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的城市要按照美的规律建造

2019-11-14

商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对象化金元美的

金元浦文创对话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美学和城市发展是其核心。实际上我们城市的硬件设施都配备了,目前需要思考如何用文化和艺术的理念去建设城市。围绕这一问题,Artkey艺奇文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郭羿承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进行了一场对谈。

郭羿承:今天请您谈两个话题:一是关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问题;另一个是关于城市美学与城市的审美建构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城市美学的话题。

金元浦:我跟许多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专家讨论过城市美学。我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发展和文化创意经济中最早关注并呼吁城市美学和城市审美建构的学人之一。记得16年前我在一个杂志主办的研讨会上谈论城市美学和城市的审美建构,我提到这一轮我国城市的巨大变迁是中国城市变革史上最为剧烈的变革。我们新建的城市,将在未来200-300年中保持基本的格局,而未来城市的形象、形态、风格、品牌和审美样态,也将在数百年中经受历史的考验。当时我面对官员、地产商和城市管理者大声呼吁,谁为中国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负责。

郭羿承:记得2005年的时候,我在香港亚洲合作论坛发言,当时大会主题是“城市品牌”。论坛听众主要是亚洲各国文化部部长带来的官员,而我发言的主题是“城市美术馆”。主要阐述如何让城市成为一座美术馆,这个“美”,是一个大美的概念,并不是说挂了画就是美术馆。我是从学术、战术、技术这几个角度去思考论述,由各国案例去引导到我们国内发展的建议。

城市是美的吗?它符合人的精神的、文化的、艺术的需求吗(图 / 新华社)

金元浦: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提出了21世纪两大最重要影响世纪的事件。第一是美国的新经济,就是互联网的经济形态。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我们所经历的近20年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领域,所有的城市都经过了大拆大建,经过了全面的扩张,2倍、5倍、10倍、20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总体的规划、城市美学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我在报刊上写过文章,借用了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这个生存的环境需要“诗意的栖居”。

从城市的建筑来讲,在这十多年的大拆大建中,大量地毁坏了我们过去宝贵的古代遗产,很多人在这个方面没有文化的准备。因为房地产商受到了利益的驱使,然后大片的土地上盖起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的建筑,城市就按照房地产商的利益格局迅速地建设起来。但是现在我们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城市是美的吗?它符合人的精神的、文化的、艺术的需求吗?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种不够不在于我们没有建设体育馆、图书馆、音乐厅。实际上硬件设施都有了,我们缺的是文化,缺的是真正用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理念去建设城市。

所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谈到公园城市这一理念。建设公园城市要求我们既要有美好的生态环境,也要有现代建筑中的一种艺术的、创造性的城市风貌。同时要保护好传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证明人类历程的一些建筑风貌,在规划新的城市格局的时候,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诗意的栖居”还有一条最根本的,就是适应人类生活中对于精神、对于美、对于艺术的尊重。

郭羿承: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人才会过得更舒适、更愉悦。

金元浦:当我们城市在大肆扩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就是乡村的再度兴起。比如,刚刚兴起的民宿、乡村振兴中的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所以一个美的和好的城市是需要有美学观念的,有审美能力的市民所构成的一个新的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我觉得所谓的美丽城市、公园城市,都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它只能或者作为政绩,或者作为商人逐利的场所。所以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能更多地关注设计、美学和人,需要更高的艺术、心理、精神上的财富,这可能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郭羿承:其实城市美学跟人的美、心灵的美感提升都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刚刚金老师在讲城市与美的关联性时,讲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变得美起来的话,就自然会让城市更加美。请谈谈我们的美学与人之间的关系。

金元浦:一般来讲,人与美,现代的或者历史上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美的感知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从穴居时代,人类开始戴上兽骨和兽甲,抹上赤土,那是部落里最勇猛勇士的标志。到后来美字所代表的羊大为美,或者羊人为美,这都给我们一个启示,在那个时代,美实际上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那么到后来我们会发现,美是一个逐步向生活,向更多的形而上的道路发展的过程。《论语》中有14次谈及美,其中有一半是指的“善”。中国人的“善”字和“美”字曾有着相同的含义,实际上善良的“善”就是原来的“膳”字。“膳”字和“美”字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的美一定要满足口舌之欲,要满足人的生命需要,所以后来我们给“善”字加了肉字旁,然后才叫膳食的“膳”,此后“善”字才上升为人类的伦理观念,与伦理观念密切相关的美学观念也逐步产生,并有了独立的美学。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摄影手段,让美深入到我们的千家万户,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会看到无数的自然美。然后进入到社会美,马克思在提到城市时说,我们所做的那些建设,我们所建设的美丽城市,它是我们所有心灵中打开的一本书。城市就是我们心里的一部展开的“书”。人类的美的观念与建造和生存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产物,也就是说,我的才能、我的智慧、我的想象所带来的一切设计、向往,都通过我的实践能力对象化、客体化、现实化。所以人类才有了美丽城市,有了现在的景观。

社会美对我们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越来越从最低端的、从事体力劳动的社会走向一个丰富多彩的、更高尚的、更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过程。

我们想把城市变成一个美术馆,这是一个美好的希望,实际上也是美学实践的一个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我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城市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为什么引用它?因为过去的时候我们是按照如政绩、挣钱的角度来建设城市的,我们对于人类社会性的这些美没有准备,没有基础,没有理解的构架,不知道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现在我们有了对城市内涵的内在需要,有了文化与美的修养,所以要建公园城市,这就是认识提高了。更高的美是艺术,艺术美是所有美中最高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自然的形式美中,最高的是人体的美。

当我用这一双眼睛看待世界的时候,我有思考,有艺术的感知,同时有更高的、精神的、心理上的震撼。我认为我们人活在这世上,创造无数种美的境界、美的作品、美的文字以及美的城市。这是一个人类通过创造来实现一种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最大的美,这个最大的美在哪里呢?就是我在这一过程中看到了对象化的过程所蕴含的力量,我对美的思考,在对象化中的反观自身,感到一种美的愉悦和快乐。所以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通过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的一种不可忽略的东西,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正因为有了快乐和愉悦,我们的美才能够实现,没有了这些,美就是虚妄的。

郭羿承:我从3岁开始学画,在大学毕业之前,在台北举办个人画展,在当时我应该是受邀在主流艺术机构举办个展最年轻的艺术家。办完画展后,我报考了台湾地区一个知名艺术研究所,去面试时,面试官要我拿作品给他看,我就把画册放在一边,直接站到面试官面前说:我就是艺术品。他们说:你走错考场了。

我一直在思考,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艺术品。如果每个人都有美的生活、美的内心、艺术的行为及表现,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变得更美,或许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金元浦:美的道路是艰苦的,但追求美的过程是幸福的。这个幸福就是在你付出后反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思想、意志、创造和成果,这时你一定会感到快乐。

猜你喜欢

对象化金元美的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好美的雾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
金元饺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