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00后新生大学适应性问题的探究
——以计算机信息类为例

2019-11-14哈纳提吐尔森哈力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3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通识适应性入学

哈纳提•吐尔森哈力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83

大学使命要求培养的学生首先是有高尚品格和教养的人。这个使命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大学生完善健全人格,形成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品行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00后逐步进入大学,对他们行为、心理、价值观特点的研究,结合大类招生的培养背景,在调查新生适应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适应性问题,结合其展现出的共性特点,对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应对方法。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适应性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以及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等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和价值。

一、大类招生背景介绍

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至2年的通识教育培养,再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中南大学自2018年9月入学的本科新生,全面开展大类招生及培养,在大一年级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引导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并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在大二学年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学生迎来对专业学习的二次选择,自主权增大的同时,对其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大学的融入性及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学生以专业招生时,入学即确定专业,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作为基础,紧接着开展专业教育,并不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而在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下,学生首先进入一个大类进行通识教育,打破了原先一个学院一个专业的壁垒,可以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培养。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师长的密切接触,了解大类内各个专业,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导向,逐步明确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相应的,对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的养成也有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经大类培养,后续的专业分流是以“志愿为导向,遵循成绩优先”的原则,因此,在大一入学起步阶段,没有很好的从高中学习思维和行为习惯上过渡到大学培养模式上,将导致未能如愿录取至心仪专业,进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背景下,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以往明确专业的招生培养不同,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尽早确立人生目标,科学合理规划人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进而科学选择专业。

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从环境、学习内容、心理适应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培养机构,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各界对高考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导致高中教育在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着单一强调知识教育或单一强调知识的准确度,忽略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人格的健全教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导致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应试答题能力,但自主学习积极性、环境适应性及抗挫折的心理适应性能力较弱。尤其是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下,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对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做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其中,通识教育的课程深度和难度较以往有所提高,学生要从以往被动的接受知识,要转变为主动的寻求知识。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加之后期专业分流,虽遵循志愿,但同等志愿情况下,对成绩较高者优先录取。这也使得一直存在的从高中到大学的衔接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使得新生在学习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心理适应性等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

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新生适应性问题和00后学生的“相遇”,对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提出新要求。00后,也称零零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第三个十年期出生年轻一代。出生时恰逢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时期,其中学生占比很高,个体以独生子女为主,部分00后的孩子如今比上代人更为娇气。因为00后一代多是计划生育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孩子因此从小备受宠爱。由于环境影响以及年龄较小,再加上个别家庭中家长的溺爱现象,以至于00后中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求更关注学生价值观 、通识能力的培养。

二、在大学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存在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某高校计算机信息类一年级学生,发放时间为2019年4月,第一学期结束后,临近专业分流的时间段。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31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视,可知:克隆巴赫系数α为0.889,说明该测验的信度非常好,即测验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效度方面,通过对测验数据中的17个因素分析可知,其Kaiser-Meyer-Olkin值为0.900,说明这些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通过spssau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和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大类招生背景下00后新生适应性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经过分析后得出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新生的环境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状况较好:接近 80%的学生适应大学的管理模式 近60%的学生无论是否有集体晨跑、集体晚自习或者无手机课堂等学习和作息习惯方面的要求都能自觉去约束自己的学习和作息行为 92%的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72%适应了当地菜系口味,并表示更愿意到学校食堂用餐 66%能很好适应当地气候和天气变化 89%的学生认为“我所在的班集体是团结温馨的集体” 93%的学生认为“我所在的宿舍是温暖友爱的家” 约95%的学生认为“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82%认为我“可以自如地掌握日常经济开销”。

学习适应性方面:90%对大学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同高中的区别,从而寻求过积极的改变 60%的同学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自习 83%的同学表示愿意到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自习 89%的同学表示自己从不缺课 总体来说,约三成左右的学生尚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或授课方式,不清楚大学学习目标,对专业选择没有明确想法的学生比例也较高,这从侧面反映出:大类招生与培养背景下,大学学习对于新生来说挑战很大,主要表现在对未来专业和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上。

2.心理适应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关注和加强:在心理适应方面,还有大约 28%的学生时常对父母和老师有依赖 约 35%的学生时常感到焦虑 39%的学生时常感到迷茫 47%新生时常感到压力。上述数据表明: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变化,导致新生适应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应该予以关注。相关性分析也表明,目前教师因素、专业辅导、适应性教育等相关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教师因素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重要作用。在教师因素对学生适应性的影响上,7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大学适应性帮助很大,将近70%的学生认同授课教师在适应性上的帮助。在新生适应过程中,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和高年级学长与新生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对于环境适应性,辅导员的帮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

4.大学生入学准备能有效地提升学习适应性。关于大学生入选前的准备状况,调查问卷表明接近40%的新生对大学适应情况准备不充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未来专业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入学后学习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降低。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入学准备越充分的学生,其在学习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越高,特别是学习适应性上,相关系数达到 0.605,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5.系统性、专业化的新生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有效帮助新生解决适应问题。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其环境适应性明显较高(相关系数为 0.562)。包括入学教育、学业辅导、生涯辅导、专业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与新生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存在显著相关性。也就是说,对各类活动参与性高的学生,对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也越高。专业宣讲和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及讲座对学生学习适应的帮助较为明显 可见,不同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的成长支持侧重不同,新生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专业化至关重要。

6.大类招生的教育理念得到学生的认同。数据分析表明,大类招生的教育理念普遍获得了学生(超过 80%)的认同,88%的大一学生认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平台,87%的学生认为大类招生的教学和实践能让自己了解更多的相关专业,提升交叉融合,87%的学生认同大类招生下的各种特色教育活动,认为自己收获很大。关于通识课程,84%的学生认为通识课程拓展了专业兴趣领域。由此可见,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获得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对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越是认可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也越高,大类招生的模式认同感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达到 0.561,具有较强的正相关。

三、基于研究背景的展望与下一步工作重点

1.深入研究大类招生与培养背景下的新生特点,建立相应的新生教育体系。针对大类招生与培养背景下的新生适应性问题,可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新生适应性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公民素养的形成,以帮助学生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可为师生搭建更广的实践平台和交流平台,以帮助课程教师积累更多的通识教育实践经验,以利于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师生都能迅速适应新的变化 另外,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课堂内外教育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2.不同角色的教师对学生适应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能影响学生适应的不同方面。因此,大类招生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充分调动各类教师积极性,如授课老师、辅导员 、班导师、高年级学长等,开展全员参与的新生教育工作 同时,要瞄准学生适应性问题,做好教育分工和体系,提升教育合力,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

3.瞄准大类招生背景带来的问题,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对于学生工作而言,可通过科学性、系统性地开展学业指导与支持工作,实现覆盖广泛的专业化指导 可通过课程、讲座、个体咨询的方式发挥学生工作线上线下优势。另外,可营造润物无声的环境,开展高质量、精品化的学生教育文化活动,实现立体、交叉、精准的隐性育人环境。学生工作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尊重学生个性。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化差异,确保学生能得到各方面的最大支持和保障,助力学生健康成才成长。

4.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高年级学生的互动等方式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中学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与大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新生入学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未来方向的改变对新生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大的影响,多数学生都出现过焦虑、迷茫和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学业辅导、生涯辅导、专业宣讲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在对学生的心理关爱上还是有所欠缺。专业辅导是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之一,还可以通过开展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的互动来为新生答疑解惑,因为高年级学生的体验和经历对于新生而言更有说服力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通识适应性入学
古人的入学仪式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入学通知书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入学面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