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基层党组织互动机制析论
2019-11-14王金平赣南师范大学
■王金平/赣南师范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
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分为内部系统的建设和外部系统的建设。所谓内部系统建设是指组织内部自身性质的变更、组织结构的调适、奋斗目标的调整等事项;而外部系统建设则是指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个体与其他相关个体之间交互途径、内容、方式、流程等方面内容的创设或变更等事项。对于一个组织个体而言,两者相辅相成。外部系统建设可以倒逼、推动内部系统建设。一般而言,内部系统建设倾向于自发性质,而外部系统建设倾向于外部压力所成。本文主要从外部系统建设视角对高校教职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职工基层党组织互动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等方式就江西省尤其是赣州市范围内部分高校就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设置、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员对组织活动的参与热情。进而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有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设置的。该《条例》规定“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我们所了解到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基本按上述《条例》要求进行。机关、后勤等部门根据党员人数成立一个或若干个支部,教师按院系设置支部(院系内部根据党员人数设置支部。有的高校一个院系设置一个支部,有的则按照教研组分设多个支部)。这种支部的设置有利于党员的管理和活动的进行。但是,由于高校工作的特点,这种因专业区分导致的党员的区块分割在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方面存在缺陷。而这种缺陷是无法通过组织设置本身来弥补的。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
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加入一个支部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是党员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党员加强党内学习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各高校基层组织都能根据党章和各自上级组织的安排进行各项组织活动。但据所了解的情况来说,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
(1)形式上比较单调。基层党支部的活动大概有:组织生活会、党员自学并写心得体会、专题讲座,条件好的高校还有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其中组织生活会和党员自学并写心得体会为最为普遍。长期以来党支部活动都局限于上述传统的活动形式,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
(2)内容上缺乏新意。在各种形式的党支部活动中,内容大都缺乏新意。不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就是读文件、读报纸,偶有党支部的讨论。不仅缺乏深度,更是了无新意。导致每一次组织生活会都像是往鸭子身上泼了一瓢水。其效果可想而知。
(3)认识上出现偏差。长期单调乏味的各种组织活动降低了党员的参与热情。许多党员教职工在认识上逐渐产生偏差,认为那些活动毫无意义,做好本职工作即可。逐渐使党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也逐渐消解了党的先进性在教职工党员言行中的表现,从而对党的基层组织应有的作用产生消耗。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之间互动的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的基础党组织是高校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核心和基础,肩负着联系师生群众、宣传教育方针、培养社会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人才等重要职责。因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其对于师生群众的凝聚力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上所述,加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外部架构的推力促进内部活力激发的有效方式。
首先,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职工党员之间的情感交融。高校教职工之间平常缺乏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机会,互不认识的大有人在。以基层党组织为单元推动的教职工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相互之间的熟识提供有效平台和途径。为相互间的深度交流奠定基础。也为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发动团结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向度的视角。
其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职工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换。从信息论视角看每一个自主个体都是一个信息节点,都掌握有其他节点所没有的信息。高校教职工党员由于其专业属性的不同,接触、关注到的信息自然各有不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可以为党员个人以及党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养分。
再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职工党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每个人的成长、学习、工作经历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它发展党员、团结群众、组织建设方面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或教训。这些经验、教训的交流可以使相互得到启示或警示,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探索基层党组织互动的研究
(一)创建互动平台
首先,严格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三会”是指定期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是指按时上好的党课。“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也是党员同志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严格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一是要定时定点,让“三会一课”融入进党员同志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其生活中的一中固定模式。不能随意延后、取消。二是要严格考勤制度。不得随意缺勤、请假。将“三会一课”的考勤纳入教职工党员的日常管理。
其次,充分利用和维护好现有的网络活动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际交流的手段和途径也得以不断丰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QQ、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软件为广大党员交流和支部活动提供了高效、便利的平台。QQ群、微信群、学习强国群成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交流的重要的新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的运用是“三会一课”的补充和完善,要充分利用好和维护好这类新型活动平台。
再次,创建基层党组织之间互动的新平台。其一,“三会一课”中的支部党员大会可以支部间组合进行。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轮流组合(以两个支部组合为宜)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为交流创设新平台。其二,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搭建社会调研、红色资源调研等活动小组,由各支部选派党员组建,组织、管理小组的调研活动。其三,利用网络平台创建支部之间结对活动平台。如支部之间结对组建党员活动群。
此外,还可以创建其他临时性活动平台。
(二)拓展互动路径
据我们有限的调研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究其原因,一个是认识上出现偏差,满足于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缺乏与其他支部党员交流互动的动力;二是路径上的缺失。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互动的有效路径。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尝试:
其一,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由各个基层党组织选派党员共同组建学生寝室的联络小组。小组对接学生寝室,加强对所辖寝室学生的联系、教育、管理。小组要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属于不同支部的党员可以在共同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推动支部之间的交流互动。
其二,利用好各支部组合的支部党员大会这个平台开拓有效交流的路径。如,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各级各类获奖党员、模范党员发表感言介绍经验,选定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定论题进行辩论,等待。只有互动,才能促进思想、情感的交流。
(三)创新互动内容
“三会一课”制度规定了丰富的基层党组织党员组织生活的内容。比如,政治学习、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内容。“三会一课”规定但不限于上述活动内容的范围。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其凝聚力有必要在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的内容上有所创新。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组织互动要求,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我们认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可以赋予更多实践性、时代性甚至适度趣味性内容。
其一,利用地域优势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以赣州高校为例。赣州是中央苏区所在地,辖区有许多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就包含有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联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及相关科室协同组织好调研活动,将调研活动纳入到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
其二,基于高校特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有人偏颇地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老师和学校相关部门的事情。学校教育是教和育的工作。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其重要内涵就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浸透在所有面对学生的教育事业。教职工党员更是义不容辞。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将对学生的日常联系、关注、交流纳入组织生活的内容。利用基层党组织组合的寝室联络小组对学生进行具体、详细的对接。既有利于分属不同基层党组织党员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关心、教育和管理。
(四)活动经费
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需要有适量的经费支持。结合相关政策和高校经费运作实际,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经费来源可以考虑:
其一,部分党费返还。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组通字[1998]2号),党员缴纳的党费可以有规定比例用作党组织活动经费。
其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教育部2018年9月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总则第二条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包括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研讨交流”。
其三,捐赠和赞助。单位、个人有意愿的可以捐赠。也可以适当联系有关商家进行赞助。社会调研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活动。高校学生的组织活动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在不对调研活动主体思想有任何不利影响前提下,适当接受捐赠和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