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 见证丽江
——丽江百年办报史话
2019-11-15赵庆祖杨辉煌
赵庆祖 杨辉煌
丽江历史悠久,“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地处西南边陲的玉壁金川——丽江,山川壮丽、资源富集、人文荟萃,历史上是滇川藏的经贸走廊和多元文化的交会区。在丽江波澜壮阔的近代百年历史中,作为近代记录时代符号之一的报纸,也走过了百年的脚步。丽江的百年办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史,丽江儿女的奋斗史,丽江跨越发展的编年史。
开启民智,传播文明——《丽江白话报》《上游报》
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国运衰弱,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一批有文化、有觉悟的丽江先贤引进沿海地区先进理念和思想筹办报纸。丽江地区报纸最早可考溯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丽江府知府彭继志在丽江创办《丽江白话报》。《丽江白话报》是云南省第一份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比1909年创办的《云南日报》还早二年。彭继志首先组建了“丽江府白话报社”,聘请了当时的剑川高等学堂校长赵式铭为主笔。《丽江白话报》为月刊,铅印本,每月中旬发行一册,每期10至20页,系24 ×14.5厘米的白棉纸印成。《丽江白话报》最初只在丽江府属丽江、鹤庆、剑川、兰坪、中甸等地发行,后来,云南提学使叶伯皋认为该报“足以开启民智”,“谕令月送二千册由学院颁发各府州县”。于是,《丽江白话报》发行范围遂扩大到全省。《丽江白话报》以宣传维新变法、富国强兵思想为主,所发表的文章,多为启迪民智、发展教育,勇于开拓,犯难冒险,团结爱国,反抗外敌入侵,反对迷信落后,禁吸食鸦片,走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等内容。这份用白话文进行宣传的报纸,当时在全省独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丽江白话报》由于“传播了发奋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想,紧密配合全国变革发展的新形势,受到人们的欢迎。”《丽江白话报》的实践,比后来胡适提倡白话文还早十来年。这对丽江这样的边远民族地区来说,更显得难能可贵。
1938年创办的《丽江旅省学会会刊》、1940年元旦创办的《丽江大众壁报》、1942年元旦改为油印的《丽江周报》,在丽江及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抗日救国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激发了丽江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先为抗战作贡献的爱国热情。
1949年7月1日丽江解放后,丽江成为滇西北大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1949年8月1日,中共滇西北地委在剑川创办《滇西北日报》。1949年9月1日,《丽江周报》更名《丽江人民日报》,到1950年3月31日停刊,先后出148期。
1958年6月,为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中共丽江地委决定创办地委机关报,取名《上游报》,取当时“力争上游”号召及丽江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上游之意而命名。当年7月1日创刊发行。1959年9月1日更名为《丽江日报》,至1961年2月23日停刊,共639期。
1989年8月,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和志强为《丽江报》复刊题词
时代号角,大众传媒——改革开放时代的《丽江日报》
为适应丽江改革开放的需要,在地方有识之士的多年努力下,1989年9月1日,中共丽江地委机关报复刊,报名《丽江报》,四开四版周报。试刊伊始,植根于丽江这片沃土的丽江报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正确把握导向、积极引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改革鼓劲、为发展聚力,为丽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改为5日刊,1994年9月1日改为周二刊,1996年“2·3”大地震抢险阶段改出日报,10月1日改为周三刊,1997年10月1日改为周四刊,1998年10月1日改为周五刊,1998年12月18日更名为《丽江日报》,2001年元旦改为周六刊,2004年元旦改为对刊大报,2006年改为周七刊,经过多年的努力,《丽江日报·旅游周刊》于2007年9月30日发行。
1989年9月1日《丽江报》创刊号
1996年丽江“2·3”大地震时期《丽江报》露天编辑部
《丽江日报》自1989年复刊以来,始终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高扬主旋律,善打主动仗,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报道水平,积极为丽江的改革发展鼓与呼。从20世纪90年代初,丽江产业结构调整到“旅游先导”战略的宣传,从基础设施建设到“2·3”大地震恢复重建报道,从丽江“二次创业”到“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的推进,《丽江日报》积极策划,重点选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通讯、消息,刊出了一批批赢得上级领导表扬、读者叫好的新闻精品力作。近年来,报社以深入贯彻落实“三贴近”“走转改”为突破口,把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提升新闻宣传报道效果的重要手段,从新闻策划、活动开展、打造品牌入手,让新闻更有思想性,更有深度和厚度,更生动更鲜活,不断增强新闻的指导性、贴近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全面提升新闻宣传质量,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为建设丽江、发展丽江、繁荣丽江、保护丽江和开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2003年,丽江日报社同丽江市其他6个文化事业单位一起,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文化体制改革后的几年里,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着力践行“五个新突破”,即“报纸质量档次、报纸硬件建设、广告经营创收、报业发展格局、队伍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的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进行了一系列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等的改革,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富有成效的业绩。
报纸复刊以来,始终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积极做好通讯员培养工作,通过报纸平台,培养了一批批骨干通讯员队伍,不少青年才俊先后成长为地方领导、行业专家、知名作家,为地方人才培养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滚动发展,开拓创新——走向文化产业发展新天地
丽江日报社拥有一个团结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员工队伍。1989年9月报纸复刊时,仅有4人。目前报社已有职工6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20人,初级职称的10人。报社下属丽江日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有员工60多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003年,报社通过职工集资120多万元,筹建了激光照排中心,实现了《丽江日报》编辑系统数字化。立足报社的长远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丽江市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关心支持下,2009年9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新闻业务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11年7月1日,概算投资480万元的报纸彩色印刷生产线投入运行,丽江日报社办报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经过认真策划,2011年7月,《丽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创新,这次改版创新以增强纸媒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为切入点,以“贴近读者、用心说话”为办报宗旨,以“易读、庄重、大气、时尚”的版式风格,切实改进报道方式,提升报道质量,增强报道效果,扩大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改版后的《丽江日报》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普遍认为改版后的《丽江日报》方便阅读了,更时尚简洁、更符合现代报纸的审美要求了。通过改版体现出了 “三个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人文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报纸的贴近性和服务性。同时,《丽江日报·旅游周刊》则进行了更多的尝试,醒目的导读和头条标题,丰富的右边条报花广告,不拘一格编选视觉冲击力强的大幅主打图片,以彩版形式夺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在报纸发行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质的飞跃,从2005年的8400份到今年已达到20000多份;报纸定价从2005年的96元/份到2012年的266.5元/份,从订阅数到发行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
经营方面,2007年12月,报社原广告经营部户外广告部分经过改制成立了由报社控股的“丽江日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到目前,传媒公司作为丽江市惟一一家具有中国三级广告资质的企业,成为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
30年来,《丽江日报》报道的新闻消息、通讯、评论以及副刊作品不断获奖,其中获得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等全国、全省性好新闻、好作品近400件,获奖量居于地市报前列。丽江日报社还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党建先进单位等各级各部门授予的荣誉50多项。
2012年4月,本报成功承办了云南省州市党报社长总编辑高层论坛暨第十四届(2011年度)云南报业新闻奖颁奖大会,来自各州市的党报老总及全省新闻界同行们在考察丽江日报社后,对改版创新后的《丽江日报》及两份子刊《丽江日报·旅游周刊》及《丽江日报·文化周刊》作出了充分肯定,并对报社最近几年探索形成的报业发展新思路,经营创收新举措,以及改革中创新、创新中进取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态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针对报社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改革开放40年间,丽江还创办过《丽江纳西文报》和《丽江傈僳文报》;《丽江县报》《永胜县报》《华坪县报》《宁蒗县报》等县委机关干部报;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办的《丽江经济》《丽江职工》《丽江公路报》《丽江电力报》《丽江人口报》《丽江文化》《丽江东巴报》《华坪文化》《泸沽湖》《科普小报》《石鼓报》《永保水泥报》(至今仍在办)《云南广播电视报·丽江新闻周刊》(丽江电视台主办)等各类报纸。由于新闻出版政策的调整,现区县报全部统由丽江日报编辑出版“区县版”,不少行业报停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站在新的起点,丽江日报人胸怀全局、把握大势,对自己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在报业发展上,在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前提的基础上,立足本地资源,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渠道,不断开拓新的经营空间,努力向多元经营、向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变;在办报上恪尽职守,力求以具有亲和力的版式及风格、以充满吸引力的版面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编辑思想来说话,更用新闻工作者的敬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把《丽江日报》办成“领导满意、读者喜爱、市场接受”的地方主流媒体,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