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佛教因果报应说及其人生思考

2019-11-14曲颖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娄师德母鹿善念

曲颖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佛教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理清这几个问题:“佛”、“法”、“佛法”的概念,“佛”这个字,即“觉悟”“智慧”之意,其作用重在“觉悟”,处处为众生着想,没有“我”,就是觉悟。佛是深信因果、修一切善的人,据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即释迦牟尼,本为王子,看透人生的种种苦难,毅然决然出家,于苦行林中修行六年,历经种种考验,通过坚持不懈修行,了却生死,最终彻觉悟一切真理并寻找到最高的智慧。《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1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成佛,可是自己把迷惑始终存放在自己心中,倘若心存清净心,不染著自己的心,断除贪嗔痴,从而破迷开悟,远离痛苦,得到欢乐,获得益处,若存有慈悲的力量,会真正得到真实的吉祥、圆满的吉祥。之所以迷惑,是因为不了解生活环境的真相,往往看错、想错,结果就是苦。佛教就是在助我们建立进取、奋发的慈悲之心,启发我们真正的智慧,让我们完全明白整个宇宙的本质,接受生命的实相,修正不正确的念头不再迷惑,佛性就会现前。“佛法”将“佛”和“法”连接起来,是佛陀对众生的教育,是觉悟真相的教育,教理中的三法印、四圣谛、五戒、六度法门、八正道、十善业、十二因缘及一实相印这些教义,2四圣谛中的苦谛与集谛是是人世间因果,而灭谛、道谛是出人世间的因果,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许多烦恼的“因”,寻出烦恼的方法,就会达到最胜的大智慧,脱离痛苦的苦海,十善业道无时不告诫人们:身为三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 四口善业(一)不妄语(二)不两舌(三)不恶口(四)不绮语 意三善业(一)不贪(二)不嗔(三)不痴3 ,其实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别处而是自己,倘若这些存在内心久久不能消除,实在是大愚昧。佛教就是要帮助我们除去烦恼,破迷开悟,拥有菩提心,无穷无尽的智慧,解决苦难问题,从而获得幸福。

2 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内涵

因果,完整的说是因果报应,因是事物的本源,果分为现果、来果与后果这三种,有因必有果,种下瓜一定就会结瓜、种下豆必得豆,这属于事物的必然规律,条件具足,必然成熟,若欠缺条件之一,成熟期自然也会推迟。今生种下的善良的种子,便会得善,反义,招来的是恶报。因和果不会消除,善和恶也不会彼此抵消、消失不见。正如太上感应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4就是说本来没有的这条道路,这都是人们自己设定的。《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5我们要明白的是,吉祥福祸全都是人心所导致的,善念一起,这颗心想的是好事,这就是善,如果内心想着坏事,就是恶。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念头,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所作所为。唯有做好事积累福德,才能冲破其因果循环的围栏。

《四十二章经疏钞》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经云。驾驶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分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世间因造恶,便会处于六道轮回中,分别为:(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饿鬼道(五)畜生道(六)地狱道。6处于其中便会不断循环,永不熄灭。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果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这均有原因,都在告诉世人都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不明白因果关系,就会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苦不堪言。

3 因果报应的现实公案

人的一生一身,难以避免会无意做了恶事,如果从心的源头上,件件事情都做得光明。真诚无比,即是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也能如此,处处积功累德,存善念便是德,真心地做善事就是功,逐渐积累,福田快乐便会将至。 可往往事与愿违,出现恶事,要是懂得造恶会引得自己事事不顺,甚至导致极大地灾祸,知道这事实以后,定会畏惧,反省自己的行为,极力挽回。

《业报因缘经》中这样说:“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的头上,距离头顶三寸处 人若是为善,则头顶出现的光就是明亮的 若是作恶,头上的光便是黑暗的。”做了好事,这头顶上的光环就会光亮无比,相反却是一片漆黑。唐朝大臣娄师德,对朝廷做出巨大的贡献,受到皇帝的赏识,一日早晨,娄师德起床是发现有星官对他说,他曾误杀两条人命,这罪过会使他减寿十二年,没过多久,他便过世了。娄师德一生待人宽厚、为人忠诚,还不免于此,更何况是作恶之人,殊不知,自己曾做下的恶事会不久显现在自己身上。

从前有一汝南人许真君,从小就爱打猎,一日,在打猎中射中小鹿,见到母鹿不断地舔舐小鹿的伤口,表露出莫大的悲痛,随后母鹿便倒地而死。他见后便用刀子割开母鹿,发现母鹿已经肝肠寸断,瞬间他感到悔恨、痛惜。遂损坏弓箭,永不打猎,之后他去学道,得了仙果。

心怀残忍,便会做残害生病的事情,心存善念,则会有怜悯之心。尚且人类都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非要杀害它们来和自己结下恶念,我们要从错误的想法中走出来,绝不能迷惑,一定要觉悟,要懂得因果丝毫不爽,遂醒悟。

梁朝时,有一位经常用蛋白加水清洗头发的女子,其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发质乌黑美丽,使用了大量的鸡蛋。等到她命终之时,听到在她头发中有无数小鸟在鸣叫。不相信因果道理,竟去伤害飞禽走兽,让它们失去它们的孩子,导致它们因此啼哭甚至死亡,所以更不应该去残害任何动物,实属残忍不堪。生命是如此弥足珍贵,然而我们往往忽视动物的生命,当人类被剥夺生命时,都会感到恐惧不已,何况是动物了,这则公案值得深思,恶的意念形成后,就会造成恶的影响,为此,应有所抉择,在善于恶之间做出取舍,缺乏控制恶念,会酿成恶果,这些恶的念头蒙蔽了自己本来的善念,阻挠了探寻真谛之法,要学习意念的本质,因为意念变化无常,自我净化就显得有重要,摒除恶的想法,消灭尚未萌芽的念头,健康的意念会发展成正当的行为,而不善的意念,会害人伤己,即驾驭自己的内心,拒绝恶的意念,接受善的意念,唯有人情善恶,才能心美心善,一切的善念和恶念都心灵引起的,粗暴的人会有些恶的行为举止,时间一长,终将会产生非善报,相反的,良善之心,意念及行为必是善行。其实,人人都有行善的无限潜能,尽管是行恶之人,经过就自己的努力也会成为品行高尚的人。所以我们更要控制恶念的产生,断却其念头,培养洁净的清净之心、慈悲心。所谓“清净心”,则内心不乱,清净心就显露出来,清净心需要练习,练习觉而不惑,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时刻持有清净心,心静了,就可以分清正确的事情可以做,不对的事情千万不要做,每一个好的念头都是在清净心中觉察到。“诸恶莫作”,要求自己遵守、更要自律,尽心尽力的奉行,确实做到了才能指引自己朝向正确的道路。

总而言之,万事万物都处于因果定律之中,转运不息,唯有积累福德,不间断的做好事,远离作恶,发现时下的事情非善,及时止损,加以督促、重新审视自己,逐渐你会发现唯有自己的意念,才能不扰乱平静祥和的内心,摆脱恶念现前,不至于被之掌控。同样地面对恶果,也不要将之归于坏运,相反这正是源于自己的恶性,若是能加以改正,驾驭自己无法安定的心灵,完全了解宇宙中的真实,发掘善念,使自己的内心愈加成长并坚定,改善曾造成行为,切勿到为时已晚的地步,才幡然醒悟,愿深信因果,时刻警醒所作所为,便幸福来之。

猜你喜欢

娄师德母鹿善念
武则天妙解恩怨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娄师德举荐狄仁杰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让内心充满善念
做一个常持善念的人
武则天妙解恩怨
冰岛雪角鹿传奇
临产的母鹿
陷阱里的母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