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小锡剧《半条红军被》

2019-11-15李舒娴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锡剧行军大嫂

■李舒娴

常州市锡剧院2018 年排演的小锡剧《半条红军被》获得了“中华颂”全国戏曲邀请展最佳剧目奖,成为2019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目资助榜首。我在戏中主演红军大姐,先后获得“中华颂”全国戏曲邀请展优秀演员奖、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舞台艺术小型节目表演奖。

舞台生涯近二十年,我塑造过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如传统戏中的祝英台、钱玉莲、江燕燕等,新编锡剧《老铳》中豪爽泼辣的寡妇小兰(获第十四届白玉兰奖新人配角奖)、《天涯歌女》中的金嗓子周璇、《夕照青果巷》中的退休医生丁蓝(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表演奖)等。这次我在小锡剧《半条红军被》中扮演红军大姐,是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形象,虽然是小戏,却和大戏一样下功夫。

《半条红军被》讲述了红军长征期间,两名掉队的女红军来到山里一户人家借宿,见那家大哥大嫂穷得没有被子,临走时把行军被剪下一半,留给那户人家的故事。这个小戏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以情动人显得尤为重要。红军大姐又是小戏的灵魂人物,必须用心塑造。

在塑造角色之前,我查阅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读了女红军李坚真的自传《李坚真回忆录》等,细细体会红军大姐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动不已。长征不易,女红军的长征更为不易。是怎样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支撑着她们跋山涉水,穿过枪林弹雨,历经漫漫征途!

在塑造红军大姐这个人物时,我没有把她符号化、口号化,而是赋予她丰满的血肉、真实的情感,使她成为真正的英雄,足以打动人心。我抓住了一个“情”字,把红军大姐的表演分出了“暖心”、“赠药”、“盖被”、“剪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暖心”,开场红军大姐先声夺人,唱着“反围剿突破重围病染身,鸿雁离群越山林”,与红军小妹一同登场亮相,用一系列程式化的戏曲身段表现环境的恶劣,登山越岭的艰难。两人来到山里一户人家门口,当小妹顾及有病的大姐,想把门敲开时,大姐提醒她“红军纪律不可忘,深夜莫惊穷乡亲。”两人在秋雨绵绵中,合盖一条行军被,睡在了屋檐下。此举令屋内几次遭到土匪抢劫,犹如惊弓之鸟的大哥大嫂感到意外。大哥大嫂好心请她们进屋,并端上一个火盆。红军大姐坐在温暖的火盆前烤火,感动泪下,唱起了“大哥端上火一盆,寒夜风紧暖在身”,完全是生活化的表演,素不相识的百姓的关怀温暖了她的心。第二个层次“赠药”,表演节奏的掌控非常重要。那户人家的孩子得病,咳嗽啼哭,大姐想起药箱里还有最后一颗救命的草药,叫小妹拿去救治孩子。小妹见大姐病重,也需要草药,犹豫不决。女红军姐妹有一段对唱,急促万分,这是一“急”,屋里夫妇打算抱着孩子出门求医,大姐立刻送上了草药。大嫂喂孩子吃药,大姐抱着用行军被包裹的孩子唱了一段孟姜女调长征歌“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长征歌内容是红军的艰苦斗争,我唱起来却温柔舒缓,像是母亲哄孩子的摇篮曲。因为红军的长征,就是为了这些孩子美好的将来。大姐与那家大嫂在闲聊中交心,唱出了对未来的憧憬,“为推翻黑暗求光明,枪林弹雨度险境……”这段唱是锡剧【雁诉调】接【老簧调】,跳跃而明快,演唱时身段调度比较大,我运用眼神来体现大姐纯洁的信仰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上是一“缓”。第三个层次“盖被”,天亮了,红军姐妹想继续赶路,小妹从孩子身上掀起了行军被,孩子受寒啼哭起来。大姐见这户人家连一床被子都没有,决定留下行军被。小妹顾及征途漫漫,冬天快到了,大姐又重病在身,坚决不同意。姐妹一番争执后,小妹哭了起来。最后姐妹二人亲手给孩子重新盖上了被子。大姐百感交集,有了一大段唱,唱腔和表演体现了浓厚真实的红军姐妹情。第四个层次“剪被”,大哥大嫂不愿收下被子,大家彼此推让,大姐想出了“被头”一条变两条的主意,在“红军被,一条被头分两半,一半带上路,一半留亲人”的伴唱中,大姐与大嫂各执一半被子深情起舞。在“不忘初心为百姓”的最后一句伴唱中,红军姐妹行军礼告别了大哥大嫂。这个层次演员没有唱段,却通过表演将戏推上了高潮,表现了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塑造红军大姐这个人物,我拓宽了自己戏路,懂得了小戏不小,要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爱去塑造戏中的人物。

猜你喜欢

锡剧行军大嫂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行军蚁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大嫂大,二嫂小
常熟锡剧事业振兴之思考
可怕的行军蚁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行军蚁
大郭小郭行军锅
街上来了新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