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调查及变迁研究
2016-02-26余丹黄然曾欣
余丹 黄然 曾欣
【摘 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大学生性观念呈现一种愈加开放的趋势,大学生在恋爱期间的开放程度、对于他人性行为和性观念的看法、对性和性行为的开放程度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城乡差异、民族差异、专业差异、性别差异是影响大学生性观念变迁和现状的主要因素。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加强性教育,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性观念;现状;变迁
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的性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体,他们既熟知中国性文化,又大量接触西方性文化,在此综合情况的影响下,大学生性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了到前所未有的蜕变,但这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可以算是一种“猝不及防”,他们还没有妥善的心理准备和社会准备。因此,我们通过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变迁调查来研究是什么促成这样的变迁?这样的变迁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变迁等问题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为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在校学生,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笔答形式进行,被调查者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立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2 方法
对“性观念的现状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两种方式进行,“性观念的变迁研究”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尽可能有针对的进行研究。访谈调查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拟定采访提纲,然后进行随机抽样采访,将采访结果汇总。
3 调查结果和分析
3.1 大学生性观念现状
3.1.1 大学生在恋爱期间的开放程度
在此次的调查中,87.77%的被试者认为可以接吻,88.69%的认为可以拥抱,认为可以发生关系和同居的比例也是不容小觑,分别占到了32.11%和36.7%。对于大学生同居的看法,反对者仅仅占被试者的,大多数的被试者是呈默认和赞同的态度。从上看出大学生在恋爱期间较开放,但在可以发生关系和同居上有些慎重。
3.1.2 对于同性恋的看法
而在对同性恋性行为的看法方面,觉得恶心占25.99%,“无所谓”占48.93%,而“认同”占22.94%。表示认可和默认者占据被试者的大部分。可见,在同性恋性行为方面,大多数同学带有默然的态度,而态度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较大。
3.1.3 对性行为的开放程度
在对性行为的认识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性行为是爱情的润滑剂。只为满足生理的需要而发生性行为的占。在对于婚前性行为方面,7.95%的被试者认为是可耻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认为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占到76.15%,有被试者认为应该控制好自己,尽量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有人认为只要认定了对方是会和自己一辈子的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由此可见,在性行为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大学生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草率性。
3.2 大学生性观念的变迁
我们此次研究“变迁”是以文献资料为主进行归纳总结,来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性观念的发展面貌。
3.2.1 改革开放至2000年的性观念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大学生性观念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王淑芬等的调查研究中得出了这样一项结论;在承认曾有过性生活体验的103名未婚学生中(男78人,女25人),18岁以前已有过性体验者,男生高于女生各占29.5%、2%;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各占27.6%、14.2%。[1]可见当时对于婚前性行为认可度很低,明显男生的开放程度高于女生。低年级的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高年级。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但当时高校禁止发生性行为,而这却使男女大学生的所有类型的独自性行为出现增加趋势。[2]张事业得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对待性的态度也更为宽容和开放但也同时交织着一种矛盾的心理传统与现代年开放与保守年理智与情感令大学生面临一种两难的选择”的结论。[3]改革开放至2000年大学生性观念随时代的前进呈现出不断开放的趋势,但并非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局面。
3.2.2 2000年至今的性观念变迁
通过梳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和包容相结合。大学生的恋爱“贞洁观”较为淡薄,尤其男大学生很少注意自身行为,男大学生对自身的性过错比较宽容,对女大学生较为苛责。[4]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更多的态度也趋于开放,视“性”为个人化活动,不以道德、法律来衡量。由于世界范围内青春期生育提前的趋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普遍早熟,[5]迫使性心理成熟与性生理成熟及身体发育的前倾现象不同步,以及科学的性教育严重滞后,加剧了生理与心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传统的性观念在受到世界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开放交融的影响下,使其与开放的性观念之间相冲突。[6]
3.3 分析思考
3.3.1 影响因素
(1)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全球信息化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后,国家间交流频繁,思想文化受经济的发展而更为密切。外来文化的冲击,明显地表现在对青年性观念的影响。网络化的性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弥补了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但网络传达的知识往往是片面、极端,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取舍。
(2)城乡差异。
东西部由于所处环境差异,开放程度有所不同。西部城乡、村学生认为性教育应从“小学”、“初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它时间段明显所占比例较低。西部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思想较为传统,在同性恋认识上还有一定的落后性。西部农村对同性恋“不理解也不支持”所占比例高于东西部城乡和东部农村。在“同居”问题上,东西部“无所谓”、“反对”的比例较高,“认可”比例较低。西部农村“反对”比例达到41.76%,由图1可知,受地域差异影响导致大学生所持的态度有所变化,地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性观念开放程度呈正比。
(3)民族差异影响性观念。
在恋爱期间的“同居”上的认可度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分别为27.87%、18.03%,汉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少数名族。对同性恋的看法上,32.79%的少数名族同学认为“恶心”,19.67%持“认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学生性观念意识比汉族较保守。
(4)专业差异影响性观念。
对于恋爱时所能够接受的程度上,95.67的大学生接受在恋爱期间“接吻”、“拥抱”行为,38.67%的学生接受“同居”。艺术类认可“同居”和“可以发生关系”各占59.38%、71.88%。但文理科类学生认为“可以发生关系”的各占30.53%、22.86%。由此可见,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多持反对态度,艺术类学生开放却较为冲动。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性行为的态度调查可知,24.76%的理工科生和16.32%的文科生以及12.5%的艺术类学生对其不理解和不支持。43.81%的理工科学生、54.74%的文科学生、31.25%艺术类学生对于同性恋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由此看来,学生对其持默许和理解支持的态度,而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同性恋持宽容的态度,但要取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仍需要较长时间。
(5)性别差异。
在恋爱行为接受程度上由图2可知,在“发生性关系”、“同居”的比例上:男>女,女同学显得更加理智、稳重、谨慎,对自身的贞洁更在意,而男同学显得更开放。在这方面,男同学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意识。当前的大学生持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性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升,但大学生在无法承担道德责任的基础下,应持谨慎态度。
在同性恋问题上,男女所持观点有所不同,44.95%的男同学、16.51%的女同学持反对态度,显然,女同学对其更多持宽容的态度,男同学多持反对消极态度。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受成长环境、民族差异、年龄、性别、专业、网络及信息传媒等各方面的影响巨大,促使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也各不相同。
3.3.2 建议
(1)提高学校、家庭对性教育的认识。
家庭和学校应认识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借鉴欧美家庭及课堂,用科学、形象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2)增多高校性教育方式。
除了设置性课程,还可设置性困扰咨询中心、开展性教育活动等。对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进行指导。
(3)加大建设性和谐的社会。
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性教育完善,提高民众对性的认知,健全相应制度,构建和谐社会。
(4)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责任感。
大学生在传统思想与现代自由多元思想的冲击中应有份担当和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性观念和控制好性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淑芬,等.大学生性观念和性心理的调查研究[J].广州.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04.
[2]潘绥铭.“性革命”并未出现—当代青年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状况调查[J].青年报道,1998.
[3]张事业.大学生性心理与大学的性教育[J].广州:高等农业教育,2000.10.
[4]肖海雁,等.大学生性观念的投射研究[J].广西:中国学校卫生,2005.06.
[5]高尔生,等.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张艳,等.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