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路径研究
2019-11-15任胜钢李波
任胜钢 李波
摘要: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和就业双重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型环境规制;劳动力需求;就业;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21;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9)05-0101-13
一、引言
粗放的经济增长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环境规制以促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减轻污染,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这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没有立刻阻止环境污染总量的增加,中国在2005和2006年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O2和 CO2排放国[1]。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意识到在环境治理中还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比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试点实施。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省市开始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6月,试点地区第一个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深圳成立,随后其他试点地区在2013—2014年陆续成立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
然而,随着环境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强,人们又开始担忧环境规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其中环境规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就业)的影响是学者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在一份1990年的民意调查中,1/3的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工作受到了环境规制的威胁[2]。传统观点也认为,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必然会减少劳动力需求,并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比如,对于美国,Greenstone(2002)和Walker(2011)的研究表明在更严格的环境规制下未达标地区的企业就业人数出现下降[3-4],Gray等(2014)的分析也表明受CR(集群规则)约束的工厂就业水平有较小规模的下降[5];对于中国,蒋勇(2017)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整体就业产生了负向影响[6],LIU等(2017)分析表明太湖流域更嚴格的废水排放标准显著降低了当地印染行业的企业就业水平[7],闫文娟和郭树龙(2017)研究发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会显著降低高排硫企业及高污染企业的就业规模[8]。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环境规制也可能带来就业创造效应[9],并且一些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正向影响。比如,对于美国,Berman 和 Bui(2001)以及Wakefield等(2007)研究发现更加严格的环境规制并没有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而可能增加[2][10],Bezdek 和 Wendling(2008)研究发现美国CAFE标准的提高创造了30万个就业机会[11];对于中国,陈媛媛(2011)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的加强会促进就业[12],王勇等(2013)分析表明环境规制与工业行业就业呈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强度达到某一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13]。同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市场型环境规制为企业提供了较强的灵活性[9],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14-15]。因此,现有研究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复杂的结果[16]。
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是一种重要的市场型环境规制[17],其鼓励企业通过持续性减排并出售节约的配额获得资金补偿。少数学者对排污权交易的劳动力市场效应进行了研究。Anger和Oberndorfer(2008)研究发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框架内的第一阶段配额分配对德国受规制企业的收入和就业没有显著影响[18];Abrell和Faye(2011)以及Chal等(2013)的分析表明,欧盟排污权交易在促进减排的同时对企业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19-20];Ferris等(2014)也没有发现排污权交易对美国相关企业的就业有显著性影响[21]。可见,已有关于排污权交易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研究主要针对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且并没有发现排污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这些研究以排污权交易的早期阶段为背景有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会采取不同的合规策略。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可能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效应[4]。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实施于发达国家之后,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自身特有的制度优势,可能产生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效果。因此,中国排污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实际影响有待实证检验。有鉴于此,本文以中国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契机,针对试点地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关于排污权交易政策效应的研究大多针对试点地区全部上市公司,而事实上并不是试点地区所有企业都被纳入交易主体范围,这种样本选择偏差可能导致估计结果有误。 ,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相关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可以看作是一种准自然实验,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可有效避免由于变量测度、反向因果关系以及变量遗漏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并进一步探究其可能的影响路径,进而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如何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实现环境改善和就业增长的双赢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参考。
ln fixedassit = α0 + α1 Time×Treatq + α3 X3 + γt + μi + δc + ε2 itc (4)
ISO14001it = χ0 + χ1 Time×Treatq + χ2 X4 + γt + μi + δc + ε3 itc (5)
ln laborit = θ0 + θ1 Time×Treatq + θ2 Iso14001it + θ3 Fixedass + θ4 X1 + γt + μi + δc + ε4 itc (6)
其中,ln fixedassit 为i企业t年的固定资产(取自然对数)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长期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厂房、设备和工具等,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生产规模。因此,本文选择固定资产作为中介变量企业生产规模的测度指标。 ,控制变量X3包括现金比率、企业年龄和总资产净利润率;ISO14001it为虚拟变量,i企业t年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值为1,否则值为取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内部管理工具,旨在通过开展各种环境管理活动帮助组织提高环境绩效,实现合规要求。由于治污设备的数据受限,本文采用企业是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的虚拟变量来测度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多少。 ,控制变量X4包括企业年龄、总资产净利润率和期末现金余额(取自然对数)。模型(2)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总体影响(系数 β2 衡量总效应的大小);模型(4)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影响,若系数 α1显著为正,则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模型(5)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影响,若系数 χ1显著为正,则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环境管理活动加强;模型(6)中θ1反映的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效应。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处理
1.样本选取
本文以2009年至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确定样本:第一步,确定各试点地区公布的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上市公司及其所在行业(见表1),在非试点地区中选择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第二步,剔除ST和* ST公司以及出现缺失值和异常值的样本,得到初始处理组和初始对照组;第三步,为了减少样本选择性偏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得到最终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时间趋势一致是双重差分估计有效的前提。因此,在做双重差分之前,采用Heckman等(1983)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法选取各方面特征与处理组尽可能相似的非试点地区未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作为对照组[30]。
利用试点前(2011年)企业的特征变量,通过 Probit 模型计算企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概率试点省市均是以企业年度CO2排放量超过既定阈值为纳入标准,其共有的考核年份是2011年,因此本文根据2011年企业的特征变量进行匹配;选取企业规模、企业研发投入、资本劳动比、资产报酬率和地区执法力度5个影响企业CO2排放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有关数据分别来自企业年报、CSMAR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Pi(X)=Pr(ETUit=1|Xi)=F[h(Xi)]。其中,ETUit 为处理组虚拟变量(处理组取值为1,对照组取值为0),Xi为i企业的特征变量,h(·)为线性函数,F[·]为Logistic 函数。据此计算每个企业成为处理组的概率,即倾向得分。然后根据倾向得分寻找与处理组企业得分相近的企業作为对照组,匹配准则为趋势评分满足平衡性,即处理组和对照组企业倾向得分相似且各匹配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最近邻倾向得分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曲线可以看出(见图1),在匹配前两组样本倾向得分的概率密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最近邻匹配后保留下来的两组样本的概率密度分布明显趋于一致,表明匹配后的两组样本各方面的特征已非常接近,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基本消除。
对于条件独立性假设,本文主要检验标准差和均值。标准偏差的绝对值越小,匹配效果越好(若标准偏差的绝对值超过20%则匹配无效);均值检验也就是T检验,考察的是试点与非试点企业在匹配前后的均值是否相等,t值不显著则匹配有效。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变量匹配后的标准偏差均在5%左右,同时大多数变量t值不显著,说明两组样本的匹配变量特征已趋于一致,符合可比性要求。本文最终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行业分布见表3。
2.数据获取与描述
基于上述样本上市公司的代码进行数据搜集,其中,企业就业人数、财务信息以及其他公司特征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ISO14001信息来自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cx.cnca.cn),通过手工收集。表4列出了全部样本、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样本主要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征,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大的差异。
四、实证结果分析
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有效性检验
模型(1)的分析结果见表5,分别以工业CO2排放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取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交互项Time×Treatd的系数β1均在1%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显著减少了试点地区的CO2排放量。同时,从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工业CO2排放量的趋势看(见图2),试点前非试点地区和试点地区的工业CO2排放量基本上是平行的,满足双重差分的平行趋势假设;而试点后试点地区的工业CO2排放量后有明显的下降。因此,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施是有效的,显著减少了工业碳排放量。
(2)CO2排放量的数据来自CEADs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使用2009—2015年数据。
2.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
模型(2)的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普通OLS回归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交互项Time×Treatq的系数β2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假设H1成立。这一研究结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恶化和就业困难的双重挑战,政府可以通过推广实施排污权交易实现环境改善和就业增长的双赢,这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和就业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3绘制了模型(3)的βt估计结果(95%置信区间),2009、2010和2011年的βt均不显著,说明在试点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劳动力需求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βt在试点的第二年(2014年)才开始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要滞后一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影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3.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2)的分析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采取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随机分配试点地区的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31]。具体而言,从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随机抽取6个省份作为处理组 7个试点地区中,广东省包括深圳市,因此,随机选择6个试点省市进行安慰剂检验。 ,假设这6个省份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其他省份为对照组,然后用模型(2)重新进行估计,并进行了500次随机抽样,以避免偶然事件的影响。图4报告了500次随机抽样的估计系数和p值的分布情况,估计系数集中分布在零点附近,p值大多大于0.1;同时,前文的估计值(来自表6)在安慰剂测试中是明显的异常值。此外,本文还通过缩尾处理、排除回避行为、增加联合固定效应、反事实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见表7),检验结果均支持“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的结论。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4.影响路径检验
对模型(4)~(6)的检验结果见表8。估计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固定资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没有显著影响;与模型(2)相比,模型(6)引入“固定资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两个变量之后,交互项Time×Treatq的系数显著性略有下降,绝对值由0.173降至0.064,“固定资产”的系数显著为正,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系数不显著。可见,“固定资产”对碳排放权交易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中介作用,即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这一路径增加企业劳动力需求,假设H2得到验证 由于模型(6)中交互项Time×Treatq的系数仍然显著,不能排除存在其他中介机制,即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并非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唯一路径。 。而假设H3未得到验证,碳排放权交易未能通过促进企业增加环境管理活动的路径增加企业劳动力需求,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碳排放权交易并未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生显著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更倾向提高环境管理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 当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环境规制约束时,更愿意去使用更加高效的生产设备和治污设备,而不是增加设备数量。因为从长期来看,更加高效的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污染治理率,从而节省生产投入成本、人力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 ,因而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加强并不一定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有效的,试点后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被纳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多种方法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同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也显著促进了被纳入企業生产规模的扩大,且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被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没有显著影响,也不能通过环境管理活动显著影响被纳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实现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能否通过合理的环境规制实现就业和环境的双赢?本文研究表明,排污权交易这种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是可以实现“环境改善”和“就业促进”双重红利的。因此,有必要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从长期来看,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相比,市场型环境规制具有能够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的优势。政府应以排污权交易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市场型环境规制体系,扩大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范围(如水权、能权等),在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需要明确的是,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当前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市场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市场资源利用效率低,市场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不利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为了解决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合理、配额交易价格不公平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巿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1]王馨康,任胜钢,李晓磊.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55-64.
[2]BERMAN E,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labor demand:Evidence from the south coast air basin[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79(2):265-295.
[20]CHAN H-S,LI S,ZHANG F. Firm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J]. Energy Policy,2013,63(6):1056-1064.
[21]FERRIS A E,SHADBEGIAN R J,WOLVERTON A.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power sector employment:Phase I of the title IV SO2 trading program[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sts,2014,1(4):521-553.
[22]MORGENSTERN R D,PIZER W A,SHIH J S. Jobs versus the environment:An industry-leve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2002,43(3):412-436.
[23]KAHN M E,MANSUR E T. Do local energy prices and regulation affect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employment?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3,101:105-114.
[24]CURTIS E M. Who loses under cap-and-trade programs? The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the NOx budget trading program[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2018,100.
[25]PORTER M E,LINDE C V D.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26]陸旸. 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J].经济研究,2011(7):42-54.
[27]LIM S,PRAKASH A. Voluntary regulations and innovation:The case of ISO 14001[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4,74(2):233-244.
[28]JACOBSON S H. Variance and bias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the harmonic gradient estimator 1[J]. Applied Mathematics & Computation,1993,55(2-3):153-186.
[29]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 745.
[30]ROSENBAUM P R,RUBIN D B.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 Biometrika,1983,70(1):41-55.
[31]CAI X,LU Y,WU M,YU L.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drive away inbou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6,123,73-85.
[32]CHEN Y-J,LI P,LU Y. Career concerns and multitasking local bureaucrats: Evidence of a target-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8,133:84-101.
[33]CHEN Y-C,HUNG M,WANG Y. The effect of mandatory CSR disclosure on firm profitability and social externalities: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7,65:169-19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Emissions Right Trading on Corporate Labor Demands and Its Path: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Test
Based on China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Experiment
REN Sheng-gang, LI Bo
(School of B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aces doubl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 and employ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regulation on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the CO2 emission control pilot policy, by using propensity scores matching method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on the labor demand of the regulated enterprises and its possible path,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amount of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and has obvious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labor demand of regulated firms, and that boosting production scale enlargement is one of effective paths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on the labor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s. Emission right trading can realize the “double dividend”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mployment, thus, government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ket-oriented environment regulation, continuously perfect market mechanism, and realize double objectives of “improving environment” and “boosting employment” by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market-orient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Key words: emission right trading; carbon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oriented environment regulation; labor dem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