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止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2019-11-14胡同斌王文静叶玉燕汪德瑷
胡同斌 王文静 叶玉燕 汪德瑷
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呼吸道感染急性症状控制以后,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迁延不愈,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症,因以感冒后引起的咳嗽最常见,又称“感冒后咳嗽”[1]。笔者总结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运用中药从风论治,以疏风宣肺为主要思路治疗PIC,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 在本院就诊的PIC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14例,女36例;年龄(31.2±5.6)岁;病程3~35 d。对照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30.8±6.1)岁;病程3~37 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亚急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1)起病之初有发热、头痛、咽痛、流涕、喷嚏、身酸痛、乏力等明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治疗(包括自治)后急性感染症状消失,患者仍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3)X线胸片、血常规检查无异常。4)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排除其它疾病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按照《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3],其临床上常见外感症状已消失,而尚无明显脏腑亏虚之象,咳嗽频发,遇刺激尤剧之症,是为邪气留恋,肺气上逆证。主要症状:刺激性干咳,遇异常气味加重。次要症状:咽痒、咽干、胸闷、气短、咳少量白色黏痰。
1.3 纳入标准1)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精神疾病患者;3)烟酒无禁忌、饮食起居无规律者。
1.5 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给予生活指导,如作息时间规律,忌烟酒,避免刺激性气味、忌辛辣刺激及生鲜发物等。治疗组采用三叶止咳汤治疗,药物组成:紫苏叶、桑叶、龙利叶、南沙参、僵蚕、浙贝母、杏仁、防风等12味药。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取汁400~500 ml,分3~4次温服。或机煎打包冷藏,温后服。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每日睡前服1次,右美沙芬糖浆10 ml,每日3次。2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限。
1.6 观察指标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根据刺激性咽痒咳嗽程度、对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的影响情况,经“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VAS咳嗽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分为4级,0级无咳嗽,1级轻度咳嗽,2级中度咳嗽不影响生活工作,3级重度咳嗽影响睡眠和工作。记录服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分析判断其是否与试验药物的使用相关。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疗效按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应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100例病人治疗前均进行了常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检查,以便确诊为PIC,并排除有心肺病变及肝肾损害情况。治疗前后评分对比,0分无咳嗽,1分轻度咳嗽,2分中度咳嗽不影响生活工作,3分重度咳嗽影响睡眠和工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2例服药半小时内出现轻度胃不适,不需停药,3例开始服药2 d后大便稀,日1~3次,未改药停药,之后大便转正常。对照组3例出现头晕乏困,3例出现轻度恶心胃不适,其中3例停药更改治疗方案。
3 讨论
PIC是继发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的一种疾病,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普通感冒最为常见,因此感染后咳嗽既往又被称为感冒后咳嗽。目前的研究认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气道黏膜上皮屏障损伤、神经纤维末梢暴露、气道反应性升高和咳嗽敏感性增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4]。由于症状迁延不愈,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休息,成为患者多次求医的唯一原因。
西药治疗多采用抗过敏药,中枢性镇咳药,以及糖皮质激素药,也有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内服治疗。上述药物又容易引起头晕、头痛、失眠或嗜睡、恶心、食欲减退、便秘等不适,停药后又容易复发[5、6]。
PIC的“刺激性干咳,咽痒,无痰或少许白黏痰,且多因说话时、吸入油烟、粉尘等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或进食生冷等诱发或加重”表现,属于中医学“咳嗽”“顽咳”“风咳”等范畴,可归纳为外感咳嗽。本病中医辨证,外感表症已除,又无里实之症,非常类似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中“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之风咳。咳嗽诱因关乎风,《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其风气也”“风者,百病之始也”,咳嗽病位关乎风,咳嗽特点关乎风,咳嗽演变关乎风[7]。“风盛则挛急”“风盛则痒”。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致气机升降乖乱,中医病理机制为风邪久居,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自拟三叶止咳汤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利咽。方中紫苏叶归脾肺经,轻散风寒、行气宽中;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龙利叶甘、淡、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咽痛失音、大便秘结等症,药理研究龙利叶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止咳化痰、抗氧化抗老化抗过敏作用[8,9],3药共同疏风散余邪,宣肃降肺气为主药。浙贝母宣肺清热、开郁散结、化痰止咳;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杏仁祛痰镇咳平喘;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祛风止痉,药理研究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等作用[10],4药协同开郁散结、解痉利咽、化痰止咳为辅药。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止咳、顾护脾胃,药理研究南沙参有免疫调节、抗辐射、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保肝等作用[11],用为佐药。诸药合用疏风宣肺不伤正,缓急解痉不腻滞,止咳利咽护脾肺,因此具有较好疗效。
本次观察中,治疗组患者日均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比较:治疗组患者反映,药物不苦口感比较好, 所以患者相对能完成治疗,对照组3例患者因嗜睡等不良反应而停药转诊治疗。临床效果比较:2组治疗1周后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治疗2周后的结果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否与本病的自限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方便性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有愿意自己煎煮中药,还有医院代煎打包方便服用,同西药口服比较,都能方便患者、满足患者意愿。
失访分析,因本次入选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改善,加之工作、生活繁忙和生活区域的变化,回医院接受复查的医疗费用及时间成本等因素,第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个和4个没有来院复诊或回院复查;而第2个疗程后,2组都有十多个失访患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加强回访工作的管理,收集更加完善的研究资料。
针对PIC的高发病率,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卫生防控宣传。及早合理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降低PIC的发生率,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