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掘练笔“源”,趣疏写作“泉”
2019-11-15张晓莉
张晓莉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深入研读文本,多方挖掘写作练笔的“源头”和“泉眼”,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放飞心灵,动笔表达,快乐写作,引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能力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冥思苦想,却无话可写,无事可叙,无理可议,无情可发,最终寥寥数语,言之无物。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托课本,充分挖掘写作的练笔点,引导学生尽情写作,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作文成为有源之水。
一、精彩处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仿写是作文起步的阶梯,更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锤炼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爱模仿的天性,挖掘文本的精彩之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动笔表达,在“仿”中求“活”,在“仿”中求“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田家四季歌》一文中出现了“喜洋洋”“笑盈盈”这种“ABB”式的词语,笔者指导学生将它们勾画出来,并进行仿写。不一会儿,学生说出多个类似的词,如笑眯眯、傻乎乎、乐呵呵、香喷喷等。有了丰富的词语,写好句子就不再是难事。通过仿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空白处补写,锤炼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作者常常会在文章中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空白”,这些“空白”处或是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或是意犹未尽的味外之旨,或是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抓空白处,引导学生练笔补白,“无”中生“有”,既可以体现文本灵性,深入文本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成就课堂无限精彩。
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在这句中,作者巧用省略号营造留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倘若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呢?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它们会和你交谈什么呢?”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发言。这样,既丰富了想象,积累了语言,又点燃了思维之火,让学生体验了写作之趣,张扬了学生的阅读个性。
三、文尾处续写,夯实写作能力
文章的结尾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结尾看似故事已经讲完,但言虽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想象无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挖掘这一“泉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合理延伸文本内容,既能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以《半截蜡烛》一文为例,其结尾处让人意犹未尽,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延伸文本,续写故事。有的学生写道:“蜡烛熄灭了,杰奎琳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用衣袖擦了擦头上的汗,心想:好险!好险!差点秘密就被暴露了。她快速走到房中,关好房门,将情报取了出来,心想:我该把情报藏在哪里呢?环顾四周,突然灵机一动,有了,就藏在我的橡皮泥里吧?” 还有的学生写道:“蜡烛熄灭了,屋外的狂風渐渐停了下来,三个德国军官搜查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没有发现可疑的物品,也满意地离开了。这时,杰奎琳端着已经熄灭的蜡烛走了下来,将它给了妈妈。此时,杰克也出来了,母子三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开心地笑了。”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这样才能在写作时自然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卜繁燕.基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语文实训教学设计与实施[J].语文教学之友,2017,(6).
[2]陈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学生之友,2012,(9).
[3]邱建鸿.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看法[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马竞.浅议语文课堂上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11).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