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2019-11-14李屹莹中央民族大学100081

新生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性观念群体大学生

李屹莹 中央民族大学 100081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同性恋被当作精神疾病,受到法律和社会的禁止和压迫,在当代中国,同性恋者的人数与规模不断扩大,同性恋已不再是不可谈论的禁忌话题,2011年两会期间,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员李银河提出的《同性婚姻法》首次通过全国两次立法的初审,对同性恋群体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同性恋群体。

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学历,对新鲜事物如网络文化、大众传媒等,有较高的接受度,使得他们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心理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接受程度,当前风气日益开放的我国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度的特殊阶段,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挑战。虽然同性恋所占比例较小,但是绝对数却不容小觑,调查高校中的非同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态度的现状,对于我们了解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剖析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的科学性及误区,反映高等教育中同性恋及性教育现状,争取同性恋平等的生存空间,消除对同性恋的误解与歧视等,均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及社会意义。

(二)研究问题

研究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的各类因素,以及各类因素对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态度的影响程度。

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在中国,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个讲究阴阳调和、崇尚生育文化的国度里,同性恋往往被看作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和世俗价值取向的颠覆,而有意识地被屏蔽和边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民主法制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眼界的拓宽,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法律上,1997年《刑法》废除了流氓罪,被认为标志着同性恋的非罪化:医学上,2001年4月20日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官方关注上,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公布了中国男同性恋人群的数量为500万至1000万人。在当代中国同性恋群体和同性恋话题越来越走向公开化。

大学生中的同性恋数目:现在还缺乏全国性的专门统计数字,但从一些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群体的规模和活跃程度都己超越传统“极少数”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的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缓铭教授2001年的调查,我国大学本科男生中认为自己有心理上的同性恋倾向的占8%,女生占16%。他估算,男女生中在大学期间首次发生同性性接触的约占全体的6%。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性观念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性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徐润田认为性观念是指对性的总体认知,其包括对性行为、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认知,还包括恋爱观、婚姻观和对性别角色的认知等;潘绥铭认为性观念包括性科学知识和性价值观,性科学知识即对人类整体的客观性活动的科学认识,性价值观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性活动的主观感受与评价。

(2)同性恋

同性恋原本是一个医学名词,同性恋的概念最早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出现,20世纪80年代Marmor对同性恋做出了双维度的定义,即凡是与自己相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同性恋,同性恋者是那些感到同性别其他成员对自己有强烈性欲吸引倾向的人,同性恋现象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行为模式,它和许多其他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变异范围以内的所谓间性状态。

三、研究过程

研究问题是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因变量包括大学生是否赞同同性恋(1=赞同,0=不赞同);自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父亲受教育程度、户口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孤独情况、生活满意度、生活幸福度等。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

四、分析结果

由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接受程度与本文研究的几个影响因素均有关联,性别、户口、家庭经济水平、父亲受教育程度、幸福度以及满意度对大学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均有较大影响。所以,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的因素是多元的。

由这些数据可知,提高大学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对同性恋知识的普及、现在的高校教育,初中高中都是以考试作为重点,以高考作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都是和高考相挂钩的,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都被忽视。到了大学,学习的都是各类专业知识,能接触到其他思想教育的就是有选修课程。从这种教育模式来看,更多的选择忽视思想观点方面的引导教育,所以提高大学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重要的是营造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同时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课程教育,加强大学生对这种人群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成熟的观点。

猜你喜欢

性观念群体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80后”与“90后”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比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调查及变迁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