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赤水楠竹笋

2019-11-14袁富春袁志会

长江蔬菜 2019年20期
关键词:楠竹赤水市赤水

袁富春 袁志会

赤水市为中国首批 “十大竹乡”之一,现有竹林面积8.73万hm2(其中楠竹林 3.4 万 hm2、纸浆用材林5.53万hm2)。赤水楠竹笋品质优良,口感脆嫩爽口、清香微甜,被称为山中珍品,是赤水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赤水市为推进赤水竹产业的发展,将竹产业纳入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赤水楠竹笋特色产业公共品牌,2018年将赤水楠竹笋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计划。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认为赤水楠竹笋符合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农业农村部拟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赤水楠竹笋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8]第4号)。

1 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赤水楠竹笋。

2 保护范围

赤水市现辖行政区域。

3 赤水楠竹笋的种植历史

3.1 种植历史

赤水市的楠竹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约在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人氏黎理泰与远房兄长黎作模来到贵州的仁怀厅后槽(今赤水县葫市镇境内)做小生意,在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秋,黎氏兄弟返回原籍福建省上杭县张芬乡,挖取4棵楠竹母准备带回贵州,将长20cm的竹母分别装于高2尺(1尺=33.3cm)、周长2.5尺的4个木桶内,其上掩大半桶润土。历时2个多月,行程4000km左右,将竹母运到后槽,黎氏兄弟珍视地将其栽于房后,成活了3棵。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时任仁怀直隶厅同知的陈熙晋在 《仁怀直隶厅志》上赋诗赞美黎理泰千里运竹母的壮举,诗曰:“前身莫作竹王看,千尺稍云又一般,记否无诸台上客,八千里外报平安。”

在黎氏兄弟的精心培育下,几年时间,房前屋后便楠竹成片,四乡民众见楠竹生长快、成竹早、伐期短、产量高,且竹茎粗直,材质坚韧,用途广泛,纷纷登门索取竹种。最初,黎氏兄弟赠予母竹,鼓励种植,后因索取量骤增,每株收取1吊铜钱的成本费。40a后楠竹大片成林,100a以后沿河两岸方圆几十里山坡都是楠竹林。

3.2 发展历史

解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赤水楠竹的研究。1973年,科研人员利用楠竹有性繁殖方式进行育苗,代替了母竹移栽。多年来,省内外许多县、市曾先后来赤水引种楠竹,现在这些地方的楠竹大多已蔚然成林。

1986年,赤水全县楠竹共1.67万 hm2,约 3100万株,全县人均楠竹林面积667m2,占贵州省楠竹总面积的83%,是我国西南地区楠竹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是全国年产百万根楠竹县之一,被列为全国81个楠竹重点县之一。赤水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1980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将赤水划为林业县。

4 市场认知

以楠竹鲜冬笋为原料,经过若干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玉兰片,是赤水的大宗土特产品之一,在赤水市有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较为名贵的食品。用玉兰片烹调肉食,清脆美味,鲜嫩可口,可增进食欲,解放前多为达官贵人、富豪商贾所享用,现在当地群众喜用玉兰片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5 赤水楠竹笋品质特色

5.1 外在感官

冬笋:圆锥形,顶端微弯,长15~30cm,粗 5~15cm,单笋质量 150~2000g;笋箨黄色、被细茸毛;笋肉乳白,脆嫩爽口、清香微甜。

春笋:宝塔形,长20~50cm,粗 6~20cm,单笋质量为300~4000g;笋箨黑褐、间有斑块,密被茸毛,箨耳绿色;笋肉黄白色,节间明显。

5.2 内在品质

含水分≥90%,蛋白质≥2.0%,粗纤维≤1.0%,总糖≥1.6%,冬笋与春笋品质略有差异,冬笋品质更优。

6 赤水楠竹笋的质量特点及与产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关联

6.1 产品与产地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①独特的气候特点 赤水市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日照偏少,相对湿度大,具有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8.7℃,7月平均气温28℃, 气温年极差为 20.1~20.5℃,年均相对湿度82%,年均降雨量1292.3mm,降水量集中分布在4~10月,占全年的80%以上。年日照时数1297.7h,800m以下地区无霜期300d左右,800m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d。年有效积温5000℃以上。赤水楠竹笋适宜在年均气温11~19℃,极端低温大于-10℃,≥10℃的年活动积温 2600~5800℃,年均日照时数>1200h,年均降水量 1000~1400mm,年均相对湿度70%~85%,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独特的气候环境为赤水楠竹笋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②独特的土壤环境 赤水土地面积占赤水市土地总面积的60.61%,土壤以成土母质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紫色砂页岩、红色砂岩和紫色泥岩风化形成的紫色土壤和黄壤为主。土层较厚,盐基饱和度小,呈微酸性至酸性,耕作层含钾量高,但含磷量低,保肥力较强。赤水楠竹笋适宜在土层50cm以上、pH值4.5~7.0、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下生长。赤水市得天独厚的土壤环境为生产高品质赤水楠竹笋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③水资源丰富 赤水属长江水系,有赤水河、习水河和福宝河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溪沟352条,总长度为1254km,主要支流45条,其中赤水河、习水河由南部和东部分别向北和西北几乎平行斜向贯流全境。有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26条,总长度335km。全市河网密度达0.7km/km2,境内有各类水库、山塘800多处,全市水资源总量10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亿m3,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赤水市丰富的水资源为赤水楠竹笋肉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④独特的地形地貌 赤水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有全国面积最大、最壮观的典型丹霞地貌。地形主要为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最高处海拔1730m,最低处221m,相对高差1500m以上。地形切割强烈,垂直高差明显,东南部重峦叠嶂,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赤水楠竹笋正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200m,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丘岗地、山麓缓坡地或平地上。

⑤特定的生产方式 赤水楠竹系天然更新,辅以人工间伐、垦复、复壮、培肥、生物防治等人工管护措施,维护竹林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赤水楠竹笋自然生长,生产优质原生态赤水楠竹笋产品。

6.2 产品与产地人文环境关联性

赤水楠竹为种植历史悠久的自然林,为保障楠竹笋的优良品质,经过多年竹林管理经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生产优质楠竹笋的技术措施,竹林养护管理执行DB52/T849-2013规定。赤水楠竹量大质好,远近闻名,所产鲜冬笋和玉兰片远销港澳地区。赤水楠竹笋系楠竹鞭根生长而成,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的特点,含丰富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大部分为人体必需,并含有硅、锗等元素,有助食、开胃之功效,长期食用还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美容的效果。因其口感好、味道鲜美,已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7 生产发展情况

赤水楠竹产品主要销往贵州及四川、陕西、青海、甘肃5省,也远销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地。赤水市每年都有大量楠竹用于工业、农业和建筑业。赤水市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尤其是楠竹笋产业的发展,按照《赤水市“十三五”竹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培育笋用林0.67万 hm2,年培育面积0.13万hm2,实现年产竹笋10万 t,产值 5亿元;完成国际知名“竹城”建设,使竹林生态旅游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赤水市大力开展林业产业发展,扶持一批竹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采取林业“三变”改革,实施林地流转,推进竹资源培育2.0升级版建设,积极引导竹农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竹笋加工,带动赤水竹农5万余户,让当地竹农种竹卖竹(笋)发“竹财”,走出了一条林下经济种植致富之路。2017年,助推赤水市成为贵州省内首个脱贫摘帽贫困县。

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赤水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赤水市脱贫攻坚、农民致富的第一大产业,未来还将为1605户4624人的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楠竹赤水市赤水
楠竹全冠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楠竹丰产措施探讨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阳光薄荷糖
赤水大瀑布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赤水情
提高材用楠竹林生产力的技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