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分析

2019-11-15淮南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基础阶段音乐

■高 菲/淮南师范学院

历史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参考和导向,熟悉历史的发展能够在扩大自身知识面的同时达到博古通今的目的。追溯过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从改革开放至今总共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示出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征。基于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书籍和资料,本文根据不同的发展特点将发展的总进程分为具体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更为细致的探讨,以期依据历史事实资料提出相应的论点,并做出符合一定历史事实的理论批判。

一、萌芽前期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开始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气质培养的功能被大大削弱,音乐更多被用于服务政治活动中。虽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调整,但是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音乐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问题,如音乐教育美育意识的缺失、基础音乐教育条件的落后性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教师资源的缺乏

教师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落实主体,也是改革的关键。但是在萌芽前期的发展阶段中,音乐专业教师的资源和质量情况都不容乐观,部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被迫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而坚持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也仍然存在对新的音乐教学大纲适应性不足等问题。

(二)教材大纲的缺陷

教材大纲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文件,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教材大纲制定却依然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具体包括农村地区中学生受到的音乐教育质量低下以及初中生的音乐心理和音乐生理的不平稳时期这两个主要问题。但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这一历史时期的相关文献也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如周大风的《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一文中提出了“基础音乐课教育中要融入和凸显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的建议;张肖虎的《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一文对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等。

纵观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教育改革发展,不难发现其中的艰难和坎坷。但是萌芽前期音乐教育发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凸显,因为其为后续的音乐改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开始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阶段,尤其是在1986年我国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处。这一部门的设立不仅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主管音乐教育工作的专业部门,还证明了我国领导阶层和人民群众对艺术培养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一)改革成果

这一时期的音乐基础教育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改进上。首先,出现了大批强调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基础音乐教育如何开展的文章,如李凌的《国民音乐教育杂谈》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条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赵宋光的《改革国民音乐的九点建议》中借鉴了国际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并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具有较高的前瞻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这一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于音乐教育在地域上、师资条件上的不平衡等方面,首先,学校的音乐教学条件取决于国家的重视意识和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那么这些地区的音乐教育改革就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地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其次,专业音乐教师的分布也不够平衡,根据当时的调查情况显示,城市地区音乐教师达到饱和,而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资源稀缺,整体的教师资源表现出调动率高、专业水平有限等特点。这一问题也与当时国家对音乐教师人才培养问题的忽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探索阶段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和重视教育的理念逐渐引发领导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关注,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更新与完善,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完善的至关重要的发展环节。同时,我国整体的音乐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初步的确立。

(一)美育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美育的理念一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所在,在探索阶段美育的理念也得到了更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例如,在谢嘉幸的文章中探讨了审美活动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审美带给个人的影响等问题,进一步强调了美育的作用和价值;金亚文的《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中也对影响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作品体现了学者对基础音乐教学发展的期待与远见。

(二)文化共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的沟通和交流也日益频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也会产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时代发展趋势的引领下,音乐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始接受、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国家的音乐作品,用相互理解的目光促进文化共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在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时期,《中国音乐》、《云南艺术学院报》等多个媒体机构都发布了多元化音乐主题的相关文章,向社会公众介绍和推广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使人们逐渐摆脱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控制,开始对音乐文化产生更强的包容性。

(三)传统文化为中心的音乐传承理念

在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下,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音乐作品也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思考的主要问题。1995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念,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初步赞成,并通过音乐教材改编的方式将这一理念进行具体的落实;其次,也通过一定的媒体影响力加深了人们心目中对我国自身音乐作品的重要性意识,如《音乐周刊》刊登的“全球化视野的音乐教育”等主题的文章,激起了人们对音乐教育问题的再次思考。

四、深化阶段

二十一世纪及以后是我国基础音乐改革发展的深化阶段,随着历史发展至今,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景也一片光明。新的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光借鉴了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经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了更符合我国中小学生音乐教育需求的指导性文件。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音乐教育改革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新的指导标准中将学生音乐审美、音乐创作、音乐与社会交往的关系作为新的价值培养目标,与原有的目标相比更符合当下社会对音乐相关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需求;其次,对课程标准进行创新和完善,如确立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性质、课程体系的内容和价值、课程理念等,更新了人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最后,强化了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音乐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时期的音乐理论建设更注重通过其他学科的视角审视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和以往相比,这一看待学科发展的视角更具全面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坎坷的发展过程,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既需要先进、科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和支撑,也需要具体的实践探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不断尝试和革新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一套更贴近我国音乐人才培养需求的音乐教育制度和音乐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优秀音乐鉴赏力的人才,促进整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阶段音乐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