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电梯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研究
2019-11-15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
姜 军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高铁新线和客运车站建成并投入运营,站内的铁路客运电梯数量也显著增加。以上海局集团公司为例,当前集团公司管内拥有的电梯数量已逾2450台,而其中运行至今达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占到了近20%。这些铁路客运电梯往往长时间满负荷运行、所处环境工况复杂,还时常需要经受大客流压力的考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其机械机构和电气控制系统逐步老化失效,运行的安全性与零部件的可靠性大幅降低,由此引起的各种事故将逐渐增多。仅仅依靠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难以完全保障其运行安全,特别是那部分老旧电梯,大多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迫切需要通过其它有效手段来保障铁路客运电梯的安全运行。
1 电梯安全评估概述
1.1 定义
电梯安全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进行辨识。通过列表分类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项目、数量、风险发生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安全因素,提出降低风险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1.2 法律制度依据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方可继续使用。而在集团公司《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也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电梯,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1.3 与定期检验区别
从检查的内容上来看,定期检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电梯安全工作质量情况;安全评估则是分析辨识电梯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有害因素。从侧重的方面上来看,定期检验注重当前条件下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能检查;安全评估则更加注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从给出的结论上来看,定期检验通过对电梯安全性能的判断,最终提出合格、不合格等结论;安全评估则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电梯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并给出消除电梯安全隐患或减少风险的对策建议。
1.4 研究意义
集团公司和部分地方的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虽然明确提出了“对超过规定年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除定期检验外,还应开展安全评估”的要求。但对这些电梯“如何进行安全评估”、“具体评估哪些内容”、“评估的标准是什么”,还缺少明确的规定。目前铁路行业内对于客运电梯安全评估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乏可以有效指导评估人员科学、准确实施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依据。
2 电梯安全评估的保障措施
2.1 组织保障措施
根据电梯安全评估工作要求及现场情况组建电梯安全评估小组,其成员数量不少于3人。评估成员应当拥有电梯检验员资格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拥有5年以上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经历。其中,组长拥有电梯检验师资格和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评估机构应当对电梯安全评估小组成员所具备的安全评估能力、水平进行考核把关,保证所有成员能够胜任。
2.2 技术保障措施
提前做好电梯安全评估项目风险严重程度的分析与发生概率的研判。需定量分析的项目采用仪器设备进行定量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2.3 质量保障措施
评估机构应当不定期地对现场评估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出具的评估报告进行质量抽查,抽查率不低于20%,保证电梯安全评估工作质量。
2.4 设备保障措施
应对电梯综合加速度性能测试仪、钢丝绳探伤仪、电力质量分析仪、轴承震动测试仪、电梯平衡系数测试仪、电梯限速器测试仪、自动扶梯综合性能测试仪等评估用仪器设备进行核查,确保仪器设备功能完好、合格有效,其测量范围和精度满足评估要求。
2.5 安全保障措施
实施电梯安全评估前,应当与电梯使用单位(委托单位)进行沟通,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协调做好相关配合工作。评估涉及到的所有活动均按照检验机构《质量管理手册》中“安全应急措施”及《程序文件》中关于“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控制,确保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出现时,作出快速、正确的响应,防范可能产生的人身安全安全损伤。
3 电梯安全评估的具体流程
电梯安全评估的流程主要有:评估前期准备、现场评估实施、形成结论建议以及报告编制出具等四个阶段。
3.1 评估前期准备阶段
安全评估小组确定评估小组成员,预备开展评估的仪器设备,研究被评估电梯的评估范围,听取委托单位关于电梯情况的介绍,做好电梯电气原理图、结构示意图、使用故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
3.2 现场评估实施阶段
安全评估小组将被评估的电梯系统划分成若干部分,将易损耗、易老化的零部件和发生过故障的元器件缺陷作为检测、识别、分析的重点。在全面识别和分析电梯系统安全风险、有害因素基础上,利用仪器设备,对电梯各部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3.3 形成结论建议阶段
根据现场评估得出的结果,列出电梯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项,指出电梯零部件及相关环节中应重点防范的风险,对应提出消除、降低风险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
3.4 报告编制出具阶段
检验机构依据评估结果以及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编制出具相应的电梯安全评估报告,向电梯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反馈明确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与主要安全对策。
4 电梯安全评估的主要方法
4.1 单项安全评估
针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列表法,将风险严重程度确定为:“高、中、低和可忽略”四个等级(见表1);将风险发生概率确定为:“频繁、很可能、偶尔、极少、不大可能、不可能”六个等级(见表2)。综合分析上述两个风险要素情况,分别对电梯八大系统所涵盖的18大类、114个项目逐项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见表3)和风险类别(见表 4)。
表1 风险的严重程度
表2 风险的发生概率
表3 风险等级
表4 风险类别
根据电梯的运行特点和积累的现场经验,对各个风险等级进行衡量比较,可以将风险等级分为I、II、III三个级别。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就单个部件而言,对于被识别出有风险隐患的部件达到判废要求时,采取更换部件的方式消除风险隐患;对于被识别出有风险隐患的部件未达到判废要求的,采取调整电梯部件的方式或按照《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规范》明确的措施要求,消除风险隐患;对于对被识别出的风险隐患不能被消除或降低的,应明确告知委托单位或使用单位该部件存在的遗留风险隐患。
4.2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在确定各个电梯系统要素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后,最终要评定整个电梯系统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单项电梯安全评估方法得出的某一部件或系统的风险等级后,将所有部件或系统的风险等级利用公式综合计算后,最终得出电梯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如表 5 所示,分别对 I、II、III三个风险类别赋予对应的数值。
表5 风险值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D的值。
式中:
D--表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Vi(i=1,…n)--i表示第i个风险对应的风险类别数值;n表示全部风险项的个数。
按照表6所示,根据计算得出的D的数值,对应得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表6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4.3 安全评估结论
根据判定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向使用单位给出相应的安全评估结论。
(1)评定等级为Ⅳ级的,表示电梯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应当告知使用单位立刻进行停止使用,待重大安全风险消除后,方可重新启用;
(2)评定等级为Ⅲ级的,表示电梯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应当告知使用单位及时通过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风险;
(3)评定等级为Ⅱ级的,表示电梯系统存在一般安全风险,应当告知使用单位抓紧通过适当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安全风险;
(4)评定等级为Ⅰ级的,表示电梯系统存在部分安全风险,应当告知使用单位在日常使用中加强监护。
4.4 对策建议
(1)对于采用维修手段可恢复其安全功能的风险项目,可建议对该电梯进行针对性维修。
(2)对于采用维修手段不能恢复其安全功能的风险项目,可建议对该电梯进行相应改造。
(3)对于无法采用维修、改造等手段恢复其安全功能的,或维修、改造成本高于同类整机价值50%的风险项目,可建议对该电梯进行更新。
5 结束语
铁路客运电梯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和推动铁路客运电梯安全评估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有序地开展,通过对铁路客运电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原因分析和结论判定,可有效指导电梯使用单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进行整改,保障铁路客运电梯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