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路径探析

2019-11-15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资 飞/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和国家将“稳就业”放在 “六个稳”的首位,足见就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00多万,比去年增加14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则,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变化,就业市场需求的蜕变,以及大学生的求职需求的多样性等因素,使该课程越来越难以满足精准就业的需求。通过上课学生的表现、课堂实际成效以及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来看,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对该门课程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精准就业诉求,并最终达成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主要问题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完整

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时,部分高校对该门课程重视度不够,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衍生了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没有提供足够的教学经费和课程开发费用,致使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经费保障,课程安排受到较大的限制;二是没有采购规范统一的教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甚至有的高校连课程教材也没有采购,使学生产生学校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的认识;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很少对专兼职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教学培训,教师专业性、职业化不强,课程考核不严格规范,教师上课质量优劣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致使备课不充分,上课比较随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完善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高校专任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要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必须建立一支完整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缺乏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型的专任教师,而且教师结构比较单一,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已经不能应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其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不对口,学历层次不匹配,教学经验比较欠缺,专兼职比例不合理,培训与交流学习不够等。

(三)课程与就业融合度不紧密,成效不显著

大学生求职行业、岗位、地区等方面的要求出现差异化、多样化、新颖性等特点,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必须清楚掌握他们的求职需求,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精准就业。然而,目前课程内容博而不专、杂而不精,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编班上课,而仅仅是按照入学时编好的行政班级进行上课,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成效不显著。事实证明,上课的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然欠缺一定的就业意识,定位不合理,求职技能欠缺,信心不足、意愿不强,找工作不积极,存在“等、靠甚至是要”的思想。这些都体现了该课程与就业融合不够,没有在课堂上真正解决这些难题,未充分发挥课堂应有的作用。

二、主要举措

(一)充分做好就业指导课课前调研论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了解并掌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需求,应充分做好课前调研论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高校应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费用动员相关部门、相关教师做好调查研究。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对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困境,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实际困难,尽量满足学生课堂需求。基于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做好线上学生调查问卷

在开课前,教学主管部门应组织各教学院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自行精心设计好课程调查问卷,从学生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课程了解情况(课程背景、目标、性质、内容等)、最需要通过课程解决的问题、课程的基本要求(课时、学分、考核等)等方面入手,分类、分层设计出调查问卷,并大力宣传,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网上匿名调查。

2、做好线下学生约谈随访

约谈随访要区别于前期的网上调查问卷,侧重于网上调查问卷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上课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然后筛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电话约谈、随访。可以深入课堂、寝室等场所,听其言观其行,真正掌握学生上课前的基本情况、上课态度,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班,设计课程内容,达到“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目标。

(二)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应打造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

1、大力实施教师引进计划

一是核定该门课程的编制,在编制内配足,并且不能挪作他用,确保专任教师达到该门课程配备要求。二是遴选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经验较丰富、意愿性强的教职工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加大该门课程的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鼓励有志于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并给予相应的配套优惠条件,建立课程后备教师人才库,为该门课程储备足够的教学科研人才。四是加大就业指导课教师激励力度。切实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分批选送专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实施课程激励措施,在课时量、课时费核算等方面尽量倾斜,以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拓宽教学科研经费渠道,推动教学与科研并举,使教学科研成果化。

2、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一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上课教师举行集体备课会。务必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要求、激励考核方式等,梳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等,要求任课教师确保课程质量,严把上课纪律。二是任课教师自身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进行打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及时关注国内外就业形势,学习贯彻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以丰富自身理论知识;不断熟练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认真撰写、推敲、修改教学讲稿,理清课堂逻辑结构。三是做好课后作业布置。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项重要延伸,任课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应有针对性的为上课学生布置好课后作业,并把握好课后作业的质和量。

(三)充分优化课程资源

就业指导课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课程的教学实践还任重而道远,应充分优化课程资源。

第一,要分专业、按需求开设课程,凸显课程特色。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要求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需求开设就业指导课,并有针对性的授课,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第二,重视教材开发,选择实用性的内容。就业指导课分为统编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因此,加大对于校本教材研究,不断开展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应组织学校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校本教材编辑部,编辑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教材,实现课堂教材的“本土化”,避免学生在吸收课堂知识时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症状。

第三,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高校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性质,做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应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实效性更加突出。在实践课程中可组织策划模拟招聘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单位见习等实践活动,并诚邀校内外专家评委对参赛学生进行点评、指导,给予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适度地奖励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验学习内容、展示学习成果,为将来在求职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