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今用的商用传承与窄众推广的文化供给侧应用研究
2019-11-15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徐 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一、研究现状
总结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国学传承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积淀国民人文素养、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主张“国学中的人文精神在今天的普适价值体系建构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传承意义。”(郑建辉,2007;祁志祥,2008)。具体表现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国人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传承国学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信。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体系,实施国学经典传承的策略有很大区别(康国章,2013;胥刚 袁学敏,2017)。
近两年,在增强“文化自信”治国方略引领下,国学传承与应用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这部分的研究学者作品不详例举,仅综合梳理主要范畴。包括:
(1)国学传承的文化元素解析或实用价值探索,诸如唐国章的《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国学经典传承新探》,郑建辉的《“国学”及其“传承与实践”之我见》。
(2)学校教育框架内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保护传承与德育架构的融合,代表性文献有:胥刚、袁学敏的《高校国学教育之思考》,张勋宗的《“国学”需要大学大学传承“国学”——以“国学经典”教改在成都大学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创新为例》。
(3)提高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代表作有王晓霞等所著《国学浸润社区的意义与策略》。
(4)儒释道思想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思考, 见诸刘学锦的硕士学位论文 《泛论国学思想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观指导作用——以物流行业为例》等。
同时,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介入,校园传播语境引入微信平台、微课等新媒介,将国学教育合理地渗入互联网公众平台,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国学教学,从而引出国学教育新路径的思路。( 翁健 高石娟 易向阳,2014;陈桃 于国龙等,2017)
以上综述可见,在国学经典文化传承视域中,大多侧重宽泛层面的文化价值传承或经济发展中价值观的指导引领,几乎没有将国学文化传承落脚于商用传承窄众传播的相关研究,作为直接应用于商业经营管理层面的今用传承更鲜见于文献。
二、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文化传承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在研究概念层面“泛大众”“缺窄众”(注:窄众传播是指由丰富性需求向个性化需求转变的单向传播)。近年国学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思考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汪滔,2015;马铃,2011)。但以往研究大多专注于国学的大众传播,侧重于普世价值的今世推广,并未对文化内涵中的商用传承价值做窄众梳理,并针对需求受众作窄众传播。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方式由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发展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对经济从业者提出更高的针对性素养能力要求,要求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国学的大众传播已不能满足经济从业受众的窄众需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为期许受众提供国学今用商用传承的窄众供给,可作为文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
第二,在研究领域方面“重诸子”“轻史籍”。目前国学文化传承从学校教育架构到公众传播领域,均存在“重诸子轻史籍”的现象。诸子百家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源脉,受到重视,但大量史籍中积淀着儒道商道的史鉴箴言,蕴含着千年传习的商业经营智慧,值得借鉴。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 多数研究者使用单一的资料收集法从理论层面研究,聚焦文化内涵的阐释,成果形式多为研究论文和专著。部分高校虽有传统文化传承方向的微课建设,但多停留在普世价值层面,与经济发展商业经营相结合的探究和实践的频度和效度有限。有关国学传习的研究其实还可以有实践探究法、参与式体验法等多种研究方式。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由同质化的国学大众传播转向个性化的商用窄众传播。为建立新时代经济体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商用文化传承供给,在文化传承领域践行供给侧改革。这一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汲取-适配-窄众传播”,即从纷杂多样的文化价值中汲取适用于当今商用传承的实践价值,通过个性化梳理,有针对性地推送表达,供期许受众接受。
第二,从面对面传播转向互联网+视域的云端建构。
传统传播媒介基本为纸质媒体(典籍、教材、论文),传播方式主要还是现场传播(课堂、讲座报告),受众面狭窄,互动有限,效率受限。面对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的多样媒介选择,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云端平台,实现国学今用的普及表达,拓宽国学今用与商用传承的受众面。
第三,在理论传承基础上,融入实践传承方式。
《国学今用》的理论传习和实践传承已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2014年9月我院在省内率先开设《国学今用》选修课,五年来陆续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了传统节日习俗体验(诸如上巳日临水沐风、花朝节祭祀花神、女子加笄成人礼等)、非遗手工艺传承进校园(面塑、中国结、端午香包制作等)、拍摄反映徽商诚信经营的话剧《源脉》等实践活动,将国学文化传承从线上又走到线下,并紧密联系商用价值的今用传承。
三、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思路
(一)本课题研究拟解决两个问题:
1、国学今用商用传承的窄众传播个性化梳理
问题一:“国学今用商用传承资源的窄众传播个性化梳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依托已开设三年的《国学今用》选修课程框架,渠道是:微课制作并云端推送、微信公众号云平台建设与更新。
梳理国学今用窄众传播内容、更新传播途径的意义在于提升普及表达和窄众推广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国学文化的精准供给。精准供给+传承资源库通过百度、网易云推送平台,传播效率可以更高效,包括高校学生、研究学者、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百度云、微信公众号利用碎片时间传习国学商用文化,实现交互评论,易于广泛关注和跨时空传习。
二是推送主导性增强。云端模式的“国学今用文化传承”微信公众号、百度云平台可以实现主动推送微课视频,变被动静态点播为主导推送。营造关注热点,主导受众关注。
三是实现交互实时评论交流。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轻松实现点赞、评论,并可组织线下主题活动,扩大影响范围,增加受众参与。
2、商用传承的云端普及推广与推送表达
问题二:“商用传承的云端普及推广与推送表达”,解决的途径是国学今用文化传承推广活动的窄众传播与实时更新。云端推送的可持续性,为文化传承资源和相关活动图文音视频的及时分享发布提供了可能。实时更新和跟进传承推广活动,弥补了理论层面研究的不足,对大众普及推广与窄众深入传习,起到推进作用。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是从理论框架选择、内容模块分解和云端模式下的普及表达与窄众推广三个角度展开。
(1)首先是理论框架的商用传承的靶向选择,关键在于做好国学今用商用传承的窄众传播个性化梳理,从经典史籍中汲取商家适配应用的理论框架选择。
(2)对汲取的内容框架进行模块分解,分品性修为、商道智慧和生活智慧三个模块。遴选内容和今用价值。
(3)“基于云端模式下的国学今用的普及表达与窄众推广”。将云端信息管理平台开发与国学传承资源库平台建设结合,借助云平台技术,实现大众普及,窄众推送与远程传习。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首先在理论层面,具有两层意义
(1)从“新时代”角度,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置于“新时代”视域,既适应新时代伟大建设“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同时顺应新时代“互联网+”云端技术的传播趋势,突破国学传承的传统语境,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用传承方式的变革与转型。
(2)从文化供给侧的层面,为构建新型实践国学今用的传承创新,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
其次在实践层面,引进国学传承实践活动,将传统节日习俗体验、汉服文化体验、非遗手工艺制作传承进校园等实践活动融入国学今用传承体系,弥补了以往传习“重理论 轻实践”的缺陷。
本课题研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用传承,在阐发国学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注重实践传习、运用云端技术有针对性地做相应受众的传播推广,从实践层面顺应伟大时代的前行方向,做国学文化精髓与商用今用传承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