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2019-11-14■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政治课堂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学起来很乏味的学科,但是,往深处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来反应,其实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加重视,课堂的随意性,从而导致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问题。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各方面发展都处在形成阶段,具有可塑性,这门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识能力,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三观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精心的备课
课堂上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不能一味地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授课,而应该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为此,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在备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该把握好时间,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消费中的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普及一些当前我们国家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并与国外一些国家进行简要的比较,并有针对性的询问学生家里在消费过程中持有什么样的消费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经济生活的专业知识及常识,在不影响课堂进度的情况下,多给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知识,以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最后,在备课过程中,要时刻坚定在课堂上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应该秉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去处理,这就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教师灵活的处事方式定会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从而爱屋及乌,对这门课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诱导的方法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为下面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在授课时都是照本宣科,生硬的将知识搬运于课堂,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的对学生的启发性,缺少了导入环节,加之政治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一堂令人满意的课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饱满热情,例如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询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关注过一种商品的价格,关注过的这些商品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会受一定条件的影响,时而高时而低?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与讨论,学生们肯定会积极的与小伙伴谈论,随后让小组派代表回答,起到了活跃气氛的效果,又紧紧扣住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诱导启发式教学,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从而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巧妙的教学语言
在上课过程中,很多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阐述,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深入,语言缺乏吸引力,很难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例如,第一:在导入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高低起伏,激情满满,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使学生对这堂课充满信心,集中注意力,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第二: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上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哲学生活中讲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时,由于哲学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为此,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要通俗易懂,可以列举我们国家之所以出台计划生育政策,是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多即社会存在的出现,才会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应。教师通过精炼地语言,阐述一则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剖析了这一知识点,使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哲学,从而体会到教师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语言上的鼓励表扬,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既包括仪表的优雅,尤其是教师的容貌,服饰,姿势等,所处在的这个职业角色,要求教师着装整洁得体,朴素大方,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授课时不能穿奇装异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使这堂课本末倒置了。其次,还包括教师的表情,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表情自然大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有学生走神,可以利用表情进行提示,达到眼神的沟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通过面带微笑的表情,鼓励,给学生勇气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态度要和蔼,多角度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亲切对待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热爱这门课程。最后,要注意运用动作体态,在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一堂课下来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提问过程也简单粗暴,不关注学生,为此,文章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手势,请学生起来回答,回答完毕时,可以采用态度和蔼的手势示意回答的很好,请坐。这不仅能够增进师生的感情,增进对这节课的激情,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信心与兴趣。
五、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由于政治课本身具有枯燥乏味性,在课上教师如果不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而是采用简单的讲述,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知道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进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采用精彩、似身临其境的语言描绘情景:“小明说,这个衣服很个性,很多明星还有我的一些同学都穿这类衣服,两百多的价钱也不贵;小明妈妈看了看衣服的质量和价钱,说太贵了;而小明奶奶认为,年轻人应该穿朴素点的衣服,不用太过于个性张扬,”通过教师对这个情境的详细阐述,再现情景让学生们思考当他们在购物时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消费观念,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场景直观再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生活化,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
六、善于进行教学提问
在上课过程中,不乏有一些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为此,文章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要使班上的个别同学得到一定的照顾,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上课走神,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提问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如,在课前导入时,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目的在于通过回顾上堂课的旧知识而引入新知识;其次,在课前导入中也可以采用一句名言或事例,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个名言或事例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讲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候,可以讲述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典型事例,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看了这则典故之后,知道其中到底涵盖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多角度的观察学生,尤其是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在提问时,可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回答,既防止了学生上课走神,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本堂课的讲授。
七、加强对教学板书的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上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了教学板书的重要性。有些老师在黑板上只是简单草草的写下几个字,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并没有在板书上呈现出来,有的老师甚至就凭借多媒体的呈现,对传统板书的设计不在乎,对副板书的设计更是寥寥无几。在很多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忘记副板书的存在,从这些现象看来,无法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及教师不能及时的根据黑板上所提及的板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在课上应该将传统板书与新型多媒体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重对板书的设计,并且注重对书写技能的练习,新颖的板书设计,以及优美的文字书写,不仅能够对学生起到集中注意力,启发思维,更有利于教师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加深本堂课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字迹工整优美的板书,能够引发学生的审美观念,成为学生书写的典型模范,从而激发学生的对这门课堂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小结
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够有效的呼应开头的导入,并且能够通过小结整理本堂课的知识点,查缺补漏。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并不重视对小结的设计,有的老师对本堂课的时间观念把握不合理,比如课程还没结束时间就到了,小结部分就经常性的被忽视,或者老师草草了事,或者随便布置一个预习任务或课后作业,由此看出不少老师不重视教学小结。教学小结不仅能够有效的整理本堂课内容,使本堂课的教学结构完整合理,而且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承上启下,升华教学效果,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在课程的结束,教师也可以采用设疑深化的方式,指教师通过运用巧妙语言,提出一个与下堂课所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政治这门课堂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处处有哲学。为此,文章为了能够更精彩的讲授这门课程,让学生们不再觉得枯燥无趣,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在授课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在课前精心的备课,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导入,课上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多角度的拓展与本堂课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时事政治,贴近生活,积极与学生互动,运用合适精炼地语言,端庄的神态与动作,以及练就一手好字,这不仅能够成为学生的书写模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采用合理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总结概括,激起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想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查缺补漏,及时反馈,同时,教师积极评价,社以深化,为下节课做好铺垫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