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小时的故事》叙事视角分析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知叙述者夫人

山西师范大学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这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马拉德夫人从得知丈夫丧生,到看到丈夫突然返家,在惊愕之中猝死的故事。虽然故事仅发生在一小时之内,但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之下,却有着严肃的主题。作者向读者揭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的渴望。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还有其巧妙地的叙事技巧的运用。本文主要借助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对叙事视角的分类,对小说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

“视角是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采用什么样的角度观察故事一直是叙事研究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发现,视角是传递主题意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无论是在文字叙述还是在电影叙事或者其他媒介的叙事中,同一个故事若是叙述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

小说的第一段至第四段叙述者客观扼要地提供了故事的开端、人物及其身份等信息并交代了马拉德的死讯,是传统上常用的全知视角模式,叙述出来的故事较公正客观。其中从第3段开始,“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因过度震惊而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这样。她立刻倒在姐姐的怀里,突然放肆的大哭起来。当哀伤的风暴势穷而静止后,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间里。不要人跟着她。”此处,叙述者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将视角聚焦到马拉德夫人身上,描述了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死讯后的非同寻常的表现——并非震惊而是“立即失声痛哭”,但顷刻却能不需人陪而“独自走入房间”。值得注意的是第4 段的最后一句“她一屁股坐了下来,全身累得就像散了架,这种体力上的劳累似乎进入了她的灵魂”同时在此处为后文的“讽刺”意味埋下伏笔。

从第五段开始,出现了视角转换,叙述者从全知视角转为人物有限视角,即马拉德夫人的视角。这种视角的本质特征与全知视角不同,故事内人物的视角代替了故事外叙述者的视角。读者可以直接通过人物的感知来进入故事世界。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了马拉德夫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快感。“洋溢着初春活力轻轻摇曳”的树梢,“充满阵雨的芳香”的空气,屋檐下数不清的“叽叽喳喳”的麻雀,一大串代表自由的意象的出现,暗示了马拉德夫人心中自我意识的渐渐觉醒。同时视角转换后所展现的画面与前文马拉德夫人悲痛的外部表现形成极大的反差,产具有明显的讽刺意味。第六段到第八段作者马拉德夫人的房间为载体开始了马拉德夫人自我意识觉醒前的铺垫和准备,叙述者视角继续转发,改为选择性全知视角。叙述视角再次集中到马拉德夫人身上,特别是从第八段中“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望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中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是暂时停止了理智的思考”,通过对马拉德夫人外在表现的一种客观描述,以外化的手法揭示马拉德夫人愈见明显的内心活动,“目光呆滞”,和“暂时停止了理智的思考”,为下段中以人物内视角叙述的心理过程的矛盾冲突作了铺垫。

从第九段开始,进入整片小说的高潮部分。选择性全知与人物有限视角融合。第十段到十一段,选择性全知视角,对马拉德夫人与“自由”这个外部力量抗争的心理过程及外部表现作了描写。第十三段,又转为人物有限视角和选择性全知视角的融合。读者可以明显察觉到视角的不断融合,也展示着马拉德在自我意识觉醒、追求自由道路上内心的碰撞,一方面,她茫然于突然失去丈夫的痛苦,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该如何,另一方面,她期待着什么大事的来临。从十二段到十六段,叙事视角聚焦于马拉德夫人,随着她内心矛盾的愈演愈烈,马拉德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一步步的向前推进,观察角度深入于人物的内部世界,将人物对于追求自由的矛盾和挣扎表现出来,引起读者对人物情感的共鸣。

小说的最后五段是马拉德夫人意识觉醒的成熟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作者设计了令人意外的结局。马拉德先生并没有死,此处为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者借马拉德先生回到家时的所见所闻,使马拉德先生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产生强烈的对比,马拉德先生回到家时的毫不知情的表情与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为故事的最后增加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不仅如此,故事的结局还具有多重反讽意义,小说中的人物认为都马拉德夫人心脏病突发是因丈夫归来极度高兴导致的,但真相只有读者们知道,马夫人是因幻想破灭,大受刺激,从而猝死。故事的结局令人既意外又震撼,马拉德夫人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女性的悲剧,她的死揭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作为附属品般的生存状态,受婚姻、家庭的压迫,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话语权,社会地位和家庭环境为她们建造了一座精神牢笼,钳制着她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受压迫的妇女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挣扎着,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马拉德夫人就是这万千个牺牲品中的一个。

二、多视角叙事的叙事效果

在《一小时的故事》中作者将多种叙事视角结合,由于叙事焦点的转变,读者可以在深入人物内心的同时,还能把握故事外部的整体发展,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整个故事情节在读者心中丰富起来。多视角叙事不仅能给小说增加层次感,还可以通过不同叙述者的个性化眼光,来构成对描述对象的整体把握,使小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除此之外,作者通过多视角叙述给小说赋予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发掘女性的自身心理,以期寻找在父权统治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变化与发展。

小说叙事视角的自然转换,使得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够环环相扣,紧凑展开。在这不同的叙事角度中,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多维度的故事发展。多角度的观察视角,构成了一个反映马拉德夫人渴求自由却又无力冲出婚姻樊笼的内心世界。即使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对人物外貌进行过多描写,但读者仍可以通过作者的多角度叙事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女性形象,并从其心路历程看到一个群体、一个年龄段的人的思想,看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通过写主人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发达自己对旧的束缚女性思想的道德和宗法制度的不满。但同时这篇小说的结局暗示了女性不断地为自己的正当要求与权利进行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女性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取得性格上的成熟。

猜你喜欢

全知叙述者夫人
夫人与婆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潇水夫人
基于《孙子兵法》中“知”理论的情报保障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