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班列开行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分析

2019-11-15毛迎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乔司站

上海铁道增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停站班列集装箱

毛迎平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乔司站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通运输需求明显增加,在铁路集装箱运输中,构建完善的运输组织体系,不仅能缩短集装箱的送达时间,还能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1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和特征

1.1 组织模式

第一,直达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下,主要分为点到点直达班列、特需班列两种。其中,点到点直达班列的特点是货源充足、运量稳定,遵循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定车次的运输原则,途中少量停站或不停站。该班列的编组固定,途中不解体作业,因此方便快捷,运输距离长,可保证送达期限。特需班列则适用于航期不确定的港口集装箱运输,由于箱货的到达时间不稳定,因此要不定期组织运输。

第二,普通列车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下,普通货物列车混编运输,首先集装箱在办理站装车,利用摘挂车、小运转车,将其运输到始发站;其次在始发站集结,满轴后和其他货物混编在一起;然后经一次或多次中转改编,达到终点站;最后利用摘挂车、小运转车,将其运输到目的地。

1.2 特征

第一,运达时限。直达运输组织的列车,可以缩短中途运输时间,但对集装箱运量提出较高要求,运量充足才能保证开行的稳定性。普通货物列车运输组织,要满足满轴、满长的要求,因此开行时间不稳定;途中需要多次在中转站改编,难以保证送达时限;在运输途中,货主难以跟踪相关信息。

第二,班列水平。分别以2004年、2010年、2017年的数据为例,我国铁路系统在2004年的前三季度,发送集装箱232.6万TEU,其中班列发送44.9万TEU,占比约为19.3%;2010年的前三季度,发送集装箱312万TEU,其中班列发送64.8万TEU,占比约为20.8%;2017年全年发送集装箱1 028万TEU,其中班列发送210万TEU,占比约为20.4%。分析可知,班列运输集装箱在铁路运输总量中占比约为20%。

第三,运输速度。统计数据显示,从装车站出发,到卸车站为止,我国全路整车货物的运行速度平均为19 km/h;算上集装箱的装卸时间,全路货物的送达速度平均为12 km/h。

2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模式单一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的快速发展,虽然集装箱班列运输产品样式多样,但运输组织模式单一,均采用直达化组织。该运输模式虽然简单快捷,但前提是箱货充足,运输距离较远;对于货源分散、运距较近的情况,则不适合采用。而且,直达化运输模式下,不能为沿途城市提供服务,会抑制内地集装箱的运输需求。由于适箱货物必须进入解编系统,或者选择其他运输模式,长此以往会影响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发展。

2.2 难以保证时限

集装箱的运输时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输时间的长短,二是发货到货是否准时,三是运输途中的保障。目前,我国班列运输集装箱的比例约为20%,说明大部分集装箱是由普通货物列车运输的,难以保证送达时限。一方面,列车要在中途多次改编,没有发挥出集装箱的作业优势;另一方面,满轴后列车才能开行,整体运输速度低,不满足新形势下的运输需求。

2.3 班列灵活性差

采用直达运输组织模式,虽然能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但集装箱必须按照计划装车、卸车,还要在大节点间开行,期间不会存在箱流交换,因此运输网络不完善,班列的灵活性差。

3 基于班列开行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法

3.1 创新组织体系

第一,点到点直达班列。综合上文分析可知,直达班列的运输效率高,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且我国集装箱直达班列运行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因此,对于运量大、箱货充足稳定、运输距离较远的任务中,可优先采用直达班列。

第二,在大型的集装箱站点之间,采用直达班列,要求运输列车固定车底,实现一站直达的运输目标。

第三,在集装箱的节点站、中转站之间,开行途中作业班列,要求班列固定车底,仅在发量大的少数节点站停车;装卸集装箱时,遵循动箱不动车的原则,完成装卸后按照计划发车。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要求途中尽量减少停站数量,集装箱流到达中转站后,再利用直达班列运输。

第四,其他集装箱流的运输,受停站次数的限制,途中只在发量大的节点停站;而对于发量小的节点,集装箱却不能进入中转运输系统。对此,可以利用摘挂车、小运转列车,将集装箱转运至技术站集结起来,然后运输至发量大的中转站,即可进入中转运输系统。

3.2 设置时间参数

第一,装卸作业时间。利用门式起重机、集装箱堆垛机等,装卸效率约为20箱/h~30箱/h,正面吊运起重机的效率约为20箱/h~25箱/h。以工作效率为准,计算装卸机械在停站时间内的最大装卸量,结果显示:停站时间为20 min、40 min、60 min时,门式起重机的最大装卸量是10、20、30 TEU,正面吊运起重机的最大装卸量是8、17、25 TEU。

第二,技术作业时间。目前集装箱班列的到发技术时间约为60 min,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采用电动脱轨器、自动化安全检查系统后,技术作业时间可缩短至30 min。

第三,途中运行时间。我国集装箱直达班列的速度,分为80 km/h、120 km/h两种,因此途中运行速度按照80 km/h、120 km/h计算。普通货物列车的运行时间,则要根据直达、区段、摘挂、小运转列车的不同进行取值。

第四,中转换乘时间。直达班列的换乘时间,和接续水平、开行频率、组织水平等有关,此处假设为6 h。普通货物列车的换乘时间,主要包括编组站停留时间、区段站停留时间,此处假设为6 h。

3.3 优化效果评价

以国内某条铁路运输线路为例,优化前集装箱在途中要中转2次,运行速度平均为29 km,需要时间37 h。优化后,采用班列运输模式,途中停站3次,对比结果见表1。分析可知:①按照最高速度80 km/h计算,优化后运行速度提高27.6%,运行时间缩短27.6%;②按照最高速度120 km/h计算,优化后运行速度提高79.3%,运行时间缩短43.2%。

表1 优化前后集装箱运输组织的运行速度和时间比较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要求提高,构建完善的集装箱运输组织体系,能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文中介绍了目前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班列开行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后运行速度提高,运行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停站班列集装箱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基于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的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
高速铁路停站方案对通过能力影响的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扣除系数法研究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我家住在集装箱
拿什么拯救你长停站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