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蛇:缘起》中的民间艺术再创作

2019-11-15王亚莉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白素贞白蛇传白蛇

王亚莉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与传媒的发展,电影作为社会文化映射、意识形态表达和具有传播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视听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中,内容与文化内涵成为一部影片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成为电影艺术题材取之不竭的宝藏。中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文学著作,甚至绘画、音乐和雕塑作品等艺术形式均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以视听影像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2019年元旦档期间,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热映,引发了世界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和中国民间传说艺术创作的热议。

一、《白蛇传》民间传说的历史追溯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叙事文本,来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追溯关于《白蛇传》的文字记载,有人说出自于唐朝的传奇《白蛇记》或《博异志·李黄》,也有人说出自于宋朝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但从上述三本著作的故事内容来看,都更偏重于怪奇志异的元素描摹,着重描述白蛇作为妖怪给人带来的野蛮与血腥的怪异经历,并没有对爱情元素的表达。故世人多认为《白蛇传》最早的故事文本是由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的白蛇传说记载的是在南宋绍兴年间,一只修炼了千年的蛇妖化作名叫白素贞的美丽女子,与她的侍女小青游历杭州西湖。在游览过程中,白素贞与药店的管事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在这个过程中,白蛇逐生欲念,欲与许仙缠绵。于是白素贞嫁给了许仙,人与妖结为夫妻。婚后,白素贞屡现怪异,许仙逐渐发觉白素贞并非人类。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仙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最初的故事文本虽情节简单,情感线索单薄,但对人物的设定已经能够基本契合后人对《白蛇传》中人物的理解,白蛇具有了人的属性,白蛇与许仙之间所经历的故事,也符合爱情故事的基本框架。几经流传,《白蛇传》这一传说在后世的故事文本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故事更加平民化,并且贯穿其中的感情线索也更加饱满。流传到后世的故事文本,在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中,增加了如断桥、篷船借伞、白蛇盗取灵芝仙草、白素贞水漫金山、雷峰塔压白素贞、白素贞之子许仕林祭塔等情节。这些情节的增添变化,恰恰体现出了历史演进中社会文化流变与在不同时代人民的不同渴求,表达了时代洪流中的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赞颂和对封建束缚的无奈与憎恨。至此,《白蛇传》的民间传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作为传统文化素材被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与生产。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以此内容为蓝本的故事文本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说书、戏剧、小说、歌剧、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到现代,电视剧、电影、动画等以视听影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段逐渐成为主流。在众多根据《白蛇传》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由赵雅芝扮演白素贞、叶童扮演许仙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可谓经典之作,其塑造的白素贞、许仙和小青的银幕形象成为几代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也将《白蛇传》的故事基调和精神内涵铸成了无法超越的巅峰。在电影方面,天一电影公司在1925年拍摄的《义妖白蛇传》(1926)是《白蛇传》传说最早的电影艺术作品,该片和《仕林祭塔》(1927)在内容上遵守原作的框架,但在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下也在角色小青身上做出了一些前卫的改编。在这之后,《白蛇传》(1962)、《白蛇传》(1980)、《白蛇大闹天宫》(1975)、《真白蛇传》(1978)、《青蛇》(1993)、《白蛇传说》(2011)等由《白蛇传》改编的影片层出不穷,虽然改编的细节和角度各有不同,但是多数影片所描绘的故事文本内核,依然是人妖殊途的旷世奇恋,而在爱情故事之中隐隐表达出的,却是人与妖、男与女、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种种不平等。然而在《白蛇:缘起》的叙事文本中,观众却可以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创作。

二、电影空间的再构建

在电影叙事策略的时空构建方面,《白蛇:缘起》的叙事文本将剧本改编的视点放置在《白蛇传》中白蛇报恩的原因上,将故事框架的时空定位在《白蛇传》主体故事发生前的五百年。通过对《白蛇传》传说的历史追溯,我们可以看到“白蛇”这一经典IP在影视作品创作中的热度。《白蛇传》主体故事发生的缘由在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中都有所提及,但多数是作为《白蛇传》故事的起因引出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较少有作品专门针对这一原因进行创作。《白蛇:缘起》抓住了这一创作空白地带,抓住白蛇白素贞与许仙的前序姻缘展开大胆想象,使《白蛇:缘起》得以既涵盖了影视作品大热的白蛇IP,又在故事创作上推陈出新。与此同时,“缘起”二字所引出的故事在《白蛇传》整体故事结构中所占据的起因地位,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中的因果循环理论。凡事有因必有果,同样有果必有因,对白素贞与许仙爱情故事前缘的思考创作,既契合了人们对神秘东方文化的探究,也迎合了观众对浓烈的爱情故事的期待。

在另一方面,《白蛇:缘起》的电影时空设定,不仅局限于《白蛇传》这一个单一的民间传说,而是融入了我国古代文学名家的经典作品——《捕蛇者说》。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白素贞与许仙断桥相遇的五百年前,由《白蛇传》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时间段向前推,故而将故事的时间设置在唐代,又将故事发生地点设置在永州。唐代永州,这一时间和空间的设定,恰恰契合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作——《捕蛇者说》中喻写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在《捕蛇者说》中,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民不聊生,所以以蛇抵税的政策一经推行,人们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不出所料,影片在故事背景设定和主线剧情发展两个方面将民间传说《白蛇传》和柳宗元的文学作品《捕蛇者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在对《白蛇传》改编的同时融入古典文学名作的改编形式,不仅让人们惊叹改编构思之新奇,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加浑厚的历史底蕴,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观众带来了具备东方历史感的神秘色彩。更为巧妙的是,通过与《捕蛇者说》的结合,影片在其叙事策略中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不仅使得影片对故事文本的改编创作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由历史名篇所营造出的沉重时代基调,又为人物角色的创新性创作设计出了严密的逻辑基础,做好了足够的情感铺垫。

三、人物角色的再塑造

若说《白蛇:缘起》较之于其他“白蛇传”题材影片最为新颖之处,莫过于对人物角色的设定。而在《白蛇传》最主要的三个角色——白素贞、许仙和小青之中,《白蛇:缘起》对于许仙人物角色的再次塑造最为创新和出色。

诚然,《白蛇:缘起》由于故事时间线的改变,其男主人公阿宣很难说是《白蛇传》中许仙的等同,然而从人物角色在叙事文本中的位置和参与度来看,阿宣与许仙又恰是等价身份。故而我们可以认为用以往“白蛇传”题材影片中许仙的角色来对比《白蛇:缘起》中对阿宣的人物塑造是可行的。

在《白蛇传》的故事文本和以往多数白蛇题材影视作品中,许仙这一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处于相对固定的框架之中。抛开将许仙塑造成完全反面角色的影片《青蛇》(1993)不谈,在多数“白蛇传”题材甚至其他由中国民间神怪志异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男主人公往往以文弱书生的形象出现。然而在《白蛇:缘起》中,许宣既不是文弱的书生,也不是风度翩翩的公子,而是一个生长在民间最为普通的活泼少年,这种对主人公大刀阔斧的创新塑造,完全扫除了以往“白蛇传”题材影片中许仙的怯弱之气,用影片中小白的话来说,“这种感觉,不同”。哪里不同?多数“白蛇传”题材影片中,白素贞的强大法力和许仙文弱外表形成强烈的反差,白素贞为爱情的义无反顾和许仙在得知真相后畏惧退缩又形成强烈反差,这两种强大的反差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状态,不仅体现出男女性别在爱情中的不同等地位,也更深层次地表达出艺术作品在其所处时空中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与渴望。而在《白蛇:缘起》中,从阿宣对小白的多次以命相救,到深知她是蛇妖也不畏惧的勇往直前,到为了同小白在一起甘愿化身为小妖的坚定决绝,再到为救小白献出生命的义无反顾,在这称得上惊心动魄的全新爱情故事中,观众似乎找到了《白蛇传》中的种种“不平等”所存在的理由,而阿宣人物自身所散发出的机敏、坚韧、身具大义的气质,又为这一人物和整部影片带来了当今时代主题所蕴含的全新文化色调。

在影片中,阿宣与小白乘船渡江,渔夫唱起经典之作《渡情》,阿宣毫不犹豫地跳上船篷打断,说这首歌太“老套”,而是唱起了全新的歌曲《何须问》。在这一情节中,观众通过渔夫,可以看到影片对经典之作《白娘子传奇》的肯定,也看到了其对时代的致敬;同时,通过阿宣,又可以看到影片对时间和旧事物的否定,看到对“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弘扬。巧妙的是,《白蛇:缘起》中相对于《白蛇传》后退了的时间节点和前进了的精神内涵取代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反差成为影片深藏不露又呼之欲出的“不平等”所在,从全新的角度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妖爱情故事,又在叙事的行云流水中寄寓了当今时代男女平等的文化精神。令人可喜的是,与这一情节相矛盾又相呼应的影片结尾,响起了经典的曲调——《青城山下白素贞》,让观众涌起对经典之作的无限回味。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新的场景,缠绕上旧的曲调、旧的爱情,令人意犹未尽。

四、结 语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在中国古典民间传说《白蛇传》文本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更为影视艺术对民间传说等蕴含着中国古代智慧和历史痕迹的作品提供了全新的再创作与再生产思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与岁月的沉淀,洗练出了蕴含着东方色彩的思想和文化艺术瑰宝,除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之外,皮影、戏曲、壁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演变路程,而这些传统的艺术作品,也是我国影视作品题材创作的宝库。通过《白蛇:缘起》对民间传说的再创作,可以看出,顺应电影市场的需求,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站在全球视角对民间艺术进行注入蕴含时代主题与文化特色的创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再创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未来的创作方向。

猜你喜欢

白素贞白蛇传白蛇
可怕的“小白蛇”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由妖到人:从两性视角看白蛇形象的演变
严歌苓《白蛇》中的女性情感分析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白蛇传》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