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

2019-11-15程春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表达能力

张 琴,程春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作为目前中国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1]。1932年,美国天主教大学首先开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薄弱,1992年才正式启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中医院校2003年才首次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且在2011年成为医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3]。与国内外同专业、同层次的教育相比,我国在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能力、考评体系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规范[4]。

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护理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护理学研究生不仅要注重护理实践技能训练,也要兼顾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科研能力是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护理科研不仅是护理创新的动力,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5]。美国护理学院联合会(AACN)已将科研能力作为护理学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一级指标[6]。然而在实际培养中,由于护理学学科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许多高校更多地沿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导致护理学研究生培养存在“保证护理专业能力却难以兼顾科研能力或重专业能力培养,不重科研能力训练”的现象。因此,本文对中国西部某一流大学里一流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学研究生培养的优化策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中国西部某一流大学里的临床医学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为2011年到2018年期间培养的5个年级的94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其中男生5名,女生89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与培训 将94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位类型分为两组,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58人,学制均为3年。根据学院17名护理专家讨论论证后分类制订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案,对58名专业型研究生按现有要求进行传统模式培养,设为对照组;将36名学术型研究生设为实验组,按科研加强型模式进行培养。

对照组培养模式:在第一学期上课,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科室轮转18个月,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半年的科研训练。实验组培养模式:入学即开始加强科研技能培训,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加强科研理论知识学习,培养查阅文献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第二学期为科研时间,组织相应专业的教授统一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并进行科研设计方法指导,了解课题研究计划、内容、所需技术;第三学期进入临床科室轮转时已具备一些科研技能,保障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做到在护理轮转期间就可以开展正式专业科研工作,并在整个过程中由专业人员给予课题实施指导、技术支持、中英文写作能力的专业辅导。

1.2.2 考核与评估指标 分别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两组研究生的科研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进行评估,由5位专家打分,取平均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在毕业时收集研究生的文章产出情况。各项指标评估时间点、评估细则及评分标准如下。

科研专业能力: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初开题报告时进行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方法为:在规定的20分钟内,陈述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5名专家打分,评价被试人员的课题学术思想、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结果陈述、分析讨论、文献引用及专业知识背景等指标,按优(>90分)、良(90~80分)、中(79~60分)、差(<60分)进行评价,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累计得分为最后分值。

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在第五学期末的研究进展报告汇报时测试护理学研究生的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方法为:在规定10分钟内,用同一篇摘要在同一条件下测试被试人员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根据测试者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反应速度、表达清晰度,由 5位专家按优(>90分)、良(90~80分)、中(79~60分)、差(<60分)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科研产出指标:在第六学期末研究生毕业时收集护理学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中文核心论文和SCI论文的篇数,作为科研技能培训效果的产出指标。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和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价

采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分和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发现实验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和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和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比较(±s,分)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P值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78.3±9.191.4±8.3<0.05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61.1±4.785.2±6.9<0.05

2.2 科研产出指标评价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发表的中文核心论文和SCI论文数量情况,发现实验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科研产出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设置,提升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

目前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但国内外侧重点不同,国外多注重临床技能培养[6],国内则更偏重科研、管理能力培养[7]。本研究结果显示,学术型研究生提前开展系统性的科研培训后,科研专业能力综合评价和科研成果产出均显著提高(P<0.05),提示科研培训在提高科研综合能力中有明显作用。科研培训是从事科研的基础教育,有利于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研究者对科研的认识及实践能力,对人才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调整培养方案,合理设置科研培训的时间阶段,提前到在入学时开展渐进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科研培训,全程、科学、规范化的科研培训能引导研究生及早进入科研轨道,有效提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改进指导方式,科学构建系统性的科研能力指导模式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采用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多数研究生充当导师的助手,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或者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提升护理科研能力和护理技能。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因此需要导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就对导师的理论学术水平、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及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若导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则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本研究采用协作式的指导方式,构建了研究生指导小组,组织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信息检索、论文撰写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小组成员,对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方法和资料处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并在整个过程中由专业人员给予科研选题、技术支持、写作能力的辅导,结果发现,学术型研究生对科研设计、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问题解决和论文写作均有深入的了解,而专业型研究生对整个科研大多缺乏系统认识。说明协作式指导方式能充分发挥护理导师与相关学科导师的协助指导作用,可有效提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系统性科研能力。

3.3 调整课程设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如何多渠道、广泛地获取本专业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学术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在学术型研究生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培养其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专业学术期刊查阅文献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多与导师、同学、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热点、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为其自己的科研选题以及研究实施打下了基础。同时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文献阅读汇报,阐述自己读文献的看法与心得,然后与同学、导师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解相关领域进展,常常需要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其学术研究的独立能力,而且通过博览群书,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外语水平,学术型研究生英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均好于专业型研究生(P<0.05)。这说明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信息检索课程、建立读书报告和课余研讨制度,能提高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加强课题研究阶段的过程监控,能强化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产出和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过程监控是研究生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中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设计时制订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在科研实践过程中,要求导师每个月定期检查学生研究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督促研究生进入下一阶段的研究,同时要求护理学院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每个学期对研究生的科研进展进行考评,重点考评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发表论文综述情况、科研记录及课题研究进展,并在课题结题阶段组织学科专家对课题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结果显示,学术型研究生生均发表中文核心论文数和SCI论文数均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P<0.05)。而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是反映研究生培养效果和质量的标志性指标,这说明从选题、课题研究到结题的全程监控、严格把关,能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断加强,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产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护理学硕士表达能力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