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外引进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方法
2019-11-14高喜亮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0
高喜亮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000
一、影视译制片的基本特点及翻译方法
译制片就是经过翻译和对口型配音后播出的电影和电视剧。译制片不仅要求把台词译成目的语,而且还需要配音演员对准口型进行配音。它包括语言翻译和语言配音, 是“译”和“制”两个连续的阶段。“译”既是“制”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制”的内容。所以,翻译在译制片的制作过程中举足轻重。
译制片译者接受原语的渠道不只是书面的,还必须另外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接受原语信息。也就是说,译制片译者在翻译操作过程中还要受限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 其操作成果必须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相协调。其实,这就给本来就“带着脚镣跳舞的”译制片译者又加上了“手镣”。因为,影视观众接受译者成果的同时也在欣赏画面。如果观众发现听到的对白(即译文)与画面中演员的口型不吻合,就会感觉很别扭,不真实,从而影响他们欣赏影片的情绪。所以在种种约束之下,影视片翻译呈现出几大特点:
1, 还原词意,表达准确
在翻译对白时,译文的长短要和口型吻合,不仅要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同时影视翻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翻译人员对来源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医学都应了解。剧本翻译的好坏,是译制片质量好坏的关键,如果台词意思不准确或者不符合影片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那么就是再高明的配音演员也无法使人物性格和原词意能够还原。
2, 忠实和通顺
译制片的翻译也需要做到“信、达、雅”。“信”就是要译得准确、传神;“达”就是要表达清楚;“雅”就是要生动有味。任何一种语言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都要不可能找到完全对应的语言,故有的可以直译,有的必须意译。语言要与影片的任务表情动作相符合,而且不能加注释。影视剧本翻译是文学剧本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译者必须要有很高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易于上口,情感相吻
影视作品的翻译仅仅达到文字上的“通顺”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之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使之易于上口便于听懂,这样的译文,经过配音,才能与人物表情和口型相吻合,才最终达到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剧本的翻译要考虑到其中的停顿、节奏和动作、人物性格,还要琢磨俏皮话、机智话、言外意、潜台词等,不管怎么译,都与原话字数相当。译文过长、过短,都会给配音带来困难,甚至影响、破坏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绪的表达。
二、译制片要遵循的原则
译制片的观众群众来自各行各业,文化书评差别较大,既使是再优秀的影片,只要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就无法走进千家万户,而译制影片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所以在译制过程中更要以广大普通群众为中心,做好译制和配音工作。
1、从翻译的角度而言
(1)要坚持易懂性原则。
既然译制片的翻译是为观众服务的,要以观众为中心,那么第一检测标准就是看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是否懂了译文的内容。译者不是要满足于普通受众可能理解译文,而是应当确保普通受众不可能误解译文。另外,影视对白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观众观看影片时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仔细考虑对白的内容也没有机会要求演员再说一遍, 所以易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要坚持口语化、生活化原则。
译制片的语言主要就是人物对白而人物对白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口语,还很个性化、句式简洁。因此,译制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摆脱书面语的束缚,力求译语生活化、口语化,“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都要译者动脑筋琢磨和选择。
2、从配音的角度而言
配音脚本是译制艺术创作的起点和基础,译制脚本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决定配音的内容,即说什么。好的配音脚本的语言应该是生动的、有意思的、耐人寻味的,是跟作品相吻合的。 概括地说,好的配音对白应该贴近生活、贴近作品、贴近剧情,让人觉得像日常生活那样自然,觉得跟作品的风格一致,觉得有“戏”的味道。对脚本翻译来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采取一定的手段,那就是生活化、风格化和戏剧化。
3、从翻译和配音的关系而言
影视剧的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往往具有精炼、感人的审美品质。译者应当充分理解人物话语里的哲理性、人情味、幽默感、韵律感等艺术特征,充分调动修辞手段,生动再现“文学语言”的美感,从而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优秀译制片中常有名言佳句成为社会流行语,则是翻译语言展示艺术美的很好例证。
三、结语
影视行业是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应运产生并发展壮大的,在这个信息时代,影视传媒得到了空前长足的发展,影视传媒就成为在今天信息时代成为宣传的最佳方式之一。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对于影视作品的翻译,对等原则也不是万能的,或者说,对等只是相对的,而不对等才是绝对的。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翻译工作,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从具体的大背景分析,结合具体的文化,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特色与发挥译语优势并行相背,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牺牲另一方面都会走极端,二者相结合才能将一种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和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