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与故乡国乐社
2019-11-15杨庆华
■杨庆华
江阴,古称暨阳,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北枕长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刘天华,中国现代杰出的民族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二胡与琵琶演奏家。1895年2月4日出生于斯。刘天华从小受其兄刘半农新思想的影响,中学时代学习音乐及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曾是业余军乐队队员。1914 年先后在江阴、常州的学校任教。其间,刘天华向江阴顾山民间艺人周少梅学习二胡,周少梅是江阴、常熟、无锡一带远近闻名的丝竹高手,精通二胡琵琶。周少梅与刘天华亦师亦友,相互钦佩。两人既切磋二胡演奏技巧,又探研江南丝竹音乐。
江南丝竹的乐队配制比较简单,主奏乐器是二胡、笛子,称为“丝和竹”,最简单为二人演奏,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演奏。除了二胡、笛子,也有小三弦、琵琶等弹弦乐器加入,再丰满些还可加箫、笙管乐器及鼓板、木鱼、碰铃等小型打击乐器。江南丝竹传统技法中,乐手演奏时突出相互间你密我疏、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衬垫、即兴发挥等手法,有一定随意性。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小”是指乐队组成和乐曲结构多是小型的,“细”指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轻”指曲调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雅”指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
刘天华1921 年在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22 年后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平艺专等处任教传艺。
周少梅也在故乡江阴积极探索江南丝竹民族音乐,会同民间艺人协助刘天华在江阴县城成立了以研究、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为宗旨的“暑期国乐研究会”,与刘天华一起主持暑期国乐研究学术活动。多次合奏了《梅花三弄》《老六板》《将军令》及其他丝竹作品。
1930年周少梅集合无锡、常熟等地的乐友在江阴顾山成立了“香山丝竹社”,他们定期探讨演奏丝竹音乐,磋商演奏技巧,并招收生徒传授丝竹技艺,婚丧喜庆,庙会集市,都会演出,江南丝竹与民俗活动相结合,在苏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933 年6 月周少梅到北京考察研究戏曲及国乐,8 月25日,在北平大戏院与国乐大师蒋风之联手举办了一场“国乐演奏会”,以周少梅的琵琶,蒋风之的二胡,演奏了《汉宫秋月》《月夜》《思春》《空山鸟语》等独奏曲。在当时的年代,能在北京大戏院开器乐独奏音乐会者,又是来自南方民间的乐师,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当时在北方民乐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里还要提起一位与刘天华、周少梅同时代同是江阴人的民族音乐家郑觐文,郑瑾文在1920 年在上海创立“大同乐会”,提倡传承国乐和致力于传统乐器的改良,探索民族乐队建制,组成了32人的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大同乐会还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了一批适合于这种新型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郑觐文、柳尧章根据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他还编成《箫笛新谱》于1924 年出版,该书录存了不少民间曲调,填补了当时无箫笛谱集的空白。1929年,郑觐文所著《中国音乐史》发行。此书被法国巴黎图书馆和德国柏林图书馆收藏。
在上世纪初同一时期,同一个江南小城,诞生了三位民族音乐大师,实属罕见,江阴人为江南丝竹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阴实是江南丝竹发源地之一,国乐之乡一方沃土。
大师故里有遗风,传承丝竹谱新篇。
八十多年后,江阴两支带着传承使命的国乐队——“江阴暨阳国乐社”和“江阴顾山周少梅国乐社”赴京城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在民族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中华雅韵·天华故乡丝竹情”音乐会。
江阴市锡剧团暨阳国乐社组建于2003年,多年来致力于伴奏传统戏曲音乐及推广普及江南丝竹音乐,是一支活跃在江浙沪地区的优秀基层民乐团队。乐队组成15人,乐器以丝竹小乐队笛箫、二胡、琵琶、扬琴、笙、低音琴配备。平时邀请上海民族乐团名家顾冠仁老师、江苏省演艺集团名家朱昌耀老师、王爱康老师来江阴辅导排练。暨阳国乐社曾获得江苏省民族器乐“茉莉花奖”比赛优秀奖;“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非职业组铜奖;2015 年获“江苏省非职业组优秀团队邀请赛”金奖;“2017 年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非职业组金奖。
江阴顾山周少梅国乐社源于周少梅故里创立的“香山国乐社”,数十年来民间丝竹活动一直活跃至今,2003年顾山多支民乐队合并为“江阴顾山周少梅国乐社”,乐队组成人员有老师、工人、个体经营者、退休职工。国乐社以传承和发展江南丝竹为宗旨,收集整理民间周少梅演奏曲谱,利用节假日聚会,排练江南丝竹作品,积极举办各类民乐活动,成功举办刘德海携弟子顾山行系列活动,顾冠仁丝竹新作品音乐会及顾冠仁作品研讨会,曾获“2013年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非职业组银奖,在民间江南丝竹团队享有盛誉。
北京是国乐先辈刘天华和周少梅传播江南丝竹音乐的殿府,2018 年10 月13 日,二位大师故乡的两支丝竹国乐社怀着传承弘扬国乐的心情,晋京来到民族乐团音乐厅与国家民乐最高乐府中央民族乐团结缘联袂演出,展现中华雅韵江南丝竹音乐的风采。
中秋的北京,红叶如霞,月高气爽。华灯初上,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门口人头攒动,京城乐界名流刘德海、赵东升、阳春林、郭一、伍国栋也纷纷来音乐厅观演助威捧场。上半场演出有江阴两支团队率先鸣锣,在著名指挥家王爱康的指挥下,传统江南丝竹乐曲《行街》响起,舒缓清丽的旋律,时起时落,充满着喜气祥和。江南曲有江南人来演奏绝对是原汁原味,首曲结束听众一片掌声。《春江花月夜》是郑瑾文根据古曲《浔阳夜月》改编,主奏乐器有箫和琵琶担任,乐曲在速度力度控制时强时弱,箫柔美的音色飘渺空灵,突出月夜泛舟,月色朦胧之意境。《落花西板》有二胡、箫、扬琴三人演奏,清净优雅,婉转婀娜。《顾山春》笛子引子音乐响起,大地回春,桃红柳绿,百鸟争鸣,一派江南春色尽在眼前。《评弹印象》根据苏州评弹蒋调旋律改编扩展而成,由琵琶、二胡、扬琴三人合奏,演奏直奔主题,整首乐曲淋漓洒脱,弦声叮咚,吴音软语,江南味道浓郁。
场间轴曲是二胡曲《扬州小调》,该曲由集作曲家、演奏家一身的朱昌耀先生担任演奏。朱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江阴这两支基层国乐社的艺术提高发展,这次亲临京城作为嘉宾助威,气场轩昂,不同凡响。《扬州小调》旋律元素根据扬州民间小调《拔根芦柴花》及其他民歌曲调改编创作而成,是朱昌耀先生创作的二胡名曲《苏南小曲》的姊妹篇,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前段乐曲速度欢快热烈、原汁原味、奔放洒脱;中段乐曲舒展流畅、激情四溢;后端回复快板再现主题,突显功力。一位全国著名演奏家,两支地方国乐社,合作演出丝丝入扣,完美无瑕。来自天华故乡的国乐社来到献演给首都观众一场江南丝竹美乐,江南清新靓丽之风响彻民族音乐厅,台下听众鼓励掌声久久不息。
下半场节目主要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音乐响起气势磅礴,气吞山河,顿现国家级大团风范。《古城新韵》古朴典雅、庄城悠远,后半部新意盎然、如沐春风。《喜临门》典型的北方乐曲,板胡激昂高亢的旋律,欢庆鼓舞的场面近在眼前。《敦煌佛韵》是一首充分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曲,古琴及名族打击乐木鱼、碰铃的运用,禅音缭绕庄严肃穆。
压轴曲目是《瀛洲新韵》,这首曲目根据古曲《瀛洲古调》改编,周少梅先生当时在京也曾演奏该曲,今天古曲发新声,笙管齐下,雅乐共鸣,两支地方国乐社与中央民族乐团三方合作演出圆满成功。场内再次掌声雷动,刘德海、席强等一批京城艺术家上台握手致谢祝贺,感谢远道而来的天华故乡乐团送来一场丝竹雅乐。
刘天华、郑瑾文、周少梅国乐大师故里民间乐团有幸结缘国家专业乐团同台演出,堪称南腔北调,雅俗共演。乐团组合形式新颖,是前所未有之尝试。现代民族音乐人应多交流、亲融合,话传承、研发展,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让江南丝竹这项非遗项目繁荣发展,让民族优秀传统音乐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