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1例
2019-11-14
患者女性,69岁。体检CT发现左前上中纵隔占位,大小约6.4 cm×5.1 cm,于2019年4月就诊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考虑“胸腺瘤”。既往有胆结石、眼部息肉手术史。遂于当月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组织大小10.0 cm×8.0 cm×5.0 cm,切开见一卵圆形灰白质软实性肿物,大小7.0 cm×4.0 cm×4.0 cm,包膜较完整,切面灰白,未见囊性结构及明显出血坏死(图1)。镜下示肿瘤组织中见大量界限不清的实性巢状、条索状结节,由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淋巴滤泡可见,有多个生发中心和数量不等的浆细胞;结节由淡染胞核的短梭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组成,可见分散的染色质及核仁,核分裂像罕见;结节内可见少量散在的淋巴母细胞,无明显出血及坏死,未见明确胸腺小体及血管周间隙(图2)。Eli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示:上皮区细胞CK、EMA、CK19、CK5/6、P40均呈阳性。间质淋巴细胞大多数为CD20阳性B细胞及成熟的CD3、CD5阳性的T细胞,并且可见未成熟的CD1a、CD10、TdT和CD99阳性的胸腺细胞局限围绕于上皮细胞巢,上皮内淋巴细胞稀少。B细胞形成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CD10阳性、Bcl-2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图3)。病理诊断为:(左前上中纵隔)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完整切除术后2个月随访,未出现转移及复发,身体状况良好。
图1 肿瘤大体图片
图2 淋巴细胞形成淋巴滤泡(H&E×200)
图3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Bcl-2阴性(EliVision法×200)
小结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原发肿瘤。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为中老年患者,中位年龄64岁,副肿瘤综合征与MNT的关联较少。大体直径一般为3.0~15.0 cm,切面常实性,包膜相对完整,部分可呈囊实性,囊性区多呈多房囊[1]。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常由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形成结节,周围伴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可见具有明显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由套区和增宽的边缘区环绕,可有数量不等的成熟浆细胞,结节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无胸腺小体和血管周围间隙。一般结合形态学及免疫可进行诊断。MNT生长缓慢,起源尚未完全确定[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MNT归于交界性肿瘤,96%的初诊患者为Ⅰ期或Ⅱ期[3],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需完全切除,未见到死亡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