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超声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的相关研究
2019-11-14陈大卫韦晓曦戴兆俊谭凤清林倍纯
陈大卫 韦晓曦 戴兆俊 谭凤清 林倍纯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佛山 528000)
动脉粥样硬化会累及全身各肌性动脉[1],其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病理基础[2]。近年来临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密切联系[3]。本文旨在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结果同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特择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开展本次研究,详细描述如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与病变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冠心病;(2)所有患者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表明无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3)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及内容,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明显窦性心律不齐等患者;(2)既往存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史的患者;(3)近期患有感染性疾病、外伤的患者;(4)存在继发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脏衰竭、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正常组(冠状动脉狭窄<50%):16例患者中包括男9例,女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4.25±5.84)岁。
病变组(冠状动脉狭窄≥50%):96例患者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5.32±5.99)岁。病变组中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再分为轻度病变组(n=20)、中度病变组(n=43)、重度病变组(n=33)。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仪器选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12~5MHz,指导患者在保持平卧位的情况下,稍稍抬起下颌部,头部向检查对侧偏转,将检查部分充分显露在视野中,使用探头对左右颈部动脉进行检查,从锁骨内侧横扫颈总动脉,顺着颈总动脉走行方向向上移动,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进行探查,将颈外段、颈内段显示出来,移动探头从不同方位(前斜位、侧位以及后斜位)对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进行探查,对管壁内膜情况、是否有斑块形成进行观察,对斑块所处位置、大小及数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观察回声强度。
冠状动脉造影:仪器选用GE innova3100心血管造影机,于患者平卧位下采用标准Judlkin's法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同时将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记录。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测量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中膜厚度。内膜增厚标准:血管超声显示颈动脉局部最大血管内中膜厚度为1.0~1.2mm;斑块形成标准:出现早期动脉硬化,最大血管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统计斑块数目,计算斑块面积。
(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狭窄分级法进行测量,轻度狭窄-管腔狭窄为50%~70%,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70%~90%、91%~100%。计算各组的狭窄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情况
病变组的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和血管内中膜厚度均比正常组数据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各组颈动脉斑块情况
组别例数(n)斑块数目(n)斑块面积(cm2)血管内中膜厚度(cm)正常组160.74±0.820.06±0.020.77±0.18轻度病变组201.26±1.010.18±0.16∗0.96±0.35中度病变组431.93±1.37∗0.26±0.17∗1.00±0.26∗重度病变组332.64±1.59∗#△0.42±0.23∗#△1.10±0.23∗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轻度病变组对比,P<0.05;△与中度病变组对比,P<0.05。
2.2 颈动脉狭窄情况
重度病变组的颈动脉狭窄率与正常组相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组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各组颈动脉狭窄情况[n(%)]
组别例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率正常组162(12.50)1(6.25)0(0.00)3(18.75)轻度病变组204(20.00)2(10.00)2(10.00)8(40.00)中度病变组437(16.28)10(23.26)3(6.98)20(46.51)重度病变组336(18.18)9(27.27)6(18.18)21(63.64)∗
注:*表示与正常组对比,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参与了冠心病等相关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4~5],临床认为其可以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性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颈动脉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生理基础相同[6],属于早期体征,且颈动脉处于表浅部位,采用超声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的效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反映,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斑块形成早期,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加上血管局部解剖异常,血管壁会受到血流的冲击,损害内皮细胞以及增加内膜通透性[7],破坏动脉内膜的完整性和平滑性,形成血栓并黏附在血小板上,引起斑块破裂,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外软斑的新生血管比较丰富,其不稳定性较高,出现破裂的可能性更大,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能够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鉴别[8],而采用超声造影能够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利于临床对斑块性质进行鉴别诊断[9],从而对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预测。
近年来随着现代超声技术以及高频探头的发展和创新,超声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超声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不仅创伤小,且操作简单、无辐射。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冠状动脉超声造影,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位置、三维结构进行清楚地显示,将斑块内动态增强过程进行实时显示,并可将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反映。表1数据显示,正常组和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数目、面积以及血管内中膜厚度进行比较差别明显,且病变越严重,颈动脉斑块数目更多,斑块面积更大,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厚明显,说明了冠状动脉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颈动脉斑块情况,并可判断斑块性质。表2数据显示,正常组的颈动脉狭窄率明显比病变组低,尤其是比重度病变组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会促使颈动脉狭窄率随之升高,分析原因在于冠状动脉超声造影可使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提高,从而可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可得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为正相关的结论[10],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状动脉情况进行预测。
总而言之,超声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形状、形态特征,便于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和狭窄程度不断加重,会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