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形象嬗变下的《荡寇风云》

2019-11-15任永安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胡宗宪戚继光倭寇

任永安

(中原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所谓英雄,即或是胆识非凡、勇武出众者,或是对于国家民族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人们对于和平的生活、强大的国家等,有着长久的肯定与追求,这也就催生了大量对于英雄的艺术化表达,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形式呈现出诸多英雄,对民众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在国产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既有连贯性与继承性,也有一个嬗变的过程。由陈嘉上执导的,以一代名将、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主人公的《荡寇风云》(2017)在为观众展示了一幅气势宏阔的明代嘉靖年间抗倭画卷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辨析这种英雄形象嬗变的切入点。

一、英雄形象的世俗化

早期直到新世纪初的国产电影中,英雄形象基本都是高尚、完美,具有“神”的特质的,观众对他们只能仰视与崇拜。现代题材中如《林海雪原》(1960)的少剑波和杨子荣,近代题材中如《甲午风云》(1962)中的邓世昌,古代题材中如《英雄郑成功》(2001)中的郑成功等,莫不如是。英雄身上具有明显的神格,或是具有雄韬伟略、大智大勇,或是大义凛然、无惧无畏。在特定的时代,这一类略显扁平的人物形象迎合了他们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其艺术效果是可观的。但是在新世纪以后,观众的审美已经转向更为有血有肉,具有凡俗缺陷的英雄。尤其是在好莱坞电影对国内观众不断施加影响的今天,这种让英雄形象更为世俗化,多向着主人公细腻的内心世界开掘,不回避英雄平凡一面甚至弱点的创作方向已经逐渐得到中国电影人的认可。

必须承认的是,《荡寇风云》并不弱化历史上戚继光的种种优点。《人物志》中将英雄界定为:“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在电影中,戚继光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爱国爱民的英雄特征,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当戚继光去监狱中探望俞大猷时,就表示对俞大猷的枪法仰慕已久,而在与俞大猷切磋比试一番后,戚继光就掌握了这套枪法,能够在俞大猷不能上战场时将其发扬光大。电影除了直接刻画戚继光的英雄本色外,还会借助其他角色衬托他的英雄气质,如被招募来的村民很快便被戚继光训练成了合格的兵士,他们在海边跑步时齐声唱着戚继光所作军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的用兵原则以及他治军的严整高效等,都在这首气势昂扬的军歌中凸显出来。

同时,在《荡寇风云》中,尽管电影的英译名“God Of War”将戚继光定义为“战争之神”,但电影恰恰是将英雄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在“人”的身上现出耀眼的英雄火花。电影采纳了明代《五杂俎》中关于戚继光惧内的传说,展露了戚继光对自己的巾帼英雄夫人又敬又怕的一面。平日里戚继光在戚夫人面前就不断地说“夫人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夫人天下无敌”一类的甜言蜜语,而在夫人当众河东狮吼,戚继光被将士们怂恿,晚上在床头拔剑“以振夫纲”,却被夫人发现时,只敢说“我杀只鸡给你吃”。将士们决定将夫人请到军营中“摔杯为号”一起拔刀吓唬她,而夫人问“叫我来何事”时,戚继光却临阵变卦,大声说:“特请夫人阅兵!”而随后戚夫人率领老弱妇孺浴血奋战,也证明了她确是值得戚继光敬爱的对象。不怕倭寇却“怕”老婆的戚继光,反映出了一种人的真实生存状态,是具有人情味的英雄,是有个性的“那一个”,而非某种“席勒式”的传声筒人物。

二、英雄形象的多元化

国产电影在让英雄从具有神格的偶像到与观众距离更近的“凡夫俗子”的同时,也更为注重英雄群像的塑造,让电影中的英雄从“一元”走向“多元”。不再像如《甲午风云》等电影中,除了邓世昌,其他人物大多面目模糊,甚至主人公的同僚被丑化矮化。这种多元化,不仅指的是正面人物的增加,还包括了人物立场、观点的多样化,让人物互为映衬,甚至提出争议性问题。例如在《大明劫》(2013)中,孙传庭和吴又可两个英雄一武一文,一狠辣坚忍一仁义慈善,一个旨在救国,一个只为救人,有着观念不合之处,而电影的深度也在这种英雄言行思想的交锋中体现了出来。

《荡寇风云》亦然,在抗倭成为时代的重头戏时,仅靠戚继光一人是无法实现匡世保国理想的。单纯叙述戚继光的故事也不利于陈嘉上勾勒出一幅明倭交战图。《荡寇风云》中还有一批富有“人气”的英雄,他们面貌不同,身份各异,在有突出缺点的同时,也有令人难忘的优点。这也是整部电影真实感人、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来源于历史的英雄人物如俞大猷,虚构的英雄如陈大成,都具有人物弧光。俞大猷是“俞家军”之首,长年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在戚继光脱颖而出前,俞大猷是朝廷最为倚重的将领。在电影中,俞大猷也表现出了如武艺精湛、不介意个人荣辱等英雄气概。他被弹劾免官、关押入狱时,能够镇定自若,知道胡宗宪已经为保自己尽了全力;打仗时,俞大猷无不冲锋在前,血染征袍也不愿后退。但俞大猷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他长期使用日本人所嘲讽的“定时进攻,定时败退”的战术,固守被敌人看破的成规以致长期难以克敌,这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口实。而在戚继光展现了灵活多变的用兵之道后,俞大猷马上表示佩服与赞许。又如虚构人物陈大成,原本是一个在村里一呼百应的村汉,领导村民保卫村里的金矿。因为将村子的利益看得比民族大义更重,大成一度扬言谁去当兵就是跟他过不去。在戚继光前来招揽人才时,陈大成又扬言自己只认拳头,一定要戚继光和自己比武,输了才肯从军。但是在被收入军队后,陈大成很快知道了“有国才有家”,摒弃私心为国壮烈牺牲。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胡宗宪这一人物的塑造。电影中胡宗宪虽然是戚继光的上级,是总制诸省抗倭灭寇事宜之人,但是却因为是“严党”成员而为戚继光所厌憎。在戚继光看来,胡宗宪是一个陷害忠良张经,玩弄权术的官僚,直到俞大猷为胡宗宪辩解“他为官难哪”后,戚继光才对他有所改观。电影也并不回避胡宗宪深谙官场规则的一面。如在明军付出惨重代价,才与倭寇战成平手后,胡宗宪却夸大其词,将战况美化为一场胜仗上报。又如胡宗宪在收受了一堆金银后,将金银转给戚继光让他用来活动,以在官场上再上一个台阶,而戚继光却宁可将其用作军费。事实上,正是丑陋的官场逼迫得胡宗宪不得不如此。他所争取的是一个“打胜仗也有可能被杀头”的机会。为了能让俞大猷、戚继光在前线有更宽松的环境与倭寇作战,胡宗宪无法当一个戚继光这样的直臣,而不得不用诸多并不光明的行径与官场中人周旋,如虚报胜利,花钱收买锦衣卫等。反过来,心直口快的戚继光倒因为私下批评胡宗宪谄媚严嵩之子赵文华而几乎导致胡宗宪被弹劾。电影中的胡宗宪是一名清浊无法用三言两语界定,与典型英雄不同,但是问心无愧,“忠魂绕白云”的人物。

在《荡寇风云》中,俞大猷的愚直,陈大成的粗蛮,胡宗宪的大忠似奸等,都是英雄形象多元化的体现,人物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为“政治符号”。

三、英雄形象的客观化

对敌人的认识,是对“我们”完成确证的一种方式。在早期的国产电影中,电影人在两极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往往将敌人塑造得阴暗丑陋,邪恶自私,或是愚笨慵懦,其结局一定是狼狈不堪的,如《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林则徐》(1959)中的穆扎阿和洋人等。这种塑造方式适应着当时观众的情感价值判断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便产生了质疑,即这样里外坏透或愚蠢的敌人,如何配成为英雄的对手,如何能与英雄长时间对抗?于是,电影人便逐渐注意避免对敌对阵营者进行丑陋化、妖魔化的塑造,甚至使对方也有近乎英雄之处。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0)中,最终反派、凶手沙陀亦有可敬可感之处,他与狄仁杰的对立只因对唐帝国是否应该被武则天控制的观念不同。电影让英雄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这使得对英雄的塑造,对“我们”的确证更为客观。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荡寇风云》中。

《荡寇风云》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揭露民族悲痛历史,控诉倭寇的禽兽行径。在电影中,敌人一方中有无恶不作的浪人,他们窜扰中国浙江沿海,烧杀掳掠,还未到台州、海宁时就想着如何霸占当地的大明女性,其中还不乏疯疯癫癫、妄自尊大者;还有心怀不轨的中国海盗,如一心想为父报仇,然后割据一方的王直之子等;还有忠于大名的,属于“松浦藩”(电影根据历史上的肥前国虚构的名字)的正规日军士兵,他们装备精良,有铁炮队,训练有术,虽然人数极少,但是却给戚继光造成了巨大的麻烦。电影既不掩饰倭寇的罪恶行径,不会削弱主人公行为的正义性,但也不忘使得敌方角色也具有英雄光环,如后藤山川。与普通浪人海盗只想劫掠不同,松浦藩的少主后藤山川有着承继亡父遗志,争霸天下(同时也是为了松浦藩能在幕府的驱逐下有一个立足之地)的信念,他始终接受着老师,同时也是家将熊泽的指导,力求在大明组建起一支有力王师之前摧毁其意志。这样的动机与格局也就使得山川少主与普通倭寇有所区别。当浪人们在胜利之后强暴俘虏来的中国女性时,年轻的山川极为愤怒,他指责他们的行为违背了武士道精神,就要上前阻止,而被老师熊泽阻止。

熊泽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虽然也明知浪人们的行为是罪恶的,但为了利用他们而纵容其暴行。而熊泽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他全力辅佐少主,在倭寇大败后,为了保留松浦藩的力量而掩护和催促少主离开,自己则一个人留在船上,冷静面对涌上船的明军,与戚继光进行一对一的决斗。在决斗失败后,当戚继光说“你可以投降了”,并问对方姓名时,熊泽淡定地说“我没有名字,我叫倭寇”后,拔刀切腹自杀。也正是逃离的少主直系后代抚养并资助了后来转战闽台、一心反清复明的英雄郑成功。尽管山川和熊泽并不能被视为正面人物,但是他们身上并非没有英雄之气。山川不失正直、勇敢和孝顺,熊泽则忠心耿耿,饱读中国的《孙子兵法》,老谋深算等,从其自身立场来看,他们也可以视作松浦藩的英雄。观众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敌人能够与明军对峙多年,电影也因此而具有理性光芒和深度拷问。

《荡寇风云》是一部充满了崇高美与刚性美的电影,以戚继光为代表的人物是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利益的英雄。而将电影中的人物拈出,与其他国产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时,便不难发现随着主流话语,时代语境以及受众趣味的变迁,国产电影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向着世俗化、多元化和客观化的方向迈进了。国家的精神、民族的气节,永远是需要英雄来代言的,电影则是一块重要的文化阵地。可以预见,在《荡寇风云》之后,中国电影人还将就英雄形象塑造这一课题进行不懈的求索。

猜你喜欢

胡宗宪戚继光倭寇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这个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为何自杀
巧借潮水灭倭寇
徐渭的幕府时光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
抗倭能臣胡宗宪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戚继光学术讨论会首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