板间隙,通常连饭都顾不上吃,联系技术、工艺,多次不厌其烦地试装,不把间隙调整到最佳状态不罢休。为了使内饰装配趋于完美,向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为了让企业能更好地发展,李少亮在生产一线默默付出着心血。
在生产线上,李少亮卡着驾驶室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反复检查装配的零部件,为产品质量严把最后一道关。他认为,质量就是反复抓、抓反复。对于以前出现过质量问题,他会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出现问题的员工,现场进行交流讨论,找出原因,指导解决。他常说:“我们不比其他人笨,只要我们肯学,用心做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李少亮的座右铭,这七个字让他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勇往直前,出色地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自己多次获得集团“先进个人”称号,团队也被评为公司“先进集体”。但是他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更具价值,真正做到不负“门神”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