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2019-11-14谢小贝四川省巴中市高级中学四川省巴中市636000
谢小贝 四川省巴中市高级中学 四川省巴中市 636000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方面做出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刘儒德)。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结果和职业属性,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认知学家指出,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而阅读理解的认知特征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要素高度重合。也就是如果阅读教学包括对学生在阐释、分析、评价、推理各方面的引导和检验,则课堂包含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提问式教学法,因此教师课堂提问是一种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片面强调词汇记忆,机械模仿,而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创新求异,以及对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何其莘,1999,文秋芳,2006)。同时在二语习得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依然少见,尤其是在初中阅读课堂。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将批判性思维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联系起来。
据研究,批判性思维有两种培养方式,一种是专门设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另一种是将批判性思维与具体学科内容结合起来。由于中国中学并没有开设独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因此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日常外语教学当中更为实际和有效。在英语阅读课堂提问上,研究者们的方向多集中在提问技巧和策略上,将阅读课堂教师提问和学生批判性思维二者联系起来的研究极少。因此,作者希望通过研究使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提问方面,能有的放矢,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通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本研究中的三位英语教师均来自四川省巴中市高级中学,他们的年龄,学历,教学时间各不相同。他们所教班级均为初三。本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和访谈三种研究方式。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布鲁姆的认知分层理论,教师课堂提问的认知层级如何让分布?
2.课堂问题从初始问题到后续问题,认知分级之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轨迹?
3.这个过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对批判性的培养?
研究发现,首先实际课堂问题大部分集中于询问文章背景知识、主旨大意、故事情节和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三位教师提问的认知层级主要集中在低认知水平,即知识、理解和应用三个认知层面。其次,课堂提问认知层级发展的轨迹分为四种:平行发展、向下发展、向上发展、波形发展。据观察,在教师提问中,四种轨迹都有分布,但波形发展比较少见。最后,在平行发展的情况下,教师高认知层级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向下发展的情况下,虽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有限,但有利于在学生不理解时,帮助其找到答案。一方面树立学生信心。另一方面用简单的问题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最终解决问题。向上发展的提问,符合学习由难到易和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波形发展的后续问题由于目标和认知过程更为丰富和复杂,因此波形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就学生即时水平适当定位问题难度,另一方面难易相加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好的教学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虽然现如今的教师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他们仍然愿意从各方面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但是很少有老师有机会能够走出校门,出去学习新的东西或者是就某个话题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给教师更多的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能够让他们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或是邀请专家、优秀的教师就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和理论进行教学和分享。一方面,教师在掌握了系统的理论后,才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更能通过学习和时间,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能够更好的将研究和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
在本研究中,三位教师都认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很有必要。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问卷,他们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在调查中,他们都认为在初中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他们也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初中生是不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作者认为,对于批判性思维,没有一个初中生是一个纯粹的初学者,他们在生活或者在学习中已经学过或者已经使用过批判性思维。同时,三位老师都认为能够通过课堂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但是在课堂观察中,作者发现很多教师提问,都是随意的或者是无意义的。并且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解释和讲解新词、短语或者是句型结构。因此作者认为,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技能有一定认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紧密相连。
研究发现,教师提问主要是在低认知这一层级中,只有较少的问题处于高认知这一层级中。那么是不是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高认知问题呢?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深究。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提一些低认知的问题,有利于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随后,教师仍然会提一些低认知的问题,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和核心知识点的掌握。相反,如果学生对课堂知识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掌握,那么随后的教学讨论和思考就不是那么的有意义和值得深入思考的。只有将低认知问题和高认知问题相结合,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