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杜林论》的创作背景探究

2019-11-14张立峰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主义

■张立峰/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一、杜林

卡 尔·欧 根·杜林(Karl Eugen Dühring),德语作家、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1833年1月12日生于柏林,1921年9月21日逝于德国的偌瓦维斯。杜林出身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 其父亲是普鲁士王朝的一个地方官吏。12岁丧父,家境穷迫。杜林被监护人送到孤儿院教养,后到寄宿学校。1853年至1856年在柏林大学就读于法律专业,毕业后在柏林法院担任律师和见习法官。后因患眼疾不能正常工作,退出司法界。1861年以《论时间、空间、因果性兼微分逻辑》一篇论文,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随后结婚生子,过着追逐使命的学者生活,杜林的妻子为他抄写文稿。

1863年至1877年,杜林任柏林大学历史、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私人讲师。杜林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1867年杜林在报刊上撰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抨击。其后,他先后出版《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1873)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1875)等主要著作,著作中杜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主义的哲学、庸俗的经济学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发起全面挑战,声称自己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都做出了全面的变革。

杜林是一个立场不够坚定、不够明确和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杜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一系列问题上不断的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杜林的哲学带有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杜林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里的信徒。杜林既不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主张通过改变分配方式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弊端。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杜林否认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主张在保留原有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实行“普遍公平原则”,杜林用他的“共同社会体系”学说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指出,杜林的学说不过是“假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二、《反杜林论》的创作背景

(一)巴黎革命失败的历史背景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告一段落,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帝国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在这过渡阶段,欧洲和美国工人阶级在巴黎公社问题上,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广泛的传播革命知识,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发展工人阶级革命力量。在这一阶段工人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的指导地位也不断得到确立。但是由于巴黎革命的失败,迫使工人运动状态处于低潮阶段,致使不断出现反改良主义等等思潮。由于欧美各国的国情不同和国际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当时工人阶级革命的中心位置不断从法国自动转移到了德国。因此德国已经变成负面思潮斗争的集聚地。

(二)负面思潮的泛滥的德国背景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得到不断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工人阶级革命运动不断扩大,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停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工人政党逐渐实现统一,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维护德国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进行了联合专政,不断的支持用暴力的手段镇压工人阶级革命,同时又积极的宣传和传播庸俗折衷主义,试图瓦解工人阶级的的斗争意志,遏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在这一时期,出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认同社会主义,同时又试图调和矛盾,反对革命运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积极总结出现的各门科学,坚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冒充各种科学理论,对当时的德国造成很大的影响。杜林的理论就是假科学在工人革命运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三)狂热杜林主义的德国党内背景

杜林的所谓的科学理论,打着“社会主义”招牌,并以“科学社会主义”的面具问世,在德国党内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力。德国党内机会主义者伯恩斯坦、莫斯特、恩斯等人都成了杜林主义狂热分子,德国党内“左”派领导人倍倍尔看不出杜林主义的实质内核,并在德国党内的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对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杜林主义加以赞赏。1875年,杜林主义的思想传播发展已经到了十分广泛的地步,杜林的代表著作《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第2版(1874年11月问世)和《哲学教程》(最后一册在1875年2月问世)的公开发表,对杜林主义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一步。严重制造了德国党内思想的错误情况的出现。

(四)批判杜林的必要性

恩格斯认为:“杜林的这种假科学,现在在德国很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中。就是这样一套假科学,在当时造成极坏的影响。”杜林思想的影响充分体现是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不断猖狂起来,德国党内的负责人和大多数党员,大部分都认同杜林主义,例如社会民主党的负责人倍倍尔说:“他(杜林)的基本观点是出色的,我们完全赞同。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宣布,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杜林的最新著作属于经济学领域最近出现的优秀著作之列。”杜林思想在德国党外的影响同样是非常之大,并且有不少人称杜林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导师和革命领袖。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各国无产阶级不断的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国际工人运动低潮阶段,工人阶级队伍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广泛的传播革命知识,积极组织广大群众,扩大工人阶级革命力量。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变化为从法国转到了德国。由于当时杜林思想的谬论在德国产生了极大的严重影响力,为了保证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放下了手边的其他工作,来批驳杜林。

三、《反杜林论》的历史意义

《反杜林论》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的总结,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在德国党内面临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德国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德国党的指导思想?关系着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根本问题,同时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政党沿着正确道路继续行走,必须全力的批判杜林主义。为此,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内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理论巨著:《反杜林论》。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保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了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纲领,促进了德国工人阶级革命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主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近光灯主义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