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三阶段研究

2019-11-15曲丹王丽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微电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曲丹 王丽芳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电影在新媒体网络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无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契机。高校应运用好微电影这种新媒体技术,设计和构建出完整的实施过程,在学生拍摄的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进行周到细致的部署与安排,以便于更好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微电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用;三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032-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短小精练和碎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特征,伴随人们进入了微时代。而微电影的蓬勃兴起,也为高校思政课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阵地,要想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就必须遵循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拍摄微电影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细致的安排。

一、前期准备布置阶段

(一)结合教材,确定主题

主题是贯穿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灵魂,也是使用微电影进行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微电影与普通微电影有着明显区别,它必须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符合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理念,既以育人为导向,又以育人为目的。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召开实践教学会议,找准社会的热点、焦点,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酝酿讨论,确定主题。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2018年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可确定以此为微电影的拍摄主题,结合本课程第五章到第十四章中涉及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祖国统一、国防军队、外交党建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具体的素材资料,进行剧本创作,用微电影的方式从大学生的视角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就。此外,微电影的拍摄类型还有历史故事、校园风采、青春励志、名作改编、安全教育、公益宣传等,力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特长,在确定好的主题背景下选取自己易于驾驭的类型,通过活生生的拍摄素材和身体力行的拍摄实践,增强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达到拓宽视野、了解国情、深化认识、增长才干的目的,让学生从听众、观众这种局外人变成局中人,使思政课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二)集体研讨,制定方案

运用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为了能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微电影的体验中对我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让微电影真正地为理论教学服务,体现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能动性的关系,任课教师们应召开集体研讨会议,制定出具有指导作用的实践教学方案。方案是对学生未来拍摄微电影提前做的有较强的方向性、导向性的规划,可以从活动主题、指导思想、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参与对象、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拍摄要求、进程安排、经费支持、评分标准、奖项设置、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规划,从而增强微电影的可操作性。方案制定后,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并根据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在修改后的方案最终公布时,再次召开教师集体会议,重点对主题进行说明,并指出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的原則和注意的问题,为微电影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鼓励动员,展开培训

召开动员大会,将实践教学方案下发给各教学班级,对学生给予书面指导,鼓励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让学生认识到运用微电影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更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入眼、入脑、入心,实现“知识本位”向“行为本位”的转型。对于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拍摄微电影的经历,则需要对他们进行微电影拍摄的相关培训。一是强调主题。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必须服务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能偏离主题,严禁娱乐化、恶搞化、低俗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清楚微电影和实践教学的契合点,搞清楚将微电影这种形式运用于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考查制作技术,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去体验社会、感悟社会,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实践能力。”[1]二是突出特点。微电影区别于一般电影的特征是“三微”,即微制作(制作周期短)、微投资(投资少、成本低)、微时长(短时播放),在这个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拍摄周期、拍摄费用、作品时长。三是进行专业讲解。可以邀请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或往届优秀作品主创学生代表就设备的选取(摄像机、手机)、拍摄的技法(大景、近景、特写)、场景的布置、故事的重现、人物的塑造、编辑软件的应用(剪切、合并)、后期制作(音效、字幕、特效)等做专门培训。

二、中期分组拍摄阶段

(一)组建团队,分工协作

想要拍摄出一部好的微电影,需要团队成员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既要勇于担当,各尽其责;又要同心协力,沟通合作,从而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保证任务的如期完成和质量上的最佳效果,最终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建议10名同学组建成一个拍摄团队,每个队员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任务分工,如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师、剪辑师、造型师、美术师、灯光师等工作,队长再进行相应的分配与调整,确保每个队员都能在恰当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大显身手。每个队员也可以身兼多职,这样可以避免少数人出现随大流、搭便车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员参与,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邀请其他团队的同学做群众演员或向学生会、学校社团等机构寻求技术支持。这个过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理解、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知识进行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二)提交策划,拍摄制作

在正式拍摄开始之前,每个团队要根据之前下发的实践教学方案安排工作,队长统筹协调工作,所有队员献计献策,民主集中出统一意见后,写出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其中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工作思路、预期效果、前期的初步分工、可能遇到的困难、剧本初稿等。“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协调者,主要承担着指导、监督、辅助学生完成作品的职责。”[2]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交上来的策划书给予指导,重点把关剧本的题材选择和台词。学生只有在对思政课所学内容有认真领会、深入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剧本,教师也可依据策划书得到一定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反馈。在学生重点修改剧本后,拍摄工作便可正式开始。每个教学班建立微电影微信群或者QQ群,邀请每个团队的队长加入,以便教师予以及时指导,同时各团队之间通过群聊实现经验想法、服装道具、拍摄设备、拍摄场地等资源共享。各教学班要统计出每个团队的拍摄进度表,以供教师督促跟进,确保各个拍摄团队沿着预设的正确方向顺利推进,教师在无课的情况下,可根据进度表随机走访,到拍摄现场观摩指导。拍摄制作完成后,利用爱剪辑、爱拍大师、会声会影等软件进行剪辑、字幕、配乐、配音、特效等后期制作,形成完整的微电影作品,然后以刻录光盘或U盘的形式在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师在审片后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作品。中期拍摄制作的阶段是将微电影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教育养成的重要一步。通过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丰富了原本抽象的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把教材里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镜头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学习、思考、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

三、后期评分推广阶段

(一)展示交流,打分评选

学习展示是当前高校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和策略,有效的成果展示更能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每个教学班级举办微电影放映会,公开展示实践教学成果,引导和鼓励团队代表发言,交流拍摄的心得体会,教师也要对各团队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简要讲解微电影中涉及的思政课理论知识点,并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实践教学个人总结。展示交流活动的进行,一方面使学生发现其他团队微电影的优点,查找自己作品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互相借鑒,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让学生再次回味拍摄过程所带来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信心和兴趣,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任课教师和各个队长现场对每部微电影从主旨内容(25分)、剧本创意(20分)、演员表现(15分)、镜头表现(10分)、后期效果(10分)、剪辑衔接(10分)、配乐音效(10分)七个角度进行评分,得分总分值为100分。为保证打分公平、公正、公开,涉及本团队的微电影,队长采取回避原则。实践教学的成绩最终会纳入课程整体考核成绩当中,按照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2∶3∶5的比例组合而成。

(二)搭建平台,宣传推广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微电影来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只有让优秀的微电影被广大学生看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要为优秀的微电影搭建平台,加大宣传推广,扩大微电影的传播面和教育面。每学期举办思政课实践教学微电影颁奖大会,凭借新媒体传播广泛性、便捷性、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上开设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微电影颁奖大会栏目,将每个教学班中得分最高的微电影作为参赛作品,上传作品并发起网络投票,做到多层级、全方位的传播。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双向互动,把线上的网络链接、二维码等和颁奖大会的主要内容介绍一并通过海报、展板、校园公告等进行宣传。邀请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专业评审团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微电影颁奖大会,在每部作品现场展播完后予以打分,得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网络得分(25%)+专业评审团得分(75%)。颁奖大会设置八个奖项,最佳影片奖(所有评分项目得分总和最高分)、最具人气奖(“网络得票”环节得票数最多)、最佳编导奖(“主旨内容+剧本创意+演员表现+镜头表现”最高分)、最佳表演奖(“演员表现”最高分)、最佳摄影奖(“镜头表现”最高分)、最佳剪辑奖(“剪辑衔接”最高分)、最佳配乐奖(“配乐音效”最高分)、最佳视觉效果奖(“镜头表现+后期效果+剪辑衔接”最高分)。在颁奖大会结束后要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们的反馈意见,评析本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下一次的成功开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同时,“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可以运用到课堂讲授中,作为教学案例的一部分,能让学生再一次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理论课的讲授效果。”[1]优秀的思政课微电影还应该在目前新媒体、新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的有利氛围中顺势而为,及时推送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微电影比赛。

总之,通过运用微电影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既保证了思政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又锻炼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确是一举多赢之事。当然,微电影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方式,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微电影主题题材选择难、拍摄资金匮乏、拍摄技术含量不高、教师指导水平有限等,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沙占华,柴素芳.微电影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

[2]蓝波涛,陈淑丽:情景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猜你喜欢

微电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