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扑杀染疫牦牛效果观察
2019-11-14白天俊张光斌王占晶
白天俊, 王 斌, 张光斌, 王占晶
(1.天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天祝 733299;2.天祝县安远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 733203;3.天祝县哈溪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 733206)
扑杀染疫动物是扑灭动物疫情流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扑杀方法主要有宰杀、枪击、锤击、毒杀、袋闷等方法[1],这些方法有的较残忍,有的污染严重,有的比较危险,如何选择既使被扑杀动物遭受痛苦短,又安全、迅捷、易操作的扑杀方法就十分重要。
2019年4月23日,天祝县某乡的牦牛3群共102头,因患某种疫病(暂未公开)需不放血紧急扑杀,为选择最佳扑杀方法,笔者首先选用氯化钾颈静脉注射和电击扑杀法进行对比试验。最后确定根据扑杀牦牛体重,选用2~3台电子扑杀器进行扑杀操作最为实用,然后其余牦牛均采用此法完成扑杀操作。现就该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1 药物静脉注射法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扑杀药品 用固体氯化钾(KCl)结晶颗粒粉和蒸馏水配制成30%氯化钾注射液[2]。
1.1.2 扑杀对象 选取中等大小(活体重220~270 kg)牦牛6头,每2头1组,分为3组。
1.1.3 扑杀方法 采用颈静脉注射方法。被扑杀牦牛捆缚侧卧,按组每头分别颈静脉注射氯化钾20 mL,50 mL,100 mL,密切观察,注意呼吸、心跳,详细记录每头牛性别、体重、注射时间、死亡时间等。
1.1.4 判定方法 根据20 min内牦牛呼吸、心跳停止,判定为扑杀成功(√);20 min内牦牛尚存呼吸、心跳,仍然挣扎有力,判定为扑杀失败(×)。
1.2 结果观察
1.2.1 第1组(静注20 mL) 2头牛30 min后反应仍然敏捷,仅瞳孔中度散大、结膜发绀、呼吸、心跳加快、体温升高。40 min亦未死亡,遂又静注氯化钾100 mL,均在2.5 min内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1.2.2 第2组(静注50 mL) 2头牛分别于11.5 min,12.2 min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1.2.3 第3组(静注100 mL) 2头牛分别于3.3 min,3.0 min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药物静脉注射法的结果观察见表1。
表1 颈静脉注射氯化钾扑杀牦牛结果对照
2 电击扑杀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扑杀器 爱牧(AMP I)电子简便式动物扑杀器,由北京爱牧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最大输出负载容量500 VA/300 W,扑杀现场用220 V民用照明电源。
2.1.2 扑杀对象 选取中等大小(活体重约220~260 kg)牦牛6头,分为3组,2头牛编为1组,共分为3组。分别用1台、2台、3台电子扑杀器扑杀牦牛。
2.1.3 扑杀方法 技术人员穿防护服及绝缘胶靴,接通电子扑杀器电源,双手分别持1根折叠式电击棍,用电击棍金属头稍用力同时刺向牛体(刺破皮肤,保证电极充分接触畜体),一根刺在牦牛耳部,另一根刺在牦牛心区(胸部),如果牦牛未死亡,可以重复电击1~2次或延长电击时间。如果通过重复电击或延长电击时间牦牛仍未死亡依次再用2台扑杀器、3台扑杀器同时通电实施扑杀。
2.1.4 判定方法 10 min内牦牛呼吸、心跳停止,判定为扑杀成功(√);10 min内牦牛尚存呼吸、心跳,仍然挣扎有力,判定为扑杀失败(×)。
2.2 结果观察
2.2.1 第1组 使用1台电子扑杀器。2头牦牛分别电击5 min后检查,反应敏捷,挣扎有力。再分别电击5 min检查,仍然不断挣扎,尚有呼吸心跳,亦未死亡。其后用2台扑杀器,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耳后和心区,另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背部和臀部,均在4.5 min内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2.2.2 第2组 使用2台电子扑杀器。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耳后和心区;另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背部和臀部。2头牦牛分别于6.2 min,6.8 min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2.2.3 第3组 使用3台电子扑杀器。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耳后和心区;另1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背部和臀部;第3台2个电击棍分别刺在肩胛部和腹部。2头牦牛分别于2.3 min,2.6 min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
电击扑杀法的结果观察见表2。
表2 电子扑杀器电击法扑杀牦牛结果对照
3 小结与分析
3.1 扑杀效果比较
电子扑杀器相较氯化钾静脉注射,操作方法简单,扑杀用时短,减轻劳动强度,扑杀效率高且不存在出血及环境污染问题。静脉注射缺点是操作人员需一定专业技术,扑杀操作时由于牦牛反抗激烈,十分危险,操作费时费力,不适用大规模扑杀作业。便携式电子扑杀器操作的缺点是电瓶储电量少,输出电压常常达不到大型动物扑杀的要求,所以常直接插在在民用照明电源上使用,如果操作不当,人员有触电的危险。
3.2 注射剂量探讨
相关论文报道,牛氯化钾静脉注射所用剂量为10 mL,一般情况下于4~8 min安静死亡[1,3],笔者认为10 mL注射剂量有待商榷。本次扑杀首次试验2头牦牛静脉注射剂量均为20 mL,40 min牦牛仍未死亡,注射50 mL的2头牦牛,死亡时间也在11 min以上,且用于扑杀试验的牦牛体重均为300 kg以下,如果体重更大的牦牛,死亡所需时间可能会更长。所以建议犊牛的氯化钾注射剂量应不低于50 mL,成年牛注射剂量应在100 mL以上效果更佳。
3.3 电击扑杀效果分析
相关论文报道,牛电击法扑杀死亡时间一般约为10 s[2,4]。本次扑杀试验2头牦牛用1台扑杀器电击2次,10 min以上牦牛仍有呼吸心跳,挣扎有力。2台扑杀器联合作业,扑杀时间仍在6 min以上。3台扑杀器联合作业,扑杀时间缩短至3 min以下。所以建议根据扑杀牦牛体重大小,选择2~3台扑杀器同时联合作业较为理想,牦牛遭受痛苦时间短,扑杀效率高。
3.4 电击扑杀注意事项
电击法扑杀动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操作不当,发生人员触电,所以操作过程一定要规范。作业前首先仔细检查扑杀器电源线是否完整,是否漏电;其次操作人员整齐穿戴防护服、绝缘橡胶手套、胶靴;然后距离动物至少50 cm以上开始扑杀作业,切不可离畜体过近或接触,以免人员触电。如果2台以上扑杀器联合作业,每个电击棍都应至少相距40 cm以上,避免发生电击棍相互直接接触,导致扑杀器或电源线短路起火引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