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巴东县S中学为例

2019-11-14向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新生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

向莉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贫困,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或支出低于某一水平称之为贫困,也就是物质上的贫困."少数民族"是相对于国内汉族而言的其他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般简称为民族贫困地区.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是指在国家相同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生产资料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生活资源缺乏乃至社会竞争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在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巴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相对狭义的两个角度来看.就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指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教育、学科渗透和社会影响等 而相对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以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专门教育.其实,相对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陈家麟在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一书中指出"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选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为调查样本学校,按一定比例分别在七年级(初中一年级)至九年级(初中三年级)抽取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该量表共60个项目,分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十个维度.经过对量表结果的统计,发现当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较为乐观,但要重视和加强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学习压力,管理和调控情绪.通过对调查样本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根据其量表统计分析,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整体好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男生多表现为强迫和偏执,女生则多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大、感到焦虑及情绪不稳定.第二,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考试压力大、过度焦虑,而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要低于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们主要表现为刚从小学过度到紧张的初中生活,存在适应不良、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特征.由此,可以发现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是最为理想的.其原因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既不像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初中这全新的学习环境,经过他们初一一年的学习生活,他们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初中生活,也有了自己较为固定的群体同伴.同时,他们也不像初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接受中考的检验,也不会像初三年级的学生一样存在着过度的考试压力等情况.第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敏感、心理不平衡、抑郁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在非留守儿童身上也会有所体现,但从整体上进行比较,会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令人担心.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要好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较为复杂,需要引起一定重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片成长的蓝天.同时,通过以上分析,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如何落实的?其落实程度如何?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本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我们身边都出现了多次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似乎没有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老师和学生虽然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对于参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没有真正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会出现在城市里,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没有可能出现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做出伤人伤己的事.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诚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尽快走出心理困扰,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并不代表其他学生就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根本没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的重要性.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健全

经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受制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较落后的经济水平,学校没有条件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由于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很多教师不愿意来该地进行教育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师资水平远远不够的问题,就更不用提起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了,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校更多关注的依然是怎样让学生取得高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仅对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初三年级没有开设.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初一初二年级虽然在课程表上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在具体的上课情况中,这类课程往往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占据".学生B这样说道:"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没概念的,因为一学期也上不了几次,常常被其他老师占课,即使上,也是班主任讲一些关于班纪班规的事,当然班主任也会说,如果有同学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去找他聊天谈心."基于此,我们发现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真正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应试教育倾向浓厚.

3.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除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之外,家长的不重视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奋力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家长们都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导致孩子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学校、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是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老师也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即使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有沟通,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寄予较高的期望,普遍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由于忙于工作缺乏和孩子的相处时间.

4.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不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号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其落实程度并不理想.一方面,学校几乎很难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是只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将其他的问题均置之后者,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或者考核机制去对这类现象予以制止.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经济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表现出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政策及资金等的侧重和偏向,着力建设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置一定的考核机制,通过硬指标去"倒逼"学校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教育部门增强对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视,遵从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划与条例外,地方教育部门需要根据地方性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贴合性与弹性.另一方面,提高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育理念能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体系,也将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影响学校资金流动及对教育部门政策落实程度,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本校领导的大力重视.

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构探索

基于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S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借鉴其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依然将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他们或许会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知必然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首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极有必要的,决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只针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或者个别行为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另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对此,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其次,应该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在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后就需要将这种理念践行,扎实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大都发生在这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并定期与学校老师交流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同时,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此,当地的学校就要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针对学生的家长开设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其讲座内容应包括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家长对正处于青春期中的初中生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个阶段初中生心理发展主要面对的问题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成立家委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除了要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也要交流关于学生近期的表现,比如是否感觉到学生存在焦虑、压力大、封闭自我等现象,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联合机制,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教育主管部门加大重视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