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鱼化寨的旧日时光

2019-11-15李光

金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租客村子

◎文·图/李光

王胜利近来比较烦,每隔几天便有房客退房离开,他家原本热闹的小院也日渐冷清,靠收取房租为生的王胜利感到了巨大压力,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过去了,这次可是真格的。

55岁的王胜利是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鱼南村人,除了3年在外当兵,一辈子没离开过鱼化寨,村里的沟沟坎坎、人情世故他如数家珍。1989年,退伍返乡的王胜利在村里做起了蒸馍生意,靠着乡党们的关照,生意做得比较顺。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鱼化寨的外来人口逐年增多,王胜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本打算将自己的流动摊点搞成门面房,从事面食加工、批发。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004年国庆节期间,王胜利在帮村民盖房时,不慎从拉砖车上跌落,导致尾骨和盆骨受伤,站立困难,从此失去了工作能力。想“把事弄大”的心愿也因此搁浅。

受伤后的王胜利结束了蒸馍生意,靠出租家中几间空房度日。2006年下半年开始,西高新向西扩展,鱼化寨的外来人口激增,出租房供不应求,王胜利拆掉旧房,用事故赔款加借贷盖起了一栋5层楼房,心想,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就指望这栋楼了。

王家世代居住在鱼化寨,王胜利也亲身经历了鱼化寨的变化。“鱼化寨是农业村,小时候村子四周都是麦地和包谷地,荒凉得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陆续有外地人来村子里租房。1997年,西安外事学院的迁入和随后而来的西高新西扩,大量外来人口迁至,使以农业为主的鱼化寨村演变成了“城中村”,街道上餐饮店、超市、网吧、歌厅、小旅馆等鳞次栉比,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每晚的夜市到凌晨两三点才歇业,热闹和繁华的景象,一时在西安出了名,被称为“小香港”。“你一年不出村也没问题,啥事都能在村里搞定。”王胜利自豪地说。

王胜利家的房客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随工地流动,工期结束便会搬离。近十年来,鱼化寨周边到处是工地,房客流动性很大,“贵房子租不出去,三到五百块(每月)最好租。”和农民工打交道多了,王胜利觉得自己生活在西安真是幸运,许多外地民工拖家带口来城市谋生,其中的悲欢离合令他唏嘘不已。

靠出租家里二十八间房,王胜利每月有九千多元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然而,2018年10月,鱼化寨开始拆迁,随着挖掘机进入村子,一下子打乱了他原有的生活节奏。

每天都有贩子来王胜利家搬东西,大到家具、空调,小到衣架、脸盆,都有专人收购,王胜利要赶在巷口开挖前把大件家什处理掉。所有物件按原价一到二折卖掉,单是家具和电器,王胜利就“折”掉了六万多元,他有些心疼,这些家当都是自己省吃俭用置办来的。

鱼化寨动迁以来,王胜利时常爬上自家楼顶四处张望。站在楼顶一眼望去,四周密密麻麻的高楼将鱼化寨围成一个“盆地”。“这些楼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以前那些地方都是麦地。”王胜利说村子周边变化太快了,连本地人都觉得“生分”。隔壁他大伯家已于2019年3月底搬走了,原本和他家平齐的楼房一夜变成平地。王胜利说他王家老几辈没挪过窝,东边住着他哥,西边是大伯,邻里间和睦相处了几十年,这次拆迁是真真的要散了。

村里贴出动迁通知后,大批暂住人口搬离鱼化寨,村民家的房屋出租生意一落千丈,王胜利家租客最多时近三十家,眼下只剩两家。王胜利说鱼化寨人喜欢守着家过小日子。“村里的大小生意都是外地人经营,村民只收取房租,租客一走立马断顿。”收入中断和过渡期的不确定让他心里不踏实。“我小学和初中在本村读,当兵前没有离开过鱼化寨,亲戚、同学、朋友都在鱼化寨。看到小时候常玩的地方现在都拆了,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

“鱼化寨的红火离不开西高新,拆迁也跟西高新有关,城市发展的脚步谁都挡不住,该来的迟早要来,不管心里咋想,咱能做的只有一样:适应。”拆迁过渡数年后,王胜利将以城镇居民的身份回迁,他希望往后的日子少些波折,能稳稳当当,年纪渐渐大了,折腾不起了。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租客村子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背影有点像你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