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话语研究简评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言语话语

“话语”这一概念最早由比利时学者比伊桑斯(Buyssens E.)提出,直到本尼维斯特(Benveniste E.),这一术语才广为人知。

话语这一术语诞生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语言学界和政论界都已广泛使用该术语开展相关研究。当代学者们对话语这一概念的理解具有一种趋同性,即认为话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话语不仅仅是区分于孤立句子的、具有一定语义、句法特征的语言序列;话语是一个连贯的统一系统;话语指向特定的语境和社会文化域。

西方的话语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比伊桑斯的话语观。最初是比利时学者比伊桑斯将话语这一术语引入学术词典。基于索绪尔“语言是系统”和“言语是过程”的二元对立原则,比伊桑斯于1943年提出了第三元,即话语。他认为,话语是将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转换为活生生具体言语的一种机制。

(2)本尼维斯特的话语观。遗憾的是,比伊桑斯的学术观点知名度并不高。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法国学者本尼维斯特对话语做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定义。他认为,话语是“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或“说话人的言语”。也就是说,话语不仅仅是语码在言语中的体现,还是与交际行为主体相关的言语。话语实际上就是交际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超出语言系统框架的现象。

(3)福科的话语观。福科从社会政治角度来重新审视话语,并为此著书立说,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知识考古学》。在书中,他把话语放在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框架内研究,认为话语具有社会现实意义。该书还专门论述了话语的强制力和话语的权力资源,认为这恰恰是政治家争夺话语权的目的。福科认为,话语其实是一个基于观点、行为、信仰和实践的结论体系。他还强调,对具体的话语进行阐释时,必须要考虑语言外因素,即对当时的思想、社会结构、政治形势有所了解。也正是福科首次指出,话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4)拉康的话语观。拉康也从社会域出发来研究话语。他认为,每一个具体的话语情景都有四个参与者:行动者(агент)—即说话人,接受者(адреат)——即他者,还包括真理(истина)和言语产品(результат речи)。话语也分四种主要形式:主人话语(господский дискурс)、大学话语(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ий дискурс)、分析者话语(псих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урс)和歇斯底里话语(истерический дискурс)。拉康也认为,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话语,只有这样,话语的意义才完整。

(5)哈贝马斯的话语观。哈贝马斯从社会交际观入手研究话语,将其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在《交际行为理论》一书中,他把话语定义为一种以达成共识为目的的交际形式。在分析了各种交际模型后,哈贝马斯认为话语交际是最佳的交际形式,即话语是一种自由对话,交际参与者在对话中协调立场、达成共识。哈贝马斯将话语概念拓展至政治空间,认为话语的目的是达成共识和一致、遵守规则,话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规范性和强制性。

(6)冯·戴伊克的话语观。荷兰学者冯·戴伊克的话语研究成果一直是俄罗斯学者的关注重点。冯·戴伊克从交际理论入手,将话语分为机构话语或地位话语两种(институциональный или статусно-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й дискурсы)。冯·戴伊克认为对话语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说,话语是在特定时空语境中,发生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复杂交际现象;狭义上说,话语是作为交际行为结果的完整篇章及口头或书面展开的言语,由听话人对这一交际行为进行阐释。无论广义狭义,篇章的理解都要尽可能考虑到所有社会因素,也就是说,理解篇章时,必须对语言外因素进行认知加工,把当前语境及话语主体相关的信息纳入视野。所以,对交际参与者来说,重要的与其说是话语情景,不如说,对情景的阐释和理解更重要。冯·戴伊克认为,“话语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语言,包含着与交际者、交际情景相关的多样化历史背景、个人及社会特点。话语体现思维方式,也体现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和整体文化、个人文化和局部文化”。冯·戴伊克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新闻话语分析》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该书将话语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1)局部层次——负责在句子和篇章层面进行角色分配,即句子语法(包括词法、句法、语义、词汇)和篇章语法。

(2)整体层次——负责篇章的主题和命题,其表现形式可能是几个句子;还负责“超结构”(суперструктура)的分布、样式等,受众可据此对篇章进行理解。在新闻中对应的是标题、导语、主要事件、后果、评论、背景等。

(3)宏观层次——即贯穿篇章整体的宏观结构(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е структуры),包括修辞手段和逻辑关联手段等。使用这些手段,可将事件评估为“重要”和“次重要”。

基于上述层次划分,冯·戴伊克认为,新闻信息的谋篇布局特别重要,会最终影响受众价值的判断。

注释:

①Habermas,J.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Translated by Thomas A.McCarthy.-Boston,Mass.:Beacon Press.-1987.

②Van Dijk,T..Ideology: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London:Sage,1998.

③www.discourses.org/OldArticles/The%20interdisciplinary%20study%20of%20news%20as%20discourse.pdf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言语话语
画与理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件事情不能容许, 那就是变得犬儒”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科技理性”下现代社会的出路