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意义
2019-11-14周丹丹
周丹丹
摘 要: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追逐绘画梦想,摆脱现实束缚的人生故事。本文围绕主人公的自我实现之旅,从三个方面解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1
由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位以画家高更生平为背景的艺术家传奇故事:斯特里克兰本是一名在伦敦工作的证券经纪人,却在四十岁时,忽然抛弃妻子和儿子,绝弃了稳定的生活,只身前往巴黎学画。几经周转后抵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这儿找到安息之所,完成了许多杰出作品。
象征主义是用象征性的手法,揭示作品的主要观点、事物的发展脉络以及抽象的生活哲理,尤其是隐藏在作者心中的情感。《月亮与六便士》的标题便是象征手法的典型表现,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其周围人物的叙述以及其在欧洲大陆和塔希提岛生活的描写,使得 “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意义逐渐清晰。
一、理想与现实
“月亮”与“六便士”对应的第一层象征意义是理想与现实。主人公本是一个踏实的证券经纪人,工作和生活都很稳定,可隐藏在这平静水面下的,是他心中对于绘画的渴望。于是在其不惑年,他抛妻弃子,放弃一切前往巴黎学画。他说“我必须画画,一个人掉到河里,他怎么游泳,姿势好不好看根本没有关系,他必须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为了摘心中的“月亮”,追求向往的艺术,他抛却了眼前的“六便士”,在巴黎一座破旧的小楼里绘画,尽管生活拮据,却很是休闲随意。在巴黎他造成了迪尔柯,一个对他充满怜悯的人,家破妻亡,背井离乡,却毫无愧疚之感。直到来到塔希提岛,斯特里克兰才真正找到自己的乌托邦,他的奇形怪癖,冷漠自私都能被容忍,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将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毁掉了。
很显然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抉择,斯特里克兰选择了拥抱理想,毅然投身于未知的艺术。他那莫可名状的使命如同无法熄灭的烈火,将他燃烧成了一只永不停息的画笔,把生命的全部价值注入璀璨的画布中,满足了他内心追寻人性自由和生命意义的需要。
二、真爱与虚情
月亮纯洁无瑕常被用来象征纯净真挚的爱情,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冲突,也体现了主人公与三个女人之间真爱与虚情的对立。
斯特里克兰夫人是一位贤妻良母,勤劳能干,爱慕虚荣,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对艺术没有一丁点兴趣的俗人,所以当他离家出走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外面有了情人,而不相信他是为了心中多年的绘画梦想。她和斯特里克兰的结合更像是一个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组成的家庭楷模。迪尔柯的妻子布兰奇,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起初她认为斯特里克兰傲慢无礼,令人讨厌,但在丈夫将他带回家中养病后,她发现了生活中没有的激情,在情欲的怂恿下,她爱上了这个男人。但斯特里克兰对她的占有只是一时的欲望,于是在他完成一幅布兰奇的裸体画后,她便失去了意义。这两个女人对他来说都只是他走向艺术殿堂的阻碍,毫无爱情可言。
而塔希提岛的爱塔,一个未被世俗玷污的土著女人,却获得了他的真心。她从不干涉他,给他准备一日三餐,照看小孩,做他要她做的事情 ,给了他能从一个女人那里得到的一切,让他可以专心画画。当斯特里克兰患麻风病要去山里生活时,爱塔表示要一同前去,这竟使冷漠自私的斯特里克兰眼里含满泪水。他们爱情超出了物质的束缚,如明月般纯净,没有杂质。
三、塔希提岛与欧洲大陆
纯净神圣的塔希提岛与物欲横流的欧洲大陆形成了“月亮”与“六便士”的第三层象征意义。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丰富,金钱构成人们价值观的基础,异化与孤独感冲击着人们的内心。整个十九世纪都尊崇严谨的形式和秩序,于是在西方文明的束缚下,功利的社会背景下,他被看作异类无法融入,圆孔里放着个方塞子,他的一切都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而塔希提岛则是斯特里克兰理想的象牙塔,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原始丛林,与功利的欧洲社会相比,是一块远离文明社会的绿荫。在这里他身体里躁动的灵魂平静了下来,追求绘画梦想的心活跃了起来。他的特立独行并没有显得不合时宜,这儿有各式各样的孔,什么形状的塞子都能得起所哉。正是这里的环境更适宜他,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创作出一幅幅令世人震惊的画作,这些作品探究到了大自然的幽深处,领略了它那美丽又可怕的秘密,是不属于这个尘世凡间的。
斯特里克兰灵魂深处那创造美的激情,让他无法安生,他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样,令他念念不忘的是那块纯净圣地。他满心扑在这个使命上,为了它他愿意牺牲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不为所动,为了追求梦想,抬头仰望月亮,摆脱现实束缚,最终到达梦想桃源。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内容更加生动,意义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骆谋贝,陈兵.传统土壤上开出的现代之花——论《月亮与六便士》现代主义叙事技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1-119.
[2]吕伟民,王国明.论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21-124.
[3]威廉·萨摩赛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27.
[4]张一姝.疯狂逐梦人——以象征主义解读《月亮与六便士》[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